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威(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各位记者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情况说明会,我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徐威。大家辛苦了,因为今天到会的记者非常多,我有两点拜托大家,一个是请把手机开到震动档,第二,今天来了很多摄影摄像机,恳请记者朋友在说明会过程当中不要随便的站立。
大家知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今天在上海正式挂牌了,今天下午开一个情况说明会,向中外记者通报一下自贸试验区的情况。我介绍一下参加情况说明会的各位领导: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先生,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尹宗华先生,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刘亚军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孔令龙先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张新先生,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先生,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司长张皖生先生,质检总局通关业务司司长刘德平先生,财政部关税司司长王伟先生,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金融法制司司长刘长春女士。
欢迎各位的到来。
我们先请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尹宗华司长介绍一下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意义,以及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
尹宗华(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过去一段时间,为推进自贸试验区筹备工作,商务部和上海市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质检总局、银监会等20多个部门,经过深入研究、充分论证,拟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9月27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5个方面的任务和90多项政策措施。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对外开放,除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之外,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同时,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商务部和上海市在研拟方案之初,就明确要把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作为自贸试验区的关键内容。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具体由上海市负责备案办理。
此外,还将深化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具体也是由上海市负责。
三是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包括鼓励跨国公司设立亚太地区总部和营运中心;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融资租赁业务创新、期货保税交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等改革试点;推动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等。
四是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包括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自贸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等开放措施。
五是营造良好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包括建立国际高水平投资和贸易服务体系,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形成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同时,在维护现行税制公平、统一、规范的前提下,探索与自贸试验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
《总体方案》提出,在推进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将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严格实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加强海关、质检、工商、税务、外汇等管理部门的协作,做好各种风险防范工作。#
徐威:现在请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先生介绍上海推进落实的具体情况。
戴海波(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各位记者朋友们:
今天上午,在外高桥举行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挂牌仪式,标志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正式启动运作。首先,我要诚挚地感谢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务院法制办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制定过程中所给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也感谢媒体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主要说明三方面的情况:
一、立足国家战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内外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全球经贸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重大尝试,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的重要使命。这是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任务,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和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在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上海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牢牢立足国家战略,加快以开放促改革,用高质量的试验成果为实现国家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核心是制度创新
日前,国务院已正式印发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要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根据总体方案的要求,自贸试验区建设主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制度创新:
一是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围绕加快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在自贸试验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在自贸试验区内试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登记制、年度报告公示制等登记制度。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
二是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围绕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的目标,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促进自贸试验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围绕在全球竞争中加快总部集聚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目标,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围绕推动航运中心功能和物流效率提升的目标,积极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
三是金融制度创新。围绕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目标,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造条件,重点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
四是综合监管制度。围绕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的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在自贸试验区建立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综合执法体系,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建立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协助机制以及综合评估机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此外,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也是试点重要内容。自贸试验区将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实施23条开放措施,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措施,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同时,将实施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等涉及功能拓展的10多项试点任务。目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若干措施以及功能拓展的试点任务,已与国家相关部委进行了衔接,并明确了政策落地的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
三、精心组织,积极有序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次全新的试验、全新的探索,改革难度大、考验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将紧紧依靠国家各部门的支持、指导和帮助,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已经成立了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落实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任务。目前已研究制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了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措施,对管理机构职责、投资管理、贸易发展、金融创新、综合监管和服务等重点内容以条文的形式作出了规定。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承担起建设责任,把自贸试验区作为上海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克服困难,解放思想,按照“成熟的可先做,再逐步完善”的要求,探索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新路子,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积累在更高开放水平下管理经济的经验,力争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更好地服务全国!
谢谢大家。
徐威:现在请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刘亚军司长介绍情况。
刘亚军(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的有关情况。
首先,商务部高度重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积极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 负面清单”试点。现行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外资三法”的合同章程审批制度运行了三十多年,对于我国吸收外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法制环境的变化以及国际投资格局、规则的变化,这套体制也出现了一些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不完全适应的地方。作为全国外商投资主管部门,商务部在不断减少和简化审批的同时,积极以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为契机,探索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的路径,构建国际化、法治化程度更高的投资环境和管理制度。
其次,改革试点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在今年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我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谈判。目前国际上有70多个国家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从各国的实践看,这种模式具体的体现形式、内容、实施方式等有所差别。我们从我国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政府监管体系等国情出发,借鉴了相关国家的做法,提出在负面清单以外领域的外商投资,暂时停止实施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并报请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暂时调整“外资三法”中有关“审批”的内容,获得通过,在三年内试行,为审批改为备案提供了法制保障。商务部、上海市政府根据人大常委会决议梳理了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中应暂时调整的内容,已上报国务院。
第三,改革试点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由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对于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其备案主要由自贸试验区管理部门依托网络完成,简单快捷,极大地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同时将强化信用监管、加强市场主体信息公开,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商务部将通过信息手段实时掌握备案情况,如发现问题将及时启动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监管机制,并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在自贸试验区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 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是我们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工作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我们希望试点能为自贸试验区营造公平、稳定、透明、便利的市场环境,同时我们也将对这种管理模式在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中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步修订“外资三法”、建立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适应我国国情的外资准入和监管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我们欢迎广大的中外投资者积极参与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及时向我们反馈试点运行情况,帮助我们评估试点效果。
谢谢!
