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新基建35条”发布

来源:新闻晨报 2020/05/08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3

上网速度更快,因为会有更多的5G基站;不用担心未及时取快递物品会坏掉,因为智能取物柜有保温保鲜功能;看病不用去医院排队挂号,因为互联网医院也会更多……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介绍了《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有关情况。

《行动方案》立足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坚持新老一体、远近统筹、建用兼顾、政企协同,提出了指导思想、行动目标、4大建设行动25项建设任务、8项保障措施,形成了上海版“新基建”“35条”。

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今年将建4.4万个5G基站

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建明说,上海正加快5G网络建设,截至一季度末,已建5G室外基站和室内小站均超1.8万个。今年全市5G建设总投资近100亿元,将新建1.2万个室外基站和3.2万个室内小站,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地区全覆盖,全市5G平均下载速率将超过200M B,在国展中心、主要商圈、机场等网络深度覆盖区域,平均下载速率将超过500MB。

3年建10万个智能充电桩

市交通委一级巡视员蔡军说,未来3年上海在交通新基建的绿色交通方面,将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与市级平台服务功能,建成各类充换电设施近28万个,3年内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重点推进经营性充电桩和新能源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建设。

上海将继续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积极推进风险等级设备、测试场景完善的开放道路测试环境建设,3年内新增50公里开放测试道路,探索开放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道路测试场景。推进车路协同技术应用,支撑自动驾驶汽车在复杂路况下的适应能力。

近期,上海将开展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建设,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服务应用,面向社会提供停车多样化服务;创新停车管理服务模式,加强停车资源的汇集,谋划拓展至小区、医院、学校等场所,推进停车泊位潜力挖掘,提高共享服务效能。

轨道交通方面,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开建,国内首个钢轮钢轨制式机场空侧捷运系统在浦东机场投入运营。“十四五”期间,将基于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进一步推进嘉闵线、机场联络线、崇明线等市域铁路轨道交通建设。

加大智能取物柜布放力度

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说,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推动电商配送末端智能化发展,出台措施,强化末端配送服务智慧化建设,加大智能取物柜布放力度。目前,本市智能取物柜已超3万组。一些电商平台在医院、社区中心等布设具有保温、消毒功能的智能取餐柜,大幅提高疫情期间外卖配送效率。下一步,上海将智能取物柜等智能配送设施纳入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范围,加大对医院、学校、办公楼宇、大型社区等区域的覆盖力度,3年内新增智能取物柜1.5万台以上,构建覆盖15分钟生活圈及住宅小区的智能末端配送体系。

上海还将推动物流供应链协同发展,鼓励物流快递与电商、实体商业企业合作,支持企业发展智能仓储,推进“店仓配”一体化发展,构建跨界融合的产业供应链生态。一些生鲜电商企业通过“产地直销、前置仓配货”模式,进行限时生鲜配送服务。未来要发展制冷预冷、保温保鲜等技术,规模化布局冷链仓储设施,3年内建设300个社区生鲜前置仓,3个城市分选中心。

上海将推进智慧零售创新发展,开展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应用,支持线下商业数字化升级。推动智能售货机、无人便利店创新规范发展,以垂直、细分、智能的商业模式,构筑全新的商业场景。目前,全市社区智能微菜场超过2000个。未来,还将支持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加快在商业零售场景深化应用,推动无人配送在零售、医疗、餐饮、酒店、制造等行业加快发展。

上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上海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新型智慧城市、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计算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布局,总体水平一直保持国内领先。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内领先”。已实现全市16个区5G网络连续覆盖。建设了1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带动6万多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在静安、嘉定、杨浦、虹口、普陀等区率先开展新型城域物联网百万级规模部署。

二是数据中心和计算平台规模“国内领先”。目前互联网数据中心已建机架数超过12万个,利用率、服务规模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市大数据平台累计已汇集全市200多个单位340亿条数据,数据规模总体在国内领先。

三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能级“国内领先”。上海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有14个,大设施的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领先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