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平路、赤峰路交界处西南角的伊顿公寓建于2003年,毗邻同济大学、杨浦高级中学、二师附小等优质教育资源,共64户居民,其中党员家庭30户,小区居民以退休教师、高级知识分子为主。
2013年,伊顿公寓突遭物业公司“抛弃”,由于住户少,一直没有物业愿意接手,遗留下一系列物业管理问题,后遇地铁修建、相邻商务楼建设又使得房屋、地面开裂、地下车库受损,原业委会成员纷纷请辞,小区顿时陷入无序状态。这时,以赵珮如阿姨为首的一批志愿者“临危受命”,通过选举成为业委会成员,挑起小区自己来管的重担,当起了伊顿公寓“大管家”,开启业委会自管自治的新时代。
2016年,伊顿公寓作为街道高层小区“睦邻家园”建设的探索者,学习安顺苑、抚顺路363弄居民区“自己家园、自己做主、自己出钱、自己出力”的自治原则,以业委会为核心,开展居民自治自创,目前初现成效。
“核心团队+居民参与”,“伊顿岛”建成
6年来,在矛盾和困难中成长起来的小区业委会自治核心力量,每月坚持在公告栏内公开当月物业费、公益性收益收支情况,业委会成员自始至终没有支取任何津贴,将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进行到底,获得了全体业主的信任与支持。这支小区自治的核心团队始终把居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保持与居民的密切联系,维护社区的稳定安宁,用心维护小区全体居民的共同利益。
受地铁建设和相邻商务楼建造影响,部分房屋、地面开裂、地下车库受损,业委会主要成员代表居民理性地和地铁公司谈判,维护住户权益,最终成功加固了车库、粉刷了小区围墙、修缮了外立面,使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以赵阿姨为首的业委会成员们每天坚持在小区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商量解决。夏天水泵坏了,他们不分日夜,领着志愿者手动摇泵来保证居民用水;电梯坏了,他们第一时间联系厂家落实维修;有居民装修敲承重墙,他们带着建筑工程师上门,耐心劝说。
在伊顿“睦邻家园”自治项目落实过程中,这支自治团队多次组织开展居民参与式设计工作坊,将居民们的想法逐一落实到社区的各个角落。例如,将小区地下车库斜坡改造成儿童娱乐天地“伊顿岛”,改造之初,在小区通道处张贴方案,汲取多方意见,融合居民对绿色清新感的需求,将小区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装点在大门通道处,以大型绿色背景板作承托,吸引了众多本小区甚至周边小区的孩子们前来玩耍。目前,“伊顿岛”已成为小区一大亮点,居民们赞不绝口。
一路走来,这支核心团队的用心支持,契合了伊顿居民对文化品质生活的需求,更将街校联动的红利成功送入社区。
“自己投入+多方支持”,“睦邻家园”升级
“大管家”并不好当,为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利用最大化,每个业委会成员都成了“精打细算”的当家人。对于伊顿公寓底楼公共健身场地杂草丛生、楼内堆物严重、公共走道昏暗破旧的现状,居民们急切希望予以改造和美化。为此,业委会召集业主大会,一致决定对楼道堆物进行彻底整治,先腾出空间,再进行美化,并形成长效清理督促机制。随后,从业主公益性收益先后支出43万余元,同时申请街道相应配比资金,对楼道进行粉刷、安全门重新油漆、更换走廊灯和应急灯等,将底楼公共区域打造成封闭式的睦邻客厅和开放式的健身区域,还补种更新了小区绿化,整个小区全貌翻新,实现了精细化治理的全面升级。
开源也需节流,伊顿“睦邻家园”建设节流第一招就是引进各类新资源,发挥“1+1>2”的功效。以挂钩式问卷,广泛收集居民需求与建议;通过社会组织引进企业赞助,如立邦漆给予了产品最低价,为每层楼道粉刷省下不少费用。同时,积极争取市区项目建设资源,试点垃圾分类和小区绿化更新,多方汇集,引进新资源,助力社区微改造,品质再提升。
“群策群力+协商共治”,“聚馨园”得名
在业委会成员无私奉献的感召下,小区居民纷纷加入自治团队,群策群力,共商共议小区事务。例如其“睦邻客厅”便是通过网络平台最高点赞而得名“聚馨园”。在“聚馨园”建设过程中,团队积极参与、货比三家,轮班当起现场施工的监督员、施工产品的搬运员,在参与中凝聚起集体的力量。居民还自发签署了坚决抵制破坏小区安全行为的倡议书,并制定实施《业主、居住者公约》,坚决抵制不良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社区舆论。
改造后的“聚馨园”“伊顿岛”成为深受居民喜爱的睦邻活动场地,如圣诞狂欢、甜蜜六一、伊顿社区学堂、插花等亲子活动;为小区老人过生日,制作手工月饼等敬老活动;适合老年朋友的养生讲座、生日宴会,女性喜爱的插花会邻等等。丰富的活动不仅拉近了邻里关系,还将互动交流转化为日常的邻里关心与照应。
伊顿项目的辐射效应逐渐显现,伊顿“睦邻家园”建设还将持续深化,在推进总结中更新机制制度,与街道“睦邻家园”建设相衔接,激活社区治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