徐威:现在请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孔令龙司长相关情况。
孔令龙(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各位记者下午好,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项目及境外投资项目实施备案制的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自贸试验区肩负我国在新时期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探索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使命。为在自贸试验区内构建具有国际水准、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正在推动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的备案制改革工作。
关于外商投资项目。近年来,我们坚持深化外商投资体制改革,不断下放核准权限,简化核准程序,有效提高了外资项目核准与管理效率。这一次,借鉴国际通行的规则,在自贸试验区内进行新的尝试,对区内的外商投资,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外国投资者在负面清单内的领域投资,相关项目仍履行核准程序;在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投资,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管理方式上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即将各类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管理改为备案制管理(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备案管理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简化备案程序,做到统一受理,分工协作,并联备案,同时注重风险控制,与国家安全审查机制进行有效衔接。
关于境外投资项目。为适应我国境外投资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研究推动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去年11月,我们选取包括上海在内的部分省市进行简化境外投资核准程序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机遇,我们对自贸试验区内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进一步实行了改革。核心内容,是对区内注册企业的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施备案制管理,并大幅提高了备案项目规模上限。这符合我国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改革的总体方向,必将有力提升区内企业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的具体备案管理办法将由上海市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发改委将支持配合上海市方面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和事后监管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投资便利化。
谢谢大家。
徐威:现在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张新先生介绍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的有关情况。
张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各位记者朋友:
下午好!
我今天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给大家介绍一下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有关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人民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便利跨境投资和贸易”为宗旨,坚持开放创新、先行先试,通过金融支持的具体举措,拓展区内实体经济的成长空间,培育其国际竞争实力,搭建其与各国经济实体合作的新平台,促进其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国务院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在已公布的总体方案中,涉及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职责的金融改革试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在自贸试验区内创造条件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2009年7月,我们以货物贸易为起点,开展了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目前,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涵盖全部经常项下及跨境直接投资、对外项目贷款、证券市场投资等部分资本项下经济活动。根据总体方案,为服务自贸试验区实体经济,推动区内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我们将进一步简化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和手续。
二是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今年7月29日,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放开,目前人民银行仅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进行管理。在自贸试验区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符合现行利率管理政策和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自贸试验区利率市场化将在宏观审慎金融管理框架内,根据服务区内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市场主体培育目标,以及市场环境建设情况,稳步推进。
三是在自贸试验区内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近年来,我们顺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简政放权,大力推进投融资便利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配合自贸试验区投资审批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实体经济发展、投融资业务具体需求,我们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区内的先行先试,以进一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多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积极进行了多项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外汇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就是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国性资金管理中心。
需要指出的是,多年来,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积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简政放权。人民银行一直在推动市场化改革,改革管理方式,主动取消审批制。例如,2005年推出的短期融资券发行实行备案制,2008年进一步简化为注册制。外汇管理局也实现了从重事前监管向重事后管理、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管理的转变。对于自贸试验区建设,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将继续加大职能转变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全面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
在此,我需要强调的是,人民银行正在制定中的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方案,是人民银行和上海市政府共同设计、通力合作的成果。在具体改革条款的设计和论证过程中,人民银行将这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任务来抓,到码头、到工厂、到企业、到金融机构,深入了解企业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还有哪些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从一线职工、财务人员、企业家、金融管理者那里,收集了三百余条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改革的方案不是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得来的,而是出自一线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反映了一线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最后,我们还想特别强调,上述金融改革,都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予以推进。人民银行从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着眼细节,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对改革内容成熟一项、推动一项,适时有序组织试点。同时,将会同上海市政府,制定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监测分析和评估,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防止热钱通过自贸试验区冲击国内实体经济,并督促区内企业和机构切实履行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义务。
