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芯片”解决“大烦恼”“老小区”多了“新智囊”

来源: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2020/7/16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3

(记者 张燕丽)

闷热多雨的黄梅天,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汛期。以往每到这个时节,伴随着阵雨、暴雨,何家宅小区的居民还要面对窨井里满溢出来的污水,苦不堪言。“天热,窨井里溢出来的污水臭气熏天;等到落雨天,小区道路上雨水和粪水混合在一起,走路都下不去脚。”小区居民李女士回忆道。

但现在,这个困扰居民好几年的难题已在广中路街道的努力下成为了“过去式”。

窨井有了“智慧眼”

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何家宅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这里设施设备老化。特别是小区里的化粪池窨井,每逢防台防汛和过年过节期间,污水常常满溢出来,污染小区道路。家住底楼离窨井近的居民几乎常年都要忍受这恼人的异味。然而,针对这一问题,居民却不知到底应该找哪个部门来解决,找物业,物业说是环卫部门清理;找环卫部门,又说这应该由物业负责。

2018年春节前夕,广中路街道大调研走访慰问工作在各居民区如火如荼展开。时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蒋霜胤在走访何家宅居民区时也了解到了这一情况。“窨井的问题一定要帮居民解决。”

于是,街道先找来市容所工作人员清理化粪池,再要求物业公司对管道进行检查和疏通。随后,蒋霜胤亲自带队,与街道社区自治办、房管办、网格中心、环卫部门、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在何家宅小区开“现场会”,与小区居民共同协商,最终拟定形成了解决方案,明确了污水满溢疏通职责,由物业负责修理管道老化问题,由环卫部门负责定期疏通。

让居民更为意外的是,街道还为何家宅小区的全部6个化粪池窨井盖安装了一个小小的芯片。2018年5月,首批窨井传感器在何家宅小区完成了铺设安装,传感器利用了污水管道液位探测和气体浓度监测的原理,实现了污水满溢预警和污水管道破损判定的功能,从根本上分离了物业和环卫部门的责任判定,辅助弥补了物业或市容环卫部门的管理短板。

很显然,广中路街道运用物联传感器手段辅助物业管理盲点,将“看不见”的污水管道情况变为“看得见”的传感器报警数据,化被动为主动,变“人防”为“技防”。

激发居民自治热情

这批物联传感器设备转变的不仅是原有被动落后的管理方式,也提升了何家宅的居民参与小区自治的热情。据了解,自从窨井传感器安装后,社区居委、小区物业、环保部门和热心居民自发组建了微信群,物业和环卫部门跨前一步定期疏通窨井,同时管理方也在微信群内发送疏通情况主动供居委和居民监督。

何家宅居委会主任张刚介绍,窨井区域有停车位,环卫部门会提前在微信群内告知清污日期,群内的热心居民看到后,主动到现场协助物业保安向小区其他居民做好解释工作,并引导他们将车子停放在别处,以免影响环卫操作。

随着这一居民“急难愁”问题的解决,居民参与小区自治的情绪越来越积极。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曾经多次因污水满溢而投诉的那位居民,号召楼道居民走出家门,加入小区防疫志愿者队伍,为抗疫出力。

根据街道网格化中心的数据显示,何家宅小区自2018年5月至今,已实现了污水满溢零投诉,而此前仅2017年,相关投诉就有十几次。可以说,何家宅小区的窨井传感器项目成为了小区基层治理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样本,也是众多依托物联传感器为媒介,由“物联、数联、智联”打造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的缩影之一。

广中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力争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年内,街道城运分中心预计再向区城运中心申报辖区内成熟的老旧小区,继续以何家宅小区为模板,复制打造一个同样以物联网为支撑,标准、规范、高效的“智慧小区”,以期达到“线上预防为主、防范有力,线下协同作战、群众满意”的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