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燕丽)
们不是军人,却多次参与战区及警备区组织的联合演练,充当“空中模拟蓝军”、承担起跨海域飞行训练等任务。他们就是本区民兵无人机侦察分队,成立5年来,他们获得了“民兵先进分队”“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航模“大拿”加入民兵
虹口民兵无人机侦察分队的成员,来自上海市军事体育俱乐部科技公司航模运动队。可以说,他们人人都是航模“大拿”。这些“大拿”是如何成为民兵的呢?“这是我们借助军民配合平台,预征地方高科技装备和技术的一次尝试。”区人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支顺应时代发展而成立的队伍。
原来,2015年初,上海警备区党委提出民兵队伍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区人武部党委认真分析、仔细研究,认为如果能把无人机用在未来的战场上,它必将可以把搜索、跟踪、侦察、预警等作用渗透到防卫作战的全过程、全领域。
恰巧,在一次活动中,区人武部观看了上海市军事体育俱乐部科技公司航模运动队精彩的表演,领略了他们高超的技艺。一个大胆的设想便萌发了:与他们合作,组建民兵无人机侦察分队。
这条路行得通吗?意想不到的是,在经过几次沟通交流后,这一想法得到了军事体育俱乐部科技公司的支持,抽调优秀航模教练员、航模运动员等20人及30余架无人机,就这样,上海市首支“民兵无人机侦察分队”在虹口诞生了。
担任“模拟空中蓝军”
队伍成立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当靶子”。每年,上海警备区都会组织高炮分队进行实战演练,有时在奉贤海滩边,有时在射阳。民兵无人机侦察分队担任高炮分队的“模拟空中蓝军”。演练中,无人机操控员常常需要根据实际环境不断调整航路,这意味着操控员要一边操控飞机一边徒步移动。
一次,在奉贤演练,周围都是滩涂和芦苇荡。队员张军全神贯注于操控和调整航路,一会儿走入滩涂,一会儿又进入芦苇荡,短短一天,55岁的张军跑了好几十公里,等到完成任务时,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泥人”。
外出实战演练时,营房驻地的生活设施都十分简陋。在射阳住的是平房,里面有成群的蚊子和虫子飞来飞去,队员们身上被咬得又红又肿,奇痒无比,对此,队员们毫无怨言,每一年总是积极主动参加实战演练。在历次射阳防空防卫作战演练过程中,由民兵无人机侦察分队充当的“模拟空中蓝军”,出色完成了“敌军飞行”“干扰侦察”等任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放弃高价商演邀约
常有人不理解,问这些队员,放着大上海的舒适日子不过,每年跑到条件那么差的“乡下地方”好几个月图什么呀?其实,队员们放弃的不止是城市里安逸、舒适的生活。
2018年,一家社会企业慕名找到队长李世豪,请他带领团队参与商业拍摄,并承诺将给予高额报酬。恰在此时,他们得知上海警备区为参加国防动员部新大纲集训演练,将组建一支36人的无人机分队。没有任何犹豫,队员们果断回绝了那家社会企业,放弃了高额报酬,投入到36人大队伍的选拔训练中。
国防动员部新大纲集训演练是在海上进行的,一早队员们就要乘坐船只出海,风大浪大,首当其冲的考验便是克服晕船呕吐。王志曦是队伍里最年长的队员,他全程负责飞控技术保障任务,需要确保所有装备“零故障”飞行。为保持良好的状态,王志曦上船前吃了晕船药,谁知道却发现吃了药会犯困,为保持头脑清醒,他不停用冰冷的海水洗脸。另一名队员蒋雄辉,为了防止自己呕吐,每次都是空着肚子上船开始一天的演练,演练结束后,蒋雄辉也瘦了好几斤。
整个集训共出海演练十余次,每日飞行试验近上百次,在执行各类联合演练任务中,该分队通过加载各型侦测救援设备仪器,实现了在海上多元化任务保障能力,通过着眼提升支援保障海上联合行动能力,细化行动样式量化能力指标,领衔担纲诸如海域监管、海上目标识别、海上救援、海上物资运输等多个实战化课目摸索先行,被誉为海上侦察“千里眼”。
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参与到国防工作中?李世豪说:“民兵也是兵,能够为国家的国防出力,我特别自豪。”他的话或许代表了绝大多数队员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