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跑”到“领跑”宝钢加速推进技术创新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1

这里曾被看成钢铁工业发展的沙漠:既没有丰富的能源储备,也不是钢铁原料的产地;但这里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三十年来,宝钢的发展历史向所有人展示了创新精神,使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跟跑”到“领跑”的光辉历程。

宝钢今日的成功在其成立之初便已注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传承至今,生生不息,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技术发展:传承历史

上世纪70年代,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经济百废待兴,钢铁工业发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此时应运而生的宝钢,自诞生那一刻起就肩负着使中国尽快跻身世界钢铁大国行列的历史使命。经过了多年探索实践,宝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之路,孜孜追求着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变。

宝钢建设初期,国内冶金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一期工程的设计全部由新日铁承包,设备基本上为全套引进,国产设备仅占12%,现在常谈的“动态控制”等术语对当时的宝钢人也显得神秘而陌生。技术上仰人鼻息,创新又谈何容易?

但宝钢人并没有让这样的窘境持续下去。二期工程建设,宝钢采取了“合作设计、合作制造”的模式,工厂设计由国内承担,设备国产化率上升至61%;而到了三期工程,冶炼系统由国内设计、点菜引进、国内技术总成,设备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到80%以上,采用的162项新技术中的52项是通过创新、共同开发及从一、二期工程发展而来的;在“十五”规划期间,宝钢更不再满足于单体装备和局部技术的开发创新,而是大胆地自主建设大规模的先进生产线,其中3号热镀锌生产线和彩涂板生产线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建成。

2006年年初,宝钢将“走自主创新之路,将产品结构优化的驱动力由设备引进、项目新建转移到技术创新上来”正式提上日程;2007年,借着被定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之一的东风,宝钢在新一轮六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备受社会尊重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作为公司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宝钢在技术创新和综合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宝钢历史上,有关技术创新的突出成就不胜枚举:仅用98天时间就完成的宝钢分公司二高炉快速大修工程,依靠自主集成创新,填补了国内大型高炉快速大修的技术空白;宝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技改项目二炼钢挖潜改造工程彻底扔掉“洋拐杖”,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不仅有效缓解了分公司铁钢物流的瓶颈,更使宝钢具备了生产超纯净钢的能力;电工钢领域成功研制自黏结涂层电工钢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溶性自黏结涂层,不锈钢领域顺利冶炼、轧制高端产品2205双相不锈钢,特殊钢领域试制完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气阀钢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一个个新产品的名称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宝钢人“追求世界一流”的远景。

在宝钢历史上,有关技术创新的美丽故事“述”之不竭,技术创新的先进人物也不断地涌现出来。孔利明、王军……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述说着三十年来宝钢的创新故事。

技术创新:当代使命

正如宝钢全员认识到的那样,如果没有创新,那么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朝气和活力,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宝钢就不复存在。

宝钢的全员创新、敢为人先,使宝钢从国际钢铁业中不起眼的新成员成长为今天不容小觑的中坚力量。

2006年被定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之一是宝钢成长历史上的又一分水岭,几组简单的数据就足以勾勒出最近几年宝钢加速前行的身影:2005~2007年,宝钢的研究开发经费由11亿元增至近23亿元,增长一倍之多;R&D投入率由0.64%提高到1.01%;截止到2007年,宝钢拥有的有效专利数为1943件,其中发明专利349件。此外,先后有260多件(次)专利技术在国际发明展览会或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上获得金、银奖。

宝钢先后完成了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和“十五”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建设,已基本建成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工艺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钢铁精品基地,成为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国际权威机构WSD将宝钢的综合竞争力列为世界钢铁企业的前三名。

宝钢的建设与发展,更填补了国内高档产品的诸多空白。目前,宝钢的汽车钢板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已具备向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供货的能力;高强度石油钻杆、油井管被国内各大油田普遍采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50%和25%以上,并出口中东、欧美等市场;高等级管线钢已成为国际名牌产品,广泛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在苏丹管线、土耳其管线等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工程的国际招标中也屡屡中标;造船板通过了9家国际船级社的质量论证,产品覆盖大型船舶整船供应范围;高等级建筑用钢用于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科技含量最高的特大型桥梁工程———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苏通大桥,打破了国外先进企业的垄断,获得了斜拉索用钢的全部供货合同;宝钢还为“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航天飞船关键部位提供了耐高温用材,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2008年,宝钢三十岁。“三十而立”的宝钢正在创新之路上阔步前行。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宝钢企业文化的核心,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将助推宝钢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