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梦想改造家”:多方联动居民满意 旧住房综合改造显成效

来源:东方网 2018/09/27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1

9月27日报道:住房问题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上海积极创新探索旧住房综合改造的方式路径。或成套改造、或拆除重建改造、或对里弄房屋进行修缮改造……因地制宜、多策并举,记者实地探访全市首批加装电梯的小区之和第一个完成里弄房屋内部整体改造的等项目,了解市民群众改善后的居住环境。

宜川二村184号:91岁老伯上下楼不费劲

普陀区宜川二村184号房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为铁路局干部公房。目前,184号为一梯三户,一楼为居委会,二楼至六楼共计15户为居民房屋,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60%,90岁老人1名。居民上下楼梯极不方便,致使多半老人成为悬空老人,为此加装电梯成为184号居民的多年梦想。

众所众知,加装电梯在征询意愿、制定方案、选择施工单位等环节上有着不少的门道。该电梯成功加装就离不开两个关键人物,楼组长沈秒芳和物业公司副总经理姚啸洪。

由于二楼至六楼居民承担的建造费用从3000元到98000元不等,因此动员工作初期,加装电梯的征询未能达到100%的比例。其间,楼组长不知在楼道上下来往多少次,她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做工作。

另外在政策方面,由于当时的政策尚未简化,为此,姚啸洪与市房屋修缮处及行业协会积极沟通,并在2017年2月,将手续全部办妥,且在3月份顺利开工建设。

91岁董建中老伯居住在五楼,最近一年来,只要轻轻刷一下电梯卡,几十秒便可从一楼走回家。“我每天都要去菜场、公园、图书馆,有时候一天三四趟上下楼……”董建中告诉记者,加装电梯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

彭三小区:工人新村探索“变新之路”

上个月,位于闻喜路上的彭三小区迎来“五期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集中签约,878户居民苦等多年的“新居梦”终于踏出了关键一步。将近一个月过去了,记者了解到,截至9月24日,签约率达到99.43%。

据了解,彭浦新村始建于1958年,是上海首批工人新村。2008年开始,彭浦新村开始试点“拆落地”改造,也就是拆除原有老公房,再新建楼房,来解决煤卫独用问题。

彭浦新村街道的彭三小区之所以成为“拆落地”的试点,除了厨卫合用的不便,还存在小区房屋结构老化、道路严重积水、上下水管道堵塞等硬伤,一般寻常的修缮已经无法改善。

据悉,已经完成改造的四期项目,在拆除了原先的15幢老公房后,在原址上建造了3幢18层高层居民楼和3幢8层小高层居民楼。作为上海首个竣工完成的“拆落地”项目高层建筑小区,6幢居民楼全部都加装了电梯。

“每户都有阳台,居民盼着能在太阳下晒衣服的需求,终于实现了。”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旧住房改造办公室主任须炳荣还介绍道,“正在签约期的五期创新性地使用了安置房颜色对应一览表,使得租赁面积、安置房型和楼号一一对应,居民挑选一目了然”。

春阳里居民:我想有一个家

作为上海从“拆改留”变为“留改拆”的先期试点,春阳里成为全市第一个完成里弄房屋内部整体改造的项目。

春阳里里弄始建于1921年至1936年,建筑风格为典型的老式石库门。2016年之前,它和很多上海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一样,居住条件恶劣,各种违建层出不穷,成为城市风貌的“短板”。生煤炉、倒马桶、共用厨卫曾是居民们的日常生活。

2016年,“春阳里”被正式列为上海市风貌保护街坊。同年虹口区正式启动“春阳里”风貌保护街坊更新改造项目。改造目标是既保护特色旧里风貌,又要做到居民户内厨卫独用。

陈敏新阿姨是春阳里24号的居民,自从嫁到这里一住就是37年。现在,家里三代共四口人都有自己的房间。“我和老伴住的房间还有抽水马桶,我婆婆和儿子各一个房间。”回忆起春阳里的改造过程,她说自己每周都到工地上拍摄照片,并为该相册取名为《我想有个家》。

陈敏新开心地说,新房子如此满意还要感谢设计师,他们会到每家每户根据各自情况,相应地合理改造。现在有时会遇上豫园、淮海路一带的老城厢居民来敲门,他们同样想了解一下改造后的房屋究竟是什么样子。

北外滩街道政法委副书记龚浩介绍,春阳里项目通过改造实现了六项功能改造即“厨卫独用、防虫防潮、楼梯便利、管线落地、结构加固、防火提升”。他认为,新房子改善了居住环境,保留了海派里弄文化,所有参与旧房改造的人都是“梦想改造家”。

另外汉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翠芳告诉记者,“为确保居民改造方案得益均衡,设计方案反复斟酌改了22稿,目前的试点项目平均每户得益面积3.5平方米”。最终,许多蜗居几十年的老居民享受到了煤卫独用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