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将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继续加快职能转变,改革创新管理模式,通过金融支持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投资贸易便利化,并形成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和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业务及管理模式,助力自贸试验区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徐威:现在请上海银监局廖岷局长介绍推进自贸试验区银行业监管制度创新的有关情况。
廖岷(上海银监局局长):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此次情况说明会。
首先,受银监会委托,我宣读《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40号)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决定,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业监管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支持中资银行入区发展。允许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上海本地银行在区内新设分行或专营机构。允许将区内现有银行网点升格为分行或支行。在区内增设或升格的银行分支机构不受年度新增网点计划限制。
二、支持区内设立非银行金融公司。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发起人在区内申设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支持上海辖内信托公司迁址区内发展;支持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区内设立分公司;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专业子公司。
三、支持外资银行入区经营。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区内设立子行、分行、专营机构和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区内外资银行支行升格为分行。研究推进适当缩短区内外资银行代表处升格为分行、以及外资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年限要求。
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在区内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参股与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中外合资银行。
五、鼓励开展跨境投融资服务。支持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跨境融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全供应链贸易融资、离岸船舶融资、现代服务业金融支持、外保内贷、商业票据等。支持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跨境投资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跨境并购贷款和项目贷款、内保外贷、跨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
六、支持区内开展离岸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在区内开展离岸银行业务。(这里的“符合条件”包括:一是经营状况好;二是风险能力强;三是业务规则较健全。同时,我们将加强对离岸业务的事中事后监管)。
七、简化准入方式。将区内银行分行级以下(不含分行)的机构、高管和部分业务准入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设立区内银行业准入事项绿色快速通道,建立准入事项限时办理制度,提高准入效率。
八、完善监管服务体系。支持探索建立符合区内银行业实际的相对独立的银行业监管体制,贴近市场提供监管服务,有效防控风险。建立健全区内银行业特色监测报表体系,探索完善符合区内银行业风险特征的监控指标。优化调整存贷比、流动性等指标的计算口径和监管要求。
接下来,我宣布一下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对区内设立机构的批复情况。
经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在区内的相关支行,获准升格并更名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
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获准筹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并由上海银监局批准开业;
交银金融租赁公司获准筹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专业子公司。
经上海银监局批复同意,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准筹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支行。
谢谢大家!
徐威:现请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张皖生司长介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的有关情况。
张皖生(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司长):为支持自贸试验区试点建设,海关总署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创新优化了海关监管模式,努力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自由贸易试验区平稳过渡。这些措施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推动贸易便利化。
一是为建立国际航运中心,海关创新了“一线放开”的监管模式,将“先报关、后入区”的现行作法,通过升级改造信息化系统,允许利用舱单备案信息“先入区,再报关”,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国际分拨、中转集拼等业务的竞争力;二是为适应自贸试验区对产业链布局和物流快速流转需求,将采取企业“分批送货,集中报关”并自行运输模式,并打造新型的监管制度,在组成自贸试验区的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以及与周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形成高效、便捷的保税物流监管体系;三是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将在自贸试验区创建统一的海关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中央监控平台,协调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物流监管,同时升级卡口的智能化,探索对自贸试验区电子围网管理。
第二,促进新型贸易业态发展。
一是大力促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自贸试验区内开展销售、结算、物流、维修和研发等业务,不断创新优化与新型贸易业态相适应的海关监管;二是支持扩大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品种、企业和范围,拓展进出口业务,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定价的话语权;三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在提供税收担保情况下开展区外保税展示交易,促进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五是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区外的货物,实施选择性征税政策;六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有关部门管理政策最为密集的一个区域,海关将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不断根据新出台的有关政策,调整海关监管模式。
第三,维护保障贸易秩序。
一是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依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有效防止危害国家安全的意识形态渗入和滋生;二是依法行政,在全国打击走私犯罪活动的整体安排下开展工作,同时防止在自贸试验区内出现黄、赌、毒等现象,维护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徐威:现在请质检总局通关业务司司长刘德平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刘德平(质检总局通关业务司司长):国家质检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工作要求和总体部署,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监督业务改革和创新试点。
按照“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原则,积极推动、探索建立新的检验检疫制度体系,减少中间检验检测等查验环节。借鉴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和高效便捷的质量技术监督服务体系。
国家质检总局已出台《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了10个方面的支持措施:
一、积极开展质检制度创新
二、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
三、支持自贸试验区创新建立质量技术监督和执法体制
四、支持深化自贸试验区质量监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五、促进自贸试验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六、建立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预警和防控体系
七、支持自贸试验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八、推动自贸试验区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九、支持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十、服务自贸试验区产业集聚
为落实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上述支持措施,上海检验检疫局正在制定18个方面的具体业务工作制度,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在研究制定相关的措施,以促进自贸试验区稳定、健康发展。
谢谢!
