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齐传彬 张雯珵)
“刘叔,我是小区保洁员小朱,给您送午餐来了,麻烦您开下门。”不一会,一份热腾腾的饭菜就送到了91岁高龄的刘老伯手中。小区保洁员怎么干起了送餐的活?原来,这是江湾镇街道试点推行的“物业+”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的一项服务。
自从忠烈小区有了“物业+”,老人们熟悉的小区物业保安、保洁、保绿、保修“四保”人员走进了他们的家门,定期提供助洁、助餐、助医等服务。虽然现在天气转凉,但这里的不少老人心里却是暖暖的。
“熟人养老”暖心又安心
刘老伯是“物业+”的受益者之一,独居在忠烈小区多年。两个儿子每次来看望他时,都会买好一周食材。可老人年纪大了,做饭也力不从心,只能望着塞得满满的冰箱兴叹。“现在好了。小朱每天中午会来送餐,两荤两素,搭配合理。我吃不太多,分出一部分晚上吃,两餐都解决了。”刘老伯开心地说。
保洁员朱师傅在忠烈小区工作了十多年,和许多老人都是“老相识”,送餐之余还会跟他们唠家常,免费捎带东西,干些跑腿的活,这让包括刘老伯在内的老人们觉得很贴心。刘老伯家中的“常客”还不止朱师傅一人。老人体会到了“物业+”的好处,还购买了其他服务。
这天,冷雨淅沥沥地下着,保洁员胡道喜和马金元完成清扫工作后,立刻拿着脸盆、抹布、拖把,来到刘老伯家。他们二人与老人热络地聊了几句后,就撸起袖子开工了,拖地、擦灶头、洗浴缸……忙得头头转。临走前还不忘提醒老人,下雨天外出当心滑倒,天凉记得添衣。胡道喜也有着十几年“小区工龄”。他说,“物业+”让他们“从屋外走到了屋内”,能为老人做点事情,非常有意义。“我一共结对了11位老人。我觉得,他们老了有我们来帮他们,我们老了也会有人这样来帮我们。”
据介绍,“物业+”项目以物业“四保”人员为主体,建立起居委会、物业公司、专业社会组织的“三联机制”。经专业养老机构——银康养老公寓培训后,物业服务人员利用午休、轮休时间,为部分独居和孤寡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助医的“五助”服务,打造“熟人养老”模式。刘老伯说,熟悉的人上门服务,既能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又让他特别暖心和安心。
小区居民物业公司双获益
“物业+”试点前,街道组织有关单位和居委在试点小区排摸老人需求,有的放矢地对接服务。尤老伯的老伴丧失自理能力已有7年,帮老伴洗澡擦身,对年事渐高的尤老伯来说也越来越是一项“大工程”了。居委会干部根据排摸的情况,向他推荐了助浴服务。尤老伯试着购买了一次,上门来服务的是银康养老公寓的专业护理人员,规范、娴熟的助浴服务,让尤老伯非常满意。
服务优质,价格还低。“物业+”几项服务都比市场价要优惠。据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老人们只需在助餐、助洁、助浴中支付部分费用,差价部分由政府补贴,助急、助医的项目还可以享受免费服务。
“物业+”试点除惠及老人之外,物业公司也能从中获益。以前,居民容易跟物业发生“摩擦”。但通过“物业+”,居民们看到了物业公司的“温度”,彼此间多了一条良性的沟通渠道。江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收物业费也顺利很多了。公司鼓励员工利用空闲时间为小区老人服务,会给予补贴。而物业人员的收获不止是收入提高,他们还得到了居民的信赖。一次,小区保洁员朱师傅深夜收到了独居老人王阿姨的求救,说身体突然不适,小朱立刻赶到王阿姨家,推着轮椅把她紧急送到医院,一直忙到凌晨4点。第二天,他获得了来自患者家人的真诚感谢和居民们的交口称赞。忠烈小区党支部书记夏绣凤说,现在朱师傅可是小区“名人”,在老人们心里的位置,比居委会干部还高。
目前,“物业+”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已在江湾镇街道忠烈小区、三门二小区,以及彩虹湾蔷薇里小区进行试点,服务达2600多人次。江湾镇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的不断推进,对老人来说,能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养老;对物业公司来说,增加了社会责任感和品牌效应;同时,也增强了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的粘合度与信任感,让整个社区更有“温度”。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将在进一步完善后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