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区多个旧改基地今天启动集中搬迁。怀着期盼和不舍的复杂心情,居民们用未曾有过的方式度过2019年的最后一天。
不再人均5平米,旧改让蜗居家庭看到希望
“昨天晚上我一晚没合眼,今天早上5点就起来了,其实东西早就打包好了,可是我就是睡不着。”在统北村5号504甲,藏宗宝一家三口蜗居在14.9平方的小房子里。每天吃住上厕所都在一个空间里,由于合用厨卫,公共环境脏乱,蟑螂老鼠是常态。“由于面积小,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邀请过亲戚来家里做客。女儿是聋哑人,属于一级重残,已经47岁了,还是没有一个独立房间,我们老年人睡眠不好,夜里起来上厕所总是一家人醒,生活非常不方便”。藏宗宝谈起以前的生活总是一脸苦涩无奈,他以为要在这样的老房子里住上一辈子,没想到竟等来旧改的好消息。
静安区育群中学西块和241、242街坊旧城区改建征收基地位于静安区中部。育群中学西块基地东至共和新路、南至芷江西路、西至大统路、北至中山北路;241、242街坊基地东至西藏北路、南至中兴路、西至静安区教育学院、北至中华新路。两个基地共占地面积约23914.59平方米,内有居民653证901户,在册人数3227人。单位13证。地块内的房屋,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有的私房,也有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建造的非成套老公房,居住空间均十分狭小,241、242地块私房比例高达84%,居民的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只有5.43平方米,不少人家几代同堂居住在十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有的区域巷子仅容一人行走,伞都撑不开;房间光线昏暗,终年需要开灯照明;因墙体屋顶老化,无法修缮,在梅雨、台风季节,有的房子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有时雨大下水道不能及时排出,倒灌进户需要组织撤离。此外,地块内许多居民仍在使用马桶和液化气,即便条件相对较好的老公房也是多户人家煤卫合用,条件非常艰苦。
今年9月28日,育群中学西块和241、242街坊旧城区改建地块分别以100%和99.43%的高同意率通过了第一轮意愿征询,12月23、24日两基地分别启动的第二轮征询预签约首日,两基地再次以99.35%和98.55%高比例签约。目前,育群中学西块预签约比例已达到100%。
“旧改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旧改工作是迅速改变城区面貌、为群众谋幸福的一把金钥匙。”芷江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马士威说。为把好事办好,旧改征收工作中,街道以党建引领,将支部建在基地上,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书记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以指挥部工作人员为骨干,吸纳参与旧改的所有职能部门和合作单位党员。同时吸收征收事务所、物业公司、派出所中的党员,并开创性的将第三方服务人员和被征收居民中的党员一起纳入到临时党支部中,共同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旧改工作。家住兴华村101号的王国威是一名老劳模、老党员,不顾腿疾,每天上午拄着拐杖准时到旧改基地向工作人员询问最新消息,然后挨家挨户上门向邻居宣传讲解,破除谣言化解疑虑。他主动加入旧改党支部,表示自己不仅要让党的阳光照射进每一户旧改居民家中,更要带头做两个“第一”,即第一个签约,第一个搬迁。
此外,基地引入专业律师团队,打造旧改“明星”律师,使其成为独立的政策宣传点、居民沟通点、矛盾疏导点。街道“芷”南针青年志愿服务队则组建“芷”南针旧区改造项目青年突击队,坚持以“旧改为民生、满意百分百”为宗旨,协助推进辖区旧改工作,在旧区改造项目的一轮征询、评估公司选举、集中看房、抽取签约顺序号、集中签约等大型活动中,总服务人数超2.5万人次。
“新的一年,我们就能拥有独立厨卫了。”
北宝兴路126弄的唐艳霞在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老屋已经住了16年,至今还是3家居民合用的厨卫,生活十分不便。今天,她精心打扮,如同过年一般隆重和喜庆。“我们是工薪阶层居民,凭借自己的能力,很难改善居住条件。这趟旧改阳光照到了,我站出来第一个投赞成票,及时腾空房屋交给征收所。”唐艳霞对新居和新年都充满期盼:“新的一年,我们就能搬入新房,拥有独立的厨卫空间了。”
共和新路街道北宝兴路基地东至北宝兴路、南至柳营路、西至成套公房小区、北至洛川东路。地块内有137证、居民174户、在册人口602人。今年9月28日,北宝兴路基地旧城区改建一轮意愿征询137证174户以100%全票通过。12月18日,北宝兴路基地旧城区改建项目摸号率达100%。12月20日,基地集中签约第一天,居民签约率在六个半小时内达到100%。合力百分百,服务百分百,真情百分百。共和新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旧改分指挥部负责人李卿总结,在短短四个月内,基地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实现了“三个百分百”。
由于基地房屋类型复杂,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有的私房,也有建造年代久远的非成套老公房,还有少量产权房和单位房。在旧改正式启动前一个月,街道旧区改造分指挥部跨前一步开启了排摸工作,精细化梳理房屋面积、人口数量、户型结构、房屋性质等关键信息。针对年代久远,房型图、基础材料缺失的情况,工作人员不仅多方寻访查找资料,甚至召集参与过该地块改造工作的老职工们一起回忆复核实际情况。9月至12月期间,街道旧改分指挥部和征收组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每周召开例会,及时发现和解决旧改推进各阶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基地老年人多、残疾人多、困难家庭多的特点,旧改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讲解政策、上门答疑,并且将心比心,如对待亲人般为居民提供百分百的贴心服务。北宝兴路126弄的陶阿姨和女儿都身患残疾,靠出租北宝兴路的房屋维系日常生活开销。母女俩欣喜地盼到了旧改,却在房屋评估阶段遇到了租客的阻挠,租客要求她们按照租约赔偿6个月的租金,外加2万元的装修补偿款。街道旧改分指挥部和征收组了解情况后,及时介入调处矛盾,向租客讲明装修补偿款是给予户主家庭的奖励,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双方约定的租约赔偿金额降低至了2000元,帮助陶阿姨母女维护合法权益。
街道旧改分指挥部和征收组还本着“搭平台、讲政策、动真情”的原则,引导居民化解矛盾,抓住改善居住条件的好机会。北宝兴路126弄一户公用承租房,房屋由户主全资购买,在册户籍人口3人,另两人分别为88岁的婆婆和小姑。户主最初想法是给两人适当的经济补偿,将老人安置至养老院,但老人却想要一套自己名下的独立产权房,家庭矛盾一时无法化解。街道分指挥部和征收组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调解,讲清政策,分析利害关系,打亲情牌,让双方靠拢。最后,户主主动让步,答应为老人重新购买一套二手住房,以共有产权性质供老人居住。老人却表示:“对共和新路街道很有感情,不愿意离开。”工作人员又积极为老人寻找附近的房源,最后,帮助老人在原址附近购置到了一套合适的二手住房,三方对此都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