徐威:现请财政部关税司王伟司长介绍下完善自贸试验区有关税收政策的情况。
王伟(财政部关税司司长):这些政策总体来说是7 2,有7项已经明确的政策,还有2项需要探索、研究的政策。7项明确的政策有2项是促进投资的政策,有5项是促进贸易的政策,涉及到4个税种,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关税,既涉及到征税方面的政策,也涉及到退税方面的政策,具体来讲就是关于促进投资方面的两项政策。一是注册在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或者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缴纳所得税,我们简称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政策。
二是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也简称为股权激励政策。
五项促进贸易方面的政策,一是将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的试点范围。二是对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三是对设立在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内地的货物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根据企业申请,试行对该内销货物按其对应进口料件或按实际报验状态征收关税的政策,这一政策简称为选择性征税政策。四是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对自贸试验区内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但生活性服务业等企业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的货物除外。五是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适时研究扩大启运地、承运企业和运输工具等试点范围。
刚才说的两项探索、研究性的政策,一项是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还有一项是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因为这项改革既涉及到监管方法的改革,也涉及到相关的税收政策。
徐威:请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金融法制司司长刘长春司长介绍完善自贸试验区法制保障的情况。
刘长春(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金融法制司司长):根据国家部署,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管理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现阶段,自贸试验区的法制保障主要有两方面:
一、国家层面法制保障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贸试验区对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列表(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2013年8月30日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作出决定,从2013年10月1日起,在自贸试验区内,对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资,暂时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的外资企业设立审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设立审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设立审批等11项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国务院还将作出专项决定,在自贸试验区内暂时调整实施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有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地方层面法制保障
《总体方案》明确,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自贸试验区管理制度。
上海市人民政府已经根据《总体方案》,制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规定了自贸试验区的基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新的体制以及统筹管理、协调自贸试验区有关行政事务的职责;自贸试验区综合执法体制;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服务便利化措施;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管理信息公开、一口受理机制、安全审查与反垄断审查机制、监管信息共享等完善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有关管理制度将为自贸试验区日常运行提供法制保障。该规章将适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了专项决定,在自贸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部分地方性法规的有关规定。
徐威:谢谢,刚才我们十位负责人做了情况介绍。现在进入记者提问时间。
1、上海电视台:大家好,我是上海电视台的记者。有一个问题请教戴海波先生,是这样的,我们对方案中提到的负面清单都非常感兴趣,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新的概念,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的主要内容是包含哪些?实行负担清单以后备案制的管理是不是能够大大的节省企业时间上的成本,这一块是不是可以介绍一下?还有自贸试验区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何?面对全新的开放领域和新的管理模式,自贸试验区有哪些综合监管措施,也请介绍一下。谢谢。
戴海波:谢谢您的提问。负面清单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清单,这个清单里面要列明针对外商投资的和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它还包括最惠国待遇不符这样一些管理措施,还有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
因为《总体方案》中有这样一个任务,要试行外商投资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我们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的指导下,这次把制定负面清单的任务交给了上海,负面清单的制定我们主要的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法律法规有很多,我们做了大量的梳理,编制方法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共是20类,除了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它们不是经济组织,实际上一共是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具体的管理措施是写到小类。一共是190条管理措施。所以相对于产业小类1069类来讲,大概有17.8%的小类,有特别的管理措施。
它的作用是在负面清单以内的外商投资要按照我们原来的办法来管理,但是在负面清单以外的,这次方案里面就非常明确,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把项目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把原来合同章程的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再加上这次相应的商事制度改革相衔接,大大方便了投资者。所以问到时间,原来承诺的一般项目,承诺的时间是29天,在新的规则方式下,我们管委会承诺最快是4天,可以让企业拿到营业执照、企业代码和税务登记。
综合监管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重点是从注重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对于我们来讲还处于学习阶段,我们要学习国际上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对事中事后监管,借鉴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但是我们现在刚起步,对这样一个综合监管体系,从6个方面来着手,一个最重要的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在区内运作,与之相关的信息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汇集、共享。第二个就是我们要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第三要建立综合执法体系,我们想把原来部门相对分割的执法格局,形成一个综合执法的格局。第四就是要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第五,要建立综合评估机制。第六,在风险防范上还是要建立反垄断和安全审查机制。初步考虑在以上六个方面予以展开,这是学习阶段,还有很多的要做。
2、上海发布:谢谢发言人,我是上海发布的,我想请问一下国务院法制办的刘司长,因为我们平台有微博网友问,新的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成立以后,原有的三个保税区的管委会关系是怎么处理和协调。谢谢。
刘长春:按照现在的管理体制原由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洋山保税港区管委会和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分别负责的有关行政事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后,就统一由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来承担。新的试点政策统一适用于原有的保税区,原有的法规规章也是有效的,只是在管理体制上由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统筹管理、协调各区域的行政事务。需要说明的是,涉及洋山保税港区管委会的行政事务,限于上海事权范围内的事项。上海市政府出台自贸试验区管理办法,就自贸试验区管理的问题,包括机构的设立和相应的职责,都作了具体的明确。
3、巴西圣保罗业报:巴西圣保罗报,有报告称上海自由贸易区将成为食品贸易的进出口中心,我想问一下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是否会改变中国食品营销的一些相关模式?还有在贸易区内有一些金砖国家的机构和组织,我想问一下对金砖国家的投资和贸易有什么规定?
