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志 行方思远 用初心情怀服务好“环同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2020/06/11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2

知史明志,知往鉴来。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广大党员、基层干部切实学好“四史”,牢记初心使命,四平路街道通过学习“四史”文化、参观“四史”点位、讲好“老工人新村”和“环同济”故事,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学史明志,砥砺前行,在社区扎下根、发出芽、长成树,聚力社区建设与治理,全力打造千亿级“设计之都”核心功能区,为“环同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把握“四史”教育精神实质

画出最大“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历史是一面镜子,“四史”学习教育的本质是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运用历史思维认识时代问题,推动实践发展。学习“四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激发社区党员干部传承初心使命的澎湃动能。

四平路街道在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聚焦打造“环同济2.0升级版”,促进深层次产城融合,营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生态,谋划面向未来的智能城市发展,把讲好“老工人新村”和“环同济”故事纳入“四史”学习教育内容,在把握“四史”教育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的同时,深刻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在“环同济”发展历程中,近四十年的发展史就是改革开放史的一段精彩缩影。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随着校企外迁,同济大学学子和老师在学校周边开起了公司,这些在当时看来是“自由生长”的行为,让环同济设计服务业初显萌芽。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以860米长赤峰路为标志的“现代设计一条街”。到2007年,杨浦区和同济大学共同启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出台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总体规划纲要》,通过厂房置换、旧区改造等多种方式“腾笼换鸟”,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集群效应明显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创新集群,也成为了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三区融合”最佳实践地。环同济核心区域总产出以每年近13%的速度稳步增长,以建筑规划设计为主导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总产出从上世纪80年初的10亿元增至2019年的460亿元。

在“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街道坚持从立场、观点、方法上,把握“四史”教育精神实质,全力打造好环同济升级版,全力建设好“睦邻家园、精品四平”,全力服务好同济发展,与同济大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画出“三区联动、三城融合”最大“同心圆”。

践行“人民城市”重要论述

建设示范“样板地”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最主要的原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杨浦滨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重要论述,为杨浦、上海的发展和定位指明了方向。作为“人民城市”重要论述的阐发地,位于杨浦中北部地区的四平,也承载着“老工人新村”的历史文化记忆。

近年来,四平路街道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居民参与、街校联动、温暖邻里”理念,着力构建基础型“睦邻楼组”、自治型“睦邻小区”、活动型“睦邻街区”和开放型“睦邻社区”的四位一体、点面结合,三微渐进式治理体系,全力建设“睦邻家园、精品四平”,着力实现社区居民“四好”生活向往。通过依托同济大学智力资源,先后开展了五季“四平空间创生行动”,用较小的成本、创新的机制,更新了社区老旧面貌,重新赋予社区时尚、美丽、创新的新元素。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将设计与社区深度融合,创造出一批兼具艺术美感与人文关怀的设计作品,如鞍山三村“祥和楼”的红楼梯和阜新路“80米口袋花园”设计均斩获多项国际大奖。

今年,街道将继续深耕“睦邻家园、精品四平”建设,以全覆盖“睦邻楼组”创建为重点,更深地引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创意设计等学科优势,让更多高校人才在社区找到合适的“用武之地”,通过设计师与居民之间的思想碰撞,让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创新的力量充分涌流,打造出更多自然、开放、创想、交互的公共空间,造就“人民城市人民建”重要论述实践示范“样板地”,让居民生活品质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聚力“环同济”转型发展

打响品牌“知名度”

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的兴起,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发展关键期,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依托“环同济”近四十年的改革发展史,聚焦新时代发展方向,聚力“环同济”转型发展,全力打造环同济经济知识圈升级版,推动总产值目标突破实现500亿元。目前已成立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先后成立赤峰路升级改造、国康路升级改造等具体工作小组,有序推进转型发展。

作为属地街道,四平路街道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环同济”品牌建设:

一是着力开展街区改造和功能提升,通过功能重塑、形象提升、业态调整、智能嵌入将赤峰路打造成“人工智能+设计”为主的人工智能现实体验之地、年轻人活跃的网红打卡之地、“三区”深度融合实践之地、设计与技术相驱动的中西文化汇聚之地。

二是加快推进载体空间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大楼和生命科学与创新创业大楼建设、176地块建设。

三是积极推动“三区融合”内涵提升,引导社区单位、居民为设计师腾出空间,鼓励大学师生走进社区生活创作,推动创新创意成果在社区转化,打造社区生活新场景;以信息技术为活动媒介,以“四济人家”党建服务站等社区资源为载体,构建校区、园区、社区互动共享的“AI+”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互动平台。

今天的“环同济”可谓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四平路街道无疑是这些创新创业者实践的“社区实验场”。四平路街道将在“四史”学习教育中不断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之力,积攒创业冲劲,点燃奋斗之火,不断开创街校合作新局面,为全面夺取“双胜利”和“环同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