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1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开启的不仅仅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政府机构变革的序曲,也使中国新一轮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目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步前行。
中国“内阁”正在着手进行的这次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政府机构撤并,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从而有利于破解政府行政职能“交叉重迭、政出多门”等难题。
根据方案,此次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有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在整合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国务院将新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五个部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为27个。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本轮改革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在政府内部将决策、执行、监督权力分开,从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也将使政府运行更加顺畅。“大部委制改革能否成功,将直接影响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为应对机遇及挑战,迫切需要政府继续理顺行政体制。而从长远看,这将有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面对繁重的宏观调控任务,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将进一步转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职能,包括进一步减少其“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等。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林祥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就应该增加服务职能,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希望改革方案有利于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按照市场规律搞好生产。
组建国家能源局的字眼赫然在目,凸显了国家对能源问题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接近50%。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都有独立的能源宏观管理机构,此次单设国家能源局是必要的,体现了将能源安全作为国家战略、使能源发展适应整个经济发展的思路。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加大了对信息化的需求。此次国务院将特别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龙对记者说,中国制造业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实现了第一步飞跃,下一步发展的机遇在于推动现代信息服务业,推进高新技术与和传统工业改造的融合,使得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发展。
交通运输部也出现在改革方案中,对公路、水路、民航等进行综合规划协调。考虑到铁路建设和管理的特殊性,方案保留了铁道部。
“统一的交通运输部有助于国家对交通运输的统一规划管理,也符合国际‘大交通’的潮流。”全国人大代表、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说。他还认为,将民航纳入交通运输部,有利于增加国家在国际经济谈判尤其是航权谈判的筹码。此外,以后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可以对中国综合运输体系进行宏观调配,提高效率。
面对严峻的环保压力和节能减排任务,此次改革拟组建环境保护部。
现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亟须加强环保机构的设置。而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敏说,目前由于没有统一行政机构,很多环保问题必须通过联席会议等“临时协调机制”解决。环保部的组建有望解决一些难题。
此次改革不再保留人事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而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在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体系。面对中低收入民众住房诉求等问题,方案还提出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全国政协委员刘家强称,这方面不少改革直面民生需求,有利于改善百姓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今后,关键是看如何操作。
根据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改由卫生部管理,以此理顺相关监管体系。此外,方案还明确今后将由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医学会理事长钟南山表示,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必须在体制上先行铺路,将药品监管机构纳入卫生部,有助于理顺医药关系,推动包括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在内的医疗改革前进。
观察人士指出,在改革开放而立之年之际,政府从职能转变的立场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但是,要完全达到预定目标,还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需要跨越实践中的阻障。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新部门的组建和调整并不意味一切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许多综合措施来配套。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同时,也要注意扩大人民民主,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才能使政府不会懈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共中央上月底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今后5年,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最终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