尹宗华: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促进贸易的发展,这是《总体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近年来,中国同金砖国家的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金砖国家有很多合作机制和其他平台,比如说每年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唔、经贸部长会议等。我相信,金砖国家现有的经贸合作机制和平台,加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的平台,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谢谢。
4、央视财经:谢谢主持人,我是央视财经频道的记者,我想请问央行上海分行的张新先生,这次刚刚提到的国务院四项金融改革方案里,我们注意到更多的是一些原则性的框架,并没有具体实施的细则,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我们更关注的是可操作性,比如说如果他有一笔4万美金,能不能到自贸试验区找一家廖局长批的银行,汇到境外。像利率市场化或者说资本的自由进出,是不是只适合于在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企业,所以也是想请张行长对这个实施的细则做进一步的透露,而且这些细则推出的时间表,目前有没有哪些项目已经可以先行先试了?
张新:国务院公布的总体方案里,涉及到金融改革创新的内容,主要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这四个方面,都反映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服务的总体需求。其中,人民币跨境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着力解决资金的合理流动问题,利率市场化解决的是企业使用资金的合理定价,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反映了金融管理新的管理模式。关于推出的顺序,有两点可以明确,一是金融改革的四个方面近期都会推出新的、实质性的举措;二是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都会在近期公布和推出。公布的条款,哪些先实施,将按照风险可控、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项、实施一项。
5、经济日报: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请问廖岷局长一个问题,刚才您介绍了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了,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也继续进入自贸试验区。那么这些新的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开展业务的时候,风险监管上有哪些重点和难点?监管机构将推出哪些风险监控的举措?
廖岷:我们一方面要推动贸易便利化,另一方面也要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我们目前初步考虑:
第一,对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他们所开展所有金融活动,是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进行,风险管控的任务更艰巨。所有进入自贸试验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展业的时候应该满足银监会现有所有审慎风险监管要求。
第二,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正在努力研究对监管制度进行创新,前瞻性地建立一些符合银行业和实体经济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银行业监管架构。贴近市场、贴近机构来提供监管服务。对现有的审慎监管指标,比如说刚才通报的关于存贷比、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都会根据区内机构展业的实际情况做调整。另外还会建立针对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业金融活动相适应的特色监测报表体系,同时对于这些报表的内容、报送的频率和监测的频度都会做适当的安排和调整,以此更好地推动区内的商业银行做好风险管理。
更重要的是,对区内的商业银行,我们已经和银行业机构做了多次探讨,大家共识是,自贸试验区内的主要风险包括,一是流动性风险,二是国别风险,三是市场风险,四是交易对手风险。像这样一些风险,银监会都有审慎的监管指标或者要求。各家银行在区内开展业务的时候,要针对这些风险建立好防范的相关制度、流程和标准。另外区内的银行还要建立有效的跨境风险防范机制,要防止境外的风险传染和跨境业务风险的传递。
这需要:一是监管部门和银行紧密合作,这实际上也是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一些原则和要求,我们将在自贸试验区内丰富和完善。比如说我刚才通报的离岸业务,就是各家机构制度先行。离岸业务对非居民的征信调查以及贷后管理对各商业银行都是全新的领域,怎样做好这方面风险管控很重要,需要金融机构的微观基础做得非常扎实。二是监管相关要求要非常清楚。三是刚才戴秘书长所讲的,在区域内让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使用区内的各类信息系统,使得商业银行更好地控制区内展业相关风险。总体上来讲,对刚才讲的重点风险,怎样监管和怎样管理,我们现在都在抓紧研究,很快就会有一些相关的制度或者要求出台。
6、上海证券报:谢谢发言人,我是上海证券报记者,我首先想请问一下戴秘书长,证监会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对自贸试验区会有哪些创新,或配套政策方面的支持?第二个我想请问一下张新行长,您刚刚讲到对热钱的监管,我想请问一下自贸试验区对热钱监管方面,今后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思路,会是以疏通为主还是堵为主,还是输堵结合,还是区内区外联动的措施来监管热钱?
