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着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主要措施: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区域产业一体化水平。该区完善支农惠农各项政策,加大对集体合作农场专项扶持资金、贷款贴息资金、各类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在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予以支持;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制定鼓励政策,引进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同时,在积极推广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试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集体合作农场联社等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扶持农业旅游、“农家乐”特色景点发展,实现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与自然村庄改造相结合,农村景观营造与农业生产过程体验相结合,农业深度开发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水平。扩大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实现“路网畅通”的目标;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多级公共交通线网,实现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96%;推进农村中小河道全面整治,着力提升区域雨污水纳管率;推进农村环卫、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系统,提升镇村整体环境面貌。同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建设管理制度,并积极探索河道保洁、环卫设施养护长效管理机制。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村中小幼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建立完善城区支持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送教下乡”、“送医送药进农家”、“三下乡”等活动,推动城乡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共享;完善以镇为单位的合作医疗基本保障制度、区合作医疗大病统筹保障制度等,切实解决农民“看病贵”问题;深入开展“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创建活动,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
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提升城乡保障体系一体化水平。建立健全促进非农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社会责任体系,鼓励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双困”人员就业托底机制,加大“万人(千人、百人)就业项目”开发力度,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创业促就业;完善政府资助的职业培训机制,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同时,逐步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镇保”个人缴费机制、门急诊保险制度,确保被征地人员等群体保障问题顺利落实;从统一养老保险费征缴标准、统一养老金计算办法等着手,完善农保制度,努力推动农保区级统筹;继续推进农村户籍未参保人员的“纳保扩覆”工作,确保农村户籍人员保障覆盖率达98%。
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城乡管理一体化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合作社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效益;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完善“腾笼换鸟”土地二次开发机制,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土地效益。同时,完善农村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对经济相对困难村的扶持力度,逐步降低街镇级统筹比例,将财政支出向农民保障、非农就业、合作医疗、农村河道整治、社区管理、农村养老等方面予以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