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抗震救灾大型新闻图片展上海巡展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3

还未走进展厅,远远地,就先看见了那座钟楼———这是四川省绵竹市汉旺广场钟楼,钟面上的指针再次把观众带回那个举国震惊的时刻:5月12日14时28分。只是这一次,这座钟楼不再孤单矗立,在它的身后,是一面面象征着团结一致的红旗,楼面上,一幅幅记录着抗震救灾现场的生动照片传递着这样的讯息———“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这是6月19日起到25日,每天上午9时到下午4时在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展厅、对社会公众免费展出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2008中国抗震救灾大型新闻图片巡回展”入口处的场景。昨天,记者先睹了展览。

展览精心选择了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拍摄的250余幅(件)珍贵照片,包括50多幅反映上海人民参与支援抗震救灾的图片以及来自救援现场的实物,全景式展现了在地震发生以后,中华大地抗震救灾的壮阔场景和感人故事。

第一部分“关怀”专题,展示了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看望灾区群众的感人画面。

第二部分“灾情”专题入口处第一张照片,是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冒着生命危险航拍的映秀镇图片,图片上,曾经秀美的城市满目疮痍,目力所及处,楼房全都摇摇欲坠。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断壁残垣中的受灾群众正自发地对同胞进行施救。在这里,我们还看见了那张在网络上被广泛转发、各大媒体广泛刊用的照片:北川中学废墟里埋着一名学生,另一名学生手托盐水瓶陪伴他。废墟中奄奄一息的生命,和废墟外生死不离的守望,现在看了依然让人震撼。

在第三部分“营救”专题,展示了中外救援部队迅速赶赴灾区开展营救任务的场景。因为桥梁和公路都在地震中坍塌,救援人员只能徒步进入灾区。讲解员告诉我们一张看似普通的营救照片背后的故事。当时,新华社记者李明放在采访中突然听到废墟下发出微弱的呼救声,他马上叫来救援人员,救出了一位不到1岁大的孩子和他的祖母。营救画面的记录者同时也是这个营救过程的参与者。

新华社记者杨卫平用镜头记录下了高空中那个动人心魄的时刻:所有的伞降人员,在高于正常伞降高度3倍以上的距离,写下遗书后,毅然向灾区跳去。这些照片也让我们重温了那些英雄的面孔:生前正在为年轻的飞行员讲述飞行技巧的特级飞行员邱光华;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10多个婴儿的警察蒋晓娟……

在展览厅中央,一面从映秀镇带回的鲜艳红旗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是上海消防总队抢险救援队全体队员签下的名字,每一个有力的签名就是一个滚烫的承诺。红旗下,曾成功探测出蒋雨航生命讯息的视频(蛇眼)生命探测器等器械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的诞生。

第四部分“援助”专题,一组组照片记录着全国人民全力支援抗震救灾的画面:为了及时运送重伤员东航改装了空客飞机;为了支援灾区人民,97岁的市民叶树文赶到捐款点捐款,市民纷纷捋袖献血,救灾物资源源不断正在向灾区运送。

第五部分“恢复”专题,展示了全国各地齐心协力帮助灾区重建家园的场景。一张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住所的照片上,8万套来自上海的过渡安置房正在搭建。阳光下,来自灾区的孩子们和上海孩子一起庆祝儿童节和端午节,一起展望美好明天。

据悉,截至昨天,本市预约观众已超过1.5万,很多专场已被排定,主办方呼吁团体参观市民事先通过62790279-66101、66151预约。此外,展览主办方在展厅口特别设立献花台,一元钱可购买一朵鲜花,献花钱款所得将悉数捐给灾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