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40名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员被分批送到凉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每个人都有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服务,测温、信息登记、宣教、发放相关物品。对于他们而言,工作内容已经驾轻就熟了。这些每天奋斗在隔离点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她们在隔离点筑起了一道滴水不漏的“健康防线”。
“方舱”通道彰显“凉城速度”
从接管整个酒店、改造酒店到开张接收隔离对象,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花了24小时。为此,医疗观察、后勤保障、消毒卫生、安全保卫、垃圾清运5支队伍被迅速建立。老党员李祥宝带领施工队仅用10小时,建成完美的全封闭式的通道,集中隔离对象通过专用通道,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通道内人性化的设有一米线,放有隔离对象需要带入房间的所有物品和需提前告知的所有承诺书、告知书,下雨天也不用担心淋雨和聚集。除了医疗观察健康管理服务外,整个团队为了满足各种对象需求,包揽了一日三餐的配送、外卖快递、取药送件、协调酒店前台、客房、维修、安保和消毒队伍,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搬运量”的变化曲线
随着境外回沪人员的增加,隔离点的工作量也随之变得更加繁重。隔离点的一日三餐都是由专门的第三方送餐上门,但是抵达隔离点之后就只能由工作人员自行搬运分发。如今隔离点内,不少观察对象每天的三餐分发就成为了一项重活,每次开饭都会把工作人员们累得汗流浃背,但是没有人有所怨言。随着隔离人员的增加,每天的医废垃圾产生量也随之增加,垃圾转运组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工作在隔离点最不起眼的角落,按照工作要求用三轮车运走隔离点的医废垃圾。
一张封条与一个群
每天晚上九点以后,每个楼层的工作人员就会开始一项特别的工作——封门。虽然走廊都有工作人员进行夜班值守,但是为了切实掌握隔离人员有没有离开房间的情况,工作人员们熟练地把封条贴在每一扇房门上。工作人员把这一张封条当作了一起值夜班的伙伴,每天早上撕下封条的时候也就代表着又一个平安的夜班结束了。隔离人员在隔离点从来都不“孤独”,因为每个人进行隔离时都会多几位“新朋友”——医生、护士、检验、公卫和精卫中心医生,他们与隔离人员都建立了独立的健康管理群,方便随时了解健康状况,及时进行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每天在群内沟通的聊天记录有很多条,他们还需要记录下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诉求等等,及时把房间内的信息转达给管理人员,由他们做出评估,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隔离人员的需要。
他们的坚守与奋斗
据了解,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隔离点进行各项工作的人员一共有30多人,他们从隔离点开始运行至今没有一天休息过,他们把隔离点亲切地称之为“店”,而这里的“店长”就是中心副主任任敏之,她笑称,只要还有没有“倒闭”的“店”需要她去工作,无论做不做“店长”,她都不会犹豫。自从负责隔离点工作以来,她就一直吃住在隔离点,没有回过家,每天只能和家人通过手机进行联系。除了在隔离点辛勤工作的医护人员之外,还有每天穿梭在各个居民区里,开展针对居家隔离人员医学观察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们是由社区科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
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门诊则一直正常运行着,工作人员在出入口严格做好防控工作,测量体温、查验随身码、登记记录信息、控制中心内人员聚集情况等诸多工作都需要留守在中心的医护人员们共同努力。他们每天坚持为居民看诊开药,让每个有需要的居民们都能安心就诊,收获健康。
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们用平凡的付出诠释着不平凡的奉献,用不曾懈怠的坚守筑起滴水不漏的健康防线,即便衣衫湿透、防护服闷热、工作量增多,他们都没有想过放弃,用实际行动践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