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完善日间照护服务模式助力社区“老有所养”

来源: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2018/11/2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2

有人嘘寒问暖,有人聊天说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在驿站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向老人们问好,老人们则向总书记讲述了自己在日间照护机构得到的悉心照顾。每天8:30到16:30,老人们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膳食、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在康复室、活动室、休息室里愉快而充实地度过一整天。

虹口是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区之一。近年来,本区不断拓展为老服务的各种渠道与方式,大力推广老人日间托养服务。截至目前,类似服务完备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场所已有24家,分布在本区8个街道的多个片区,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又贴心的日间托养服务。

“老顽童”的快乐园地

上午9点刚过,位于奎照路280号4楼的虹口区市民驿站江湾镇街道第五分站内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已有不少老人陆续到来。有的在阅览室看报读书,有的在活动室谈天说地……71岁的范锡仁正在量血压、测体温,这是老人们来到日间照护机构的“每日必修课”。

范锡仁说自己是这里的“老朋友”,早在2008年8月,江湾镇街道就尝试设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当时的范锡仁还未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日子过得有些无聊乏味,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就向他推荐了这里。去年,街道对这里进行了全面改造,成为了功能设施更完备的市民驿站。“我们阅览室里每天有二十几种报纸,看得过瘾啊!还配了电脑,教我们老人怎样上网。”范锡仁说道。

此外,街道通过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赤峰医院,“升级”了为老人提供服务的团队。据赤峰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人员配置上,每周有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医医生、康复医生各1名进行一次巡诊,3名常驻护理服务人员为老人每天提供服务,护理服务人员均取得相关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老人们除了享受到专业的服务,更能体会到贴心的关爱。范锡仁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他在来日间照护机构的路上临时起意去医院补牙,忘记和这里的工作人员“请假”了。拔完牙,他一看自己的手机上有十几个未接来电。原来,工作人员见一向准时前来的范锡仁迟迟未见,先是打了他手机,没联系上,又马上致电他的家人,得知老人8点不到就已出门时,工作人员更加着急,边安抚其家人边继续寻找老人。“如果说我们人在这里,他们关心我们是应该的。但我们人不在这里,他们也一样关心、惦记着我们,这个就让我觉得更暖心了。”范锡仁由衷地说道。

和范锡仁一样,居住在凉城新村街道、今年已经86岁的周阿婆,也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的常客。她说:“家里白天没人,这里有工作人员照顾我。每天一进门,这里的工作人员就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茶水,给我们量血压、测体温;中午照顾我们吃饭,我们牙口不好,还专门帮我们把菜剪剪碎;还带着我们做健身操、唱歌、下棋、玩扑克牌。在这里,天天都很开心!”

很多老人家属把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称为“托老所”,他们觉得老人在这里就好像小朋友在幼儿园一样,唱唱跳跳快快乐乐地度过了一天。事实也确实如此,为了进一步丰富老人在日间照护机构的生活,各个街道都动足了脑筋。江湾镇街道就通过引进一家第三方社会组织,定期为日间照护机构的老人带去唱歌、舞蹈、剪纸、绘画等各类文娱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家门口的“康复中心”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作为一种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对于绝大多数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而言,也许是锦上添花,但对于那些轻度失能、有着康复需求的老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两年前,71岁的吴阿婆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为了进行康复治疗,她每周都要去到离家几公里之外的医院,十分不方便。去年6月,虹口区市民驿站江湾镇街道第一分站正式启用,其中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也对外开放了,街道还引进了社会组织“银康养老”,为老人提供托养服务。从居委干部处得知这里可以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吴阿婆的家人就带着老人来体验了一把。当时,因病导致心情郁结的吴阿婆,对于家人把自己“日托”在此非常排斥,她回忆道:“我那个时候脑子转不过弯来,总觉得家里人是不要我了。”在护理人员专业、耐心和贴心的服务下,吴阿婆的身体逐渐好转,如今已经能拄着拐杖走路,随之转变的还有她的心态。现在的吴阿婆俨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前不久,为了表达自己对护理人员的感谢之情,吴阿婆还专门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日托银康才几天,仿佛已经返童年。银康护姐比空姐,人俏礼仪心灵美。”

通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康复治疗,凉城新村街道的印老伯也是受益者之一。今年81岁的印老伯因脑梗、帕金森等病导致手脚不便、行走困难,来到街道第一市民驿站的“托老所”后,康复师为老人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并每天帮助老人科学地进行康复训练。现在,印老伯已经可以自主行走了。

凉城新村街道服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街道目前启用的三家市民驿站中都开设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场所,通过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福寿康、爱照护等,为辖区内的老人提供日间托养服务。据了解,目前本区24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场所均采用该方式进行日常管理和提供服务。因为绝大多数的费用由政府“买单”,每位老人每天只需自行承担30元左右的费用。

作为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近年来,虹口区民政局探索完善多种养老服务模式。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这一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可以为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的服务,比较全面地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如今,这一新模式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