宝钢明确未来六年发展战略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3

上任半年后,徐乐江“主政”的宝钢新发展战略昨天终于明确。与“谢企华时代”注重精品战略相比,现在的宝钢似乎将更重视通过兼并重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

《第一财经日报》昨天获悉,在近日举办的2007年宝钢领导人员第一期培训班上,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徐乐江首次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宝钢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宝钢2007~2012年的战略目标:力争2012年形成8000万吨的产能规模,销售收入达到500亿美元以上,利润总额50亿美元以上,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前三强,世界500强排名进入200名以内。

与全球钢铁产量排名不同,全球钢厂竞争力排名主要考察钢铁企业的扩张产能、利用钢铁技术的能力、所在地风险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2007年世界级钢厂的竞争力最新排名显示,俄罗斯钢铁巨头谢韦尔钢厂跃居第一位,宝钢则从2006年的第三位降到了今年的第四位。

同时,徐乐江还提出了“一条主线”、“两个转变”、“一个落脚点”的基本战略思想,即:围绕“规模扩张”的未来发展主线,实现从“精品战略”到“精品+规模”战略的转变和从“新建为主”到“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的扩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宝钢综合竞争力,引领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

宝钢方面指出,新的发展战略是基于对当前竞争环境的认识和对未来发展的前景展望,规划期内,宝钢集团在规模上,将实现从2000万吨到8000万吨的跨越;布局上,将从区域布局向全国布局和国际化拓展;技术上,将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集成创新,具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铁核心技术;产业协同方面,将实现多元产业与钢铁主业的互动发展,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从以上的战略思想可以看出,徐乐江时代的宝钢,将更加注重规模扩张,而规模扩张的方式将更多依靠兼并重组。在徐乐江刚上任时,宝钢股份董事会就曾通过新一轮发展规划,到2012年,宝钢股份钢铁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级以上,这是2006年宝钢2174万吨粗钢产能的两倍多。

而“精品战略”则是宝钢前董事长谢企华提出的,起初是学习日本大钢厂JFE的管理理念。因此从宝钢开工开始,就以“争创一流”为战略导向,通过实施精品战略,实现了进口替代,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道路。目前,宝钢也是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工艺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钢铁精品基地,并已初步成为钢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基地。

不过,谢企华时代的宝钢,还没有掀起钢铁企业的重组浪潮,而从去年开始,国内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开始为国家所提倡,作为央企钢铁龙头的宝钢自然也要一马当先。不过,宝钢的一位内部人士也坦言,目前的宝钢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在国际钢铁巨头兼并如火如荼之际,宝钢在国内的兼并重组频遭阻力;另一方面,国内像武钢等大型钢厂,在产品和技术上都开始有与宝钢齐头并进之势。国外钢铁企业对中国钢铁市场也加紧全面渗透,并加强技术封锁。因此,宝钢要想继续领先,就必须在规模和技术上双管齐下。这也正是从“精品战略”到“精品+规模”战略转变的原因。

另外,分析人士也指出,要想达到2012年宝钢集团产能超过8000万吨的目标,单单依靠宝钢自身产能的扩大显然不能满足。2006年宝钢的粗钢产量为2174万吨,比2005年的1836万吨只增加了338万吨。根据宝钢的计划,2007年产钢2327万吨,仅比2006年增加153万吨。

据记者了解,除了仍在等待批准的广东湛江的千万吨级的钢铁项目,宝钢并没有大的钢铁产能的投资,而广东湛江的钢铁项目还是与广东韶关钢铁共建。因此,要想达到2012年超过8000万吨的产能,并购是一条必然之路。宝钢的扩张方式,自然也要从“新建为主”向“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转变。

不过,也有宝钢一位中层指出,受上游原燃料供应趋紧、下游行业集中度提高等因素的影响,规模扩张成为当今国际钢铁企业重新确立竞争优势、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举措,但单纯扩大规模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一味追求收购和规模扩张,而忽视技术和高端产品优势或者被收购企业的本身资质,将会有许多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