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史料展重现点滴历程

来源: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2018/6/19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2

(记者 张燕丽)

8本厚厚的账本,记录了一个家庭从1979年至2018年40年间的收入和开支;14台不同的通讯工具,从数字BP机到智能手机,见证了通讯方式的改变……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去区档案馆看一看“档案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史料展,就能从不同的侧面回望那段难忘的历程。

此次展览由区档案局(馆)、区委党史办、区方志办和区收藏学会共同举办,旨在以档案关注百姓生活,以实物唤起改革回忆,以展览分享改革喜悦。

小数字背后的大时代

“1983年1月,实发工资37.82元,2月实发工资42元……1983年全年工资493.37元。”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了一对夫妻“收藏”的几百张工资条。工资条按照月份从上到下被仔细地黏贴在一张纸上,一个年份一张“贴集”。

不要小看这些只有数字的小纸条,仔细寻味,纸条上数字的变化,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1990年8月,工资条上的金额从80年代的两位数变成了三位数,增长至220元,将近七年前全年收入的一半。而在1999年的工资条上首次出现了公积金扣款,这说明当时国家启动了住房政策,企业职工告别了“单位分房”;同年,养老金也首次出现在了工资条上。这个工资条“贴集”从1983年1月一直贴到了2000年12月,之后因所在企业开始实行工资打进银行卡,工资条完成了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和工资条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展品要数8本家庭账本。细心的女主人把小家庭成立后的每一笔开支记录在册,从1979年至今,整整40年。从账本中可以看到,“1989年12月份,工资收入67元”,而当月10日“购女表60元”,这笔支出几乎占了当时工资收入的九成。“1989年12月7日,茭白0.5元,豆制品0.6元,卷心菜0.1元,煤气费5.82元”,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庭开支主要用于日常饮食,偶尔才会有结余买点水果吃,品种也多以苹果、香蕉为主。而到了2018年,女主人笔下的月收入达到了7100元,相较于1989年的67元,收入翻了一百多倍。家庭消费开支中,购买物品的种类也越发丰富,鸡鸭鱼虾、水果、酸奶等早已是菜单上不稀奇的常见客。

无论是工资条,抑或是家庭账本,见证的是上海普通居民家庭数十载的生活变化,更折射出了整个中国的改革历程。向社会征集“无声的见证”

史料展现场,还有许多打着不同年代烙印的“老物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各类购物票证、九十年代的公交车月票、虹口区儿科医疗证、虹口区党代会代表证、“光明”牌冷饮包装纸等。

为配合此次史料展展出,区档案馆特别制作了16块展板,将北外滩滨江、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虹口区最大的双创科技园,还有邓小平同志曾视察过的曲阳新村,以及上海体量最大的棚户区虹镇老街等特殊地标的历史变迁,通过图片和文字直观而鲜明地呈现于观众眼前。可以说,这16块展板浓缩了虹口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显现了人民生活实实在在的改善。

虹镇老街曾是上海最大的棚户区,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穷街”。在拥挤不堪的环境里,住着超过1.38万户的老街居民。从20世纪90年代旧改启动,到2018年老街最后一块棚户区张桥完成动迁,历时二十多年的旧改进程,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小小展板展示了虹镇老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之呼应的是另一侧摆放着的八仙桌、五斗橱等实物。据区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是虹镇老街第一批旧改搬迁居民曾经使用过的,有了新房子,过上了新生活,居民觉得这些旧家具扔掉可惜,带着走又与新房的现代化装修格格不入,最终,这些颇有年代感的旧家具在区档案馆里找到了“归宿”,成为了无声的历史见证者。

据介绍,“档案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史料展将持续至今年年底。同时,区档案馆也公布了《关于征集改革开放40年档案资料的通告》,向全社会征集改革开放以来记述和反映虹口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档案资料,档案资料可以是实物、音像、文字等不同类型,以期更为全面地展示这段风起云涌的改革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