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小心冰冻路滑,沪春节长假期间气温较低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3

一股北方强冷空气赶在牛年之前抵达申城,昨天本市最高气温仅为1.1℃,比前天下降了11℃。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春节长假前期,申城都将受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申城春节前期(25日—27日)以多云间晴天气为主,其中除夕(25日)早晨气温仍较低,有严重冰冻,感觉寒冷;中期(28日—30日)气温有较明显的回升,并有降水过程;后期(31日)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转为多云天气,气温略有下降。另外,据气象条件分析,春节期间本市空气质量多在优良等级范围。

春节期间天气预报

除夕(1月25日)晴到多云,气温-5℃~4℃,有严重冰冻。

初一(1月26日)多云,气温-2℃~7℃,有薄冰。

初二(1月27日)多云到阴,气温1℃~9℃。

初三(1月28日)多云转阴有小雨,气温6℃~12℃。

初四(1月29日)阴有雨,气温8℃~12℃。初五(1月30日)阴有小雨转阴到多云,气温6℃~9℃。初六(1月31日)多云,气温2℃~8℃。

严寒天气健康提示:请照料好老人、孕产妇和儿童

面对入冬以来最强寒潮,上海市卫生局1月23日发出严寒天气市民健康提示,提醒广大市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寒冷天气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卫生局同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医疗力量,确保严寒天气各项医疗急救措施落到实处。市民如有公共卫生和健康方面问题需咨询,可拨打公共卫生热线电话12320。

提示之一: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天气变冷后,流感、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市民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及时增加衣服。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提示之二: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严寒天气,人们更容易紧闭门窗,致使空气不流通,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市民应注意用气安全,室内保持定期开窗通风,定期检查煤气有无泄漏。如一旦出现类似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者,应及时关闭煤气、打开门窗,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后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提示之三:关注特殊人群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患有心血管疾病(脑中风、冠心病等)的患者,在降温天气比较容易发病。市民要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适度锻炼。家人要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提示之四:预防交通伤害事故

严寒天气容易结冰,市民出门、行路要注意防范伤害事故。驾驶员要保持车况良好,对车辆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严格执行交通规则,安全行驶,特别要注意避让行人。老年人出门时应换上鞋底防滑的平底鞋,如遇结冰路面,应慢行。不幸滑倒时,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这种摔倒姿势最易造成手臂骨折,可将身体顺势倒地,不易造成大面积损伤。

提示之五:外出旅游要防病,节日生活应规律

在新春佳节期间,市民如外出尤其到东南亚旅游时应注意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发生;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预防旅游者腹泻发生。节日期间市民应做到生活有节律,避免大吃大喝,疲劳过度。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防止疾病复发。

节日期间,各医疗机构急诊正常开放。市卫生局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切实加强急诊室、病区、手术室的医疗技术力量,严格医务人员尤其是主要业务科室医务人员的外出管理,注意避免医疗骨干同时大量外出,做好应急医疗梯队安排,加强急诊医护人员的交接班工作,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各单位要制定、完善节日期间就诊病人骤增的应急处理预案、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等,加强各项预案的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启动预案,迅速、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寒潮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图标的左上角以下指粗箭头表示,其中“烙”上“℃”标识,意味着气温大幅度下跌。

该预警等级共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寒潮蓝色预警信号标准: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寒潮黄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寒潮橙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寒潮红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