戴海波:中国证监会对自贸试验区资本市场的建设非常支持,这一次他们有五条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具体的支持意见。第一,拟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自贸试验区内筹建上海能源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承担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筹建工作。依托这个平台全面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的期货交易,扩大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
第二是支持自贸试验区符合一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区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可按照规定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所进行投资和交易;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可按照规定在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立非居民个人境内投资专户,开展境内证券期货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按照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期货投资;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可按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期货投资。
第三是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可按规定在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根据市场的需要,探索在区内开展国际金融资产交易等。
第四是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区内注册成立专业子公司。
最后一点就是支持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面向境内客户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柜台交易。
张新:关于热钱这个问题,咱们自贸试验区的金融试点,设计方案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设计成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这其中,肯定要充分考虑到防止热钱对国内金融市场、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这里面核心的就是要防止短期资金、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维护宏观金融稳定。另一方面大家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正常的资金流动,尤其是中长期资本合理的流动,应该给予便利。
7、香港有线电视台:我是香港有线电视的记者,想问一个问题,今天公布首批发牌的金融机构只有两家外资银行,比例好像比较少。就问一下未来是如何开放让更加多的外资机构去参与?还有怎么提升速度?另外想问一下关于利率的市场化,刚才张主任讲过,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但是差别是怎么防止影响金融安全,这个问题的。谢谢。
廖岷: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目前只批了两家外资金融机构,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有很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包括香港的银行都在和我们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正在研究自己在区域内的定位,因为我们对区域内机构的定位,是采取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金融机构进入自贸试验区,所以很多外资银行还在考虑最后以什么形式进入自贸试验区。所以他们现在正在研究,和我们保持密切联系。一旦我们收到了他们申请以后,还是会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处理。谢谢!。
张新:第二个问题我简要回答一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之中。到目前,人民银行仅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进行管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币的存贷款利率都已先后实现市场化,今年7月19日,人民币的贷款利率也已经放开。而自贸试验区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现有成果的进一步深化。目前,自贸试验区内一共有13家商业银行,20家支行,区内本外币存款的余额1090亿元,贷款余额823亿元。所以我们要改革的内容和对象还是有一个具体的空间,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宽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统一部署,在自贸试验区内做好改革工作,激励金融机构强化财务约束,加强定价自律管理,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我们还将采取措施,完善利率定价的监测制度,构建多重的风险防范体系。
8、解放日报:谢谢发言人,我是解放日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想提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刘司长,这次上海设立自贸试验区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在进出口贸易便利方面有没有推出一些新的举措?谢谢。
刘德平:谢谢你的提问。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贸易有关的便利化措施创新,主要是按照“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原则,对“一线”进境货物,也就是说从境外进入到自贸试验区的货物,最大限度地给予便利,主要是实施进出境检疫和重点敏感货物的检验,目的是防止疫病疫情、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保证自贸试验区的安全、卫生、健康和环保。对自贸试验区到(国内)非自贸试验区的“二线”,在完善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的基础上,做好进出口货物的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探索对进出口产品实施前置备案注册、验证管理和后续监管等措施,同时建立对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采信制度和管理制度。谢谢!
