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燕丽 齐传彬
刚进入12月,上海就发布了首个寒潮蓝色预警,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区内各部门、街道、养老院从衣被、饮食等方面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让有需求者温暖过冬。
各养老院:增硬件、添衣被
虹口区福利院在11月29日就全面开启了中央空调,实现公共区域和卧室全覆盖。护理员在巡视时会检查和设置房间空调温度,老人洗澡日时会特别加强巡查,确保水温和室温适宜。除了常规配备的床褥外,福利院还给每位老人增添了绒毯,老人如有需要时可自行加盖。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工作人员除了在老人起床离开卧室后做晨间清洁,还会关闭空调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开窗通风。区福利院一位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会和老人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对每日提供的点心进行调整,如增加些面食汤饮等。
周末,天宝养老院的活动大厅内,老人和前来探望他们的家属济济一堂,这里正在举行由院方组织的预防流感的知识讲座。天宝养老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养老院活动场所空调已全面开启,针对不同的老人,护理员会特别注意观察他们的穿着,时刻关心老人冷暖;养老院还赶在寒潮来袭前,在洗浴间的更衣室内新安装了暖灯;在餐食方面,食堂酌情增加了大蒜等菜肴,并尽量缩短送餐和用餐的“时间差”,确保饭菜温度,此外,护理员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为有需求的老人进行饭菜加热;注意开窗通风之余,天宝养老院还加强了消毒频率。
各社区:有预案、勤上门
恶劣天气对老旧小区影响较大,本区各街道居委会提前行动,做好应对措施。北外滩街道禄寿居民区多是建造于上世纪初的老式里弄,房屋条件差,电线、煤气管道、水管等大多在室外。为将火灾和用电安全隐患降至最低,禄寿居委会安排志愿者及时检查电线和煤气管道安全,并包裹好室外水管以防冻裂。
随着气温的骤降,各居委会干部忙碌的还不止于此。在凉城新村街道,居委会干部对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等一一上门拜访,提醒老人注意保暖,询问老人有何需求。周六一早,凉城新村街道锦三居委会老龄干部朱金蔚,敲开了88岁老人谭金华的家门。她提醒老人使用电暖炉等取暖设备时,注意防火安全检查,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提醒老人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叮嘱老人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即时电话联系她。
在北外滩街道,对于居民区最需帮助的高龄、独居老人,居委会统一实行专人上门服务,帮忙买米、买菜、缴费,尽量减少老人在恶劣天气出行的次数。考虑到部分老人不舍得开空调,居委会干部每天一早就打开社区活动室的热空调,邀请他们前来休憩锻炼,边吹吹暖风边唠唠家常。同时,带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大巡查力度,增加巡查频次,确保居民区内的突发情况第一时间有人赶赴现场。寒潮来临前,江湾镇街道车站西路居民区的志愿者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编织班成员手工编织款式多样的围巾、手套、帽子,免费赠送给社区里的老人;年轻志愿者配合居委干部填补大小不一的坑洼路面,以免路面积水结冰导致居民跌倒……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桂萍介绍,辖区老龄化程度较高,80岁以上的老人有428位,独居老人78位。为保证老人们安然度过寒潮,居委会将整个居民区划为十个片区,每个片区内的独居老人、高龄老人都由一名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共同负责,每天通过电话问询、上门走访等,及时了解所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对老人遇到的困难给予第一时间的帮助。
区救助站:广覆盖、多巡查
养老院和社区里的老人得到了妥善的照顾,而那些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也没有被遗忘。区救助站的24小时巡逻救助车内,配备了棉被、棉衣、方便面和热水,遇到流浪人员将免费为其提供,若其本人愿意,救助车可将其送至救助站内庇护。近年来,本区持续完善对此类人员的发现机制,除24小时巡逻救助车外,公安、城管等部门也将巡查工作纳入街面监控范围,利用广覆盖的“电子眼”提高发现效率;降温首日,公安部门在巡查时发现了一位流浪人员,征得本人同意后将其送至区救助站避寒。同时,通过和街道联动,社区的巡查、救助工作也一直有序进行着。
图为江湾镇街道车站西路居民区,社区志愿者为高龄老人和独居老人送上手工编织的保暖手套、帽子。
齐传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