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提升支柱产业,建设六大产业基地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4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制造业由中心城区向郊区大规模调整转移,郊区制造业各项经济指标目前已占全市比重的85%左右,基本形成了以六大产业基地为龙头、市级及以上工业区为支撑、区级工业区为配套的工业布局体系,成为上海支柱产业发展的载体。

微电子产业基地

上海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配套最全和出口最多的集成电路制造、设计和封装中心。2007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对本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0.8%;完成出口交货值4202.61亿元,对本市工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9.5%。目前,上海微电子产业基地呈现“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一带”指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以申江路为轴线,向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延伸,并向周边辐射;“三区”指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松江工业园区和青浦工业园区。

张江高科技园区多年累计总投资达111亿元,占全国微电子产业总投资的一半,8英寸晶圆的生产能力占全国70%;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设计和研发工艺,短短6年,制造技术从0.35微米跨越到0.13微米,90纳米工艺已陆续量产,研发技术已达到65纳米,与国际最先进厂商的技术差距仅为9-12个月。在移动通讯、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外设、仪表电子、家电和光电子等领域的IC设计也达到国际水平。张江拥有国内最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园区内入驻有国内外知名企业200余家。

上海国际汽车城

2007年上海汽车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98.9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2%。全市已形成上海大众安亭、上海通用金桥、上汽股份临港、上海华普枫泾等四大轿车整车生产基地和若干零部件生产基地。

2000年,上海已在东部、南部和北部分别明确建设微电子、化工和精品钢材基地,而西部地区尚未布局重量级产业基地。当年6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黄菊同志率队到嘉定区调研,首次提出“建设汽车城”;2001年4月,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的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实质性启动。经过6年,基础性建设和功能性建设初步完成,目前正进入加快产业化和城市化融合互动的发展阶段。

上海化学工业区

2007年,上海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9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42.01亿元,增长17.7%;产销率99.3%。上海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主要由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石油化工区构成,此外包括吴淞口的高桥地区及黄浦江边的吴泾地区等老化工基地。

上海化学工业区位于杭州湾北岸,2001年开工建设,截至2007年底,累计引进项目总投资达100.4亿美元。它的开发建设引入了“一体化”理念,通过对区内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的整合,为入驻企业提供最佳环境;同时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万元产值能耗从2005年的1.62吨标煤下降到2007年的1.01吨,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

精品钢材基地

上海精品钢材产业基地在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其核心位于宝山,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家在此兴建了宝山钢铁总厂;此后,原在上海市中心的钢铁企业逐步向宝山-吴淞地区集中。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将原先主导产业中的钢铁产业改为“精品钢材”。2007年,上海精品钢材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作为主体力量的宝钢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916亿元,创历史新高。

宝钢大力开拓独有、领先产品市场和新产品市场。冷轧汽车板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过半,家电用钢板和管线钢超过1/3,不锈钢系列特殊钢、油井管钢和热轧不锈钢超过20%;注重研发,填补了多项产品的国内空白,研制并成功向大型飞机重要部件供钢,向世界最高水平LNG船、30万吨FPSO浮式储油轮等大型高难度船舶供料。

临港装备产业基地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祥地,以1865年开办的江南制造局为始,曾创造众多全国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进入“快车道”,2007年上海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1258亿元,产值总量约占全国1/10。

进入21世纪,上海作出了建设临港产业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临港产业区位于东海之滨、上海东南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紧邻浦东机场和洋山深水港,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57平方公里,其中装备产业区36平方公里。临港装备产业基地2004年正式启动建设,截至2007年底,各类产业项目累计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国务院提出的我国重点突破的16个装备产业领域中,临港基地已争取到7个领域的项目落户;上海市政府提出的12个本市装备产业重点领域中,临港涉及6个。目前已引进一批大项目,加快建设船舶关键配套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物流设备和工程机械等五大装备产业集群,其中核电、船舶集群已具雏形。同时优先支持自主创新的重点产业项目,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超大型船舶柴油机、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机曲轴、低速(城轨)磁悬浮、风电、城市轨交A型大车等7个项目的产业化基地落户于此。

船舶制造基地

上海是中国船舶工业的发源地,目前拥有造修船企业19家,包括四大骨干即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在造船完工、新船承接以及累计手持造船订单三项指标上均居世界大型造船集团第二位,而上海地区企业各项指标均占中船集团80%左右。

上海船舶制造基地以长兴岛为主体,由长兴岛、外高桥、沪东中华和崇明等四个造船基地组成。为配合世博会的举办,2003年7月,中船集团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提出在长兴岛安排8公里岸线,用于黄浦江沿岸船厂搬迁。2005年8月,中船长兴岛造船基地正式动土,标志着江南造船的迁移工程开始。到2008年6月,长兴岛已建成4座船坞;到2015年将建成7个大船坞,拥有造船能力800万载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