9、东方卫视:东方卫视的记者。我想问一下王伟司长,我们记得上海自贸试验区方案送审的时候有一条很热议,在园区内的且可以享受15%的税率优惠,但是这条没有看见,这是为什么。
王伟:刚才各位领导都说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方案中的各项措施都要有一个前提,这就是试点的各项措施所积累的经验要可复制、可推广。企业所得税按照15%征收,从现在来看,这样一个方案,不具备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可行性。另外国务院公布的方案当中,提到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在维护现行税制公平、统一、规范的前提下,以培育功能为导向,完善相关政策。我刚才说到,要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探索有关离岸业务的税收政策。根据这些原则,从目前来看在区内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还不可行。
10、香港卫视:您好,我是香港卫视的记者。其实之前都有在热议,我想问一下,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会对香港的地位有什么冲击,到底是不是这样?另外一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和香港在贸易职能方面会不会有一些加强的协作和合作?接下来有没有一些相关的创新条例能够促进两岸的一些贸易?谢。
尹宗华: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其中也借鉴了香港的做法,是我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的新趋势,实现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会对香港产生不利影响。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实现内地与香港共同发展。
11、上海东方早报:你好,我是上海东方早报的记者,我想问戴海波主任,上海建设自贸试验区的总体目标是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我们知道也知道区内有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对比成熟的东京、香港、新加坡而言,我们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在吸引总部经济的优势是什么?谢谢。
戴海波:这次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不是针对某一个地区,我们是承担了国家扩大开放,进一步推进改革这样一个“试验田”的任务,主要是在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进行试验。在适应国际投资贸易的新规则的形势下,为在更高水平上管理经济积累经验,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一种做法,能够更好的服务全国。
刚才有提问说到上报方案当中原来有区内企业15%所得税的说法,这是不存在的,我们从来没有说向中央要区内企业15%的所得税,来形成政策洼地,我们是想通过政策上的创新,比如说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把有关不符措施列明后,可以使外商投资到中国来投资更有信心,他很清楚哪些事是限制的,不能做的,其他的都可以做。另外扩大了开放的领域,所以这样的话可能更多的跨国公司更有信心到中国来、到自贸试验区来进行投资、开办企业,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这样的一种创造制度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可能是我们这次改革创新试验的一个最大优势。
12、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我是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记者,有报道说,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会实行三年,想了解一下三年之后会往哪个方向调整这些政策,自贸试验区政策实行三年,对投资境外的投资者长期计划有什么风险?
戴海波:这不是说自贸试验区就搞三年。自贸试验区有一个不断的循序渐进,不断的扩大开放,推进改革的进程,三年的概念是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外资审批的三个法律当中部分条款的暂时调整期为三年。这三年就给了我们试验的机遇,通过三年的探索和试验,证明我们新的规则体系是有效的,下一步就会推动法律的修改。如果证明我们的改革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的,这会在下一步调整法律的时候,考虑这些因素。所以我们有信心在试验当中探索积累经验,能够提供给国家,为国家下一步的开放和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意见。
三年以后,我们会有新的更进一步改革目标和任务,所以它不是只搞三年,而是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
13、美国财经电视台:我是美国财经电视台CNBC,有一个问题请教各位,任何一位都行,对于一些在自贸试验区之内已经开始运营的一些企业比如说中国银行、IBM、通用电器这些公司,自贸试验区的成立对他们来说意味着马上开始享受自贸试验区内的各项优惠政策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如果是这个情况的话,能不能请任何一位跟我们解释一下?
戴海波:已经在区内的企业业务应该已经是可以正常开展,如果要申请新的业务,如果牵涉到经营范围的变更,或者业务的调整,这个可能要按有关的规定,再来申请提出。如果需要企业设立变更或者项目核准的,都是按照新的规则来做,是没有任何的制约的。
14、财经媒体:自贸试验区非常的宏大,但是这个面积非常小,而且这个面积被几个公司全用了了,而且有一些工厂,怎么看待这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最后是不是需要建立很多新的楼盘,或者说要不要把这个小区大幅度的扩大?
戴海波:传统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主要是以仓储、物流为主导产业,近年来在服务业探索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推进,这次自贸试验区的推出,特别是在服务业扩大方面,以及功能拓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服务贸易、离岸贸易等相关服务业的比重将会进一步的提升。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投资贸易便利化的金融服务业,也会在区域内有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四个区域,28.7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自贸试验区,我们可能在原有的产业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的根据新的要求,进行新的产业规划,总的思路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同时为原有的仓储物流业的发展也留有广阔的空间。下一步,《总体方案》也提出,根据试验的情况和需要,按一定的程序提出扩大试验的空间,逐步拓展实施范围。
15:香港新报:我是香港新报的记者。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廖岷局长,您刚才提到说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里面会优化存贷比,还有流动性管理的一些指标,我想问一下背后的监管思路是怎么样,会不会所有的银行,比如说中资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有外资银行会统一执行一个贷存比的指标,还是差异化的管理措施?监管局怎么防范区内和区外的套利的风险?
廖岷: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调整呢?后面的想法很简单。因为现在自贸试验区内的客户结构、业务种类都在发生变化,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资金的来源、构成和使用都不一样。比如现在区内的一些银行,将来会有一些境外的人民币存款,它的融资来源于境外的人民币市场。现在我们都在考虑,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变化,必然会使我们对存贷比技术指标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区内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考虑。
至于防范刚才讲的区内区外风险的传递,我们总体是希望各家银行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架构,要有相应的制度、流程来防范跨境风险的传递,所以实际上这些制度、流程,包括很重要的信息系统都要建立起来,以便于我们通过监测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变化。
这些确实是自贸试验区内银行展业当中重要的风险领域。为了让自贸试验区内银行更好展业和更好做好风险管控,这些指标的调整非常重要。
16:东方网:我是上海东方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在国务院印发的总体方案中,6大领域,18个行业,列出的是允许从事的行业领域,给我们的感觉有点正面清单的意味,和即将出台的负面清单是否会有冲突?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还有今天上午东方网推出了自贸试验区专题,网友的反映比较?谢谢。
戴海波:6大领域、18个行业,23条措施,不是作为正面清单,是从原来不开放那一块里面挖出了一块,是服务业扩大开放,这一部分已经在我们的负面清单里面从特别管理措施里面剔除了。所以这个你放心,跟负面清单没有任何的冲突,而是负面清单符合了扩大开放的要求。
刘亚军:对于个人的利好消息,大家可以从自贸试验区为整个经济带来的好处看,比如说投资领域更加开放了,对公司、对海外投资者是开放的,对个人也是开放的,包括刚才讲到的服务业,以前有些限制,现在限制减少了,投资机会多了,办理的手续也简便了,这是对个人投资的好处。
对个人的好处还可以包括整个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各种各样的收益,包括自贸试验区吸引新的投资、可能增加就业等等,都是有直接好处的。
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还有一个对区外辐射的作用,自贸试验区服务业企业有很多的业务范围不仅仅在自贸试验区内,还可以辐射到自贸试验区外,自贸试验区外的发展,在那里百姓也可以享受到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的好处。
17、人民日报:我是人民日报的记者,我的问题可能具体一点,我们刚刚谈到了负面清单,而且是本次自贸试验区的一个制度创新当中的一大亮地。我们关心的是负面清单什么时候能出来?我们本来期待今天能看到这个单子,但是现在没有。未来什么时候会有?而且这个负面清单是固定的还是动态的,会不断的做出一些调整,这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大家关心的是自贸试验区没有一个物理的隔断,就是境内区内外随时有联动。大家关心的是在企业里面注册了企业之后,在上海其他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办公,开了帐户之后在区外是不是也可以享受自贸试验区里面所有的一些政策。怎么理解?谢谢。
戴海波:负面清单今天肯定可以看到,今天晚些时候负面清单应该会上网。负面清单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制定,虽然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各个部委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意见,但是毕竟是第一次,我们是小学生。
我们国家原来对外资的管理措施比较多,我们主要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我们这次发布的负面清单,是2013年版。在实践当中,我们是第一次使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资的准入进行管理,这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也可能会遇到很多使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传统模式有矛盾的地方,或者相关方面有不配套的地方。所以这个就为我们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一个空间,我们也可能今后会发布2014年版、2015年版。这个是从试验的角度制定负面清单,我们不是一个双边谈判的负面清单,是一个主动开放、主动改革的负面清单,是探索这种管理模式,所以这个也请社会各界给我们试验的机会和时间,用建设性的态度来支持我们来做好改革试验。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区内注册、区外办公,根据《总体方案》的要求,区内的企业原则上可以到区外开展业务,但是如果有相关规定的,要按规定来办。《总体方案》里面有明确的要求,原则上就像有的行业在一个地方注册,可以到其他地方开展业务,但是有的就不行。比如说现在的教育培训注册在哪里就在哪里开展业务。所以每个行业、每个业务有不同的规定。如果有规定就按规定来办。
18、中国经营报:我是中国经营报的记者,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银监局的廖岷局长,因为我们知道民营企业可以在自贸试验区中设立中外资和合资银行,目前来看有没有什么准入标准是已经被确定的,未来他们的发展可能会如何?
廖岷:自贸试验区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政策也将在银监会全国政策框架下进行审议。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我们有相关的股东资质,有相关的行政准入管理办法,我想这些民营资本首先要满足作为银行股东的资质和办法。现在银监会正在研究民营银行下一步推进和发展的问题,我们会在整个框架之下来推动民营资本进入自贸试验区,来服务自贸试验区的实体经济。谢谢!。
徐威:各位记者,今天发布会开了将近2小时,大家也非常辛苦了,台上的各位也非常辛苦,今天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我们今天情况说明会的所有现场文字实录将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市政府新闻办的官方网站以及东方新闻网上会全文刊登出来,供各位记者参考。再次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