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个县脱贫摘帽!上海以“上下一股劲”助力决胜全面小康

来源:文汇APP 2020/05/28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1

引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计划报告同时提到的内容。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真情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近年来,上海聚焦精准、发挥优势,推动帮扶项目落到贫困县、沉到贫困村、绑定贫困户。从世界屋脊到茫茫戈壁,一项项脱贫攻坚举措精准落地,成果卓然。截至目前,上海市对口帮扶的贫困县中,已有93个县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今年,上海将继续坚持全市“一盘棋”、上下“一股劲”、前后“一条心”,尽锐出战、携手攻坚,全力以赴助推对口帮扶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有一片规模达30亩的牛油果育苗基地,以及4000平方米信息化高科技大棚。在上海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去年该基地完成育苗30万株,育苗后的广泛种植面积已近2000余亩。“一果育三年”,目前这些按照国际种植标准培育的牛油果正处于稳定育苗期,未来更将奔赴上海这个消费大市场。

与果苗一起拔节生长的,还有当地农户的希望——通过该基地项目,江城县勐烈镇大寨村、牛洛河村,康平镇中平村、孟康村四个贫困村形成脱贫联动机制,可带动1000多个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同时该基地吸纳了2000余人次建档立卡户参与建设。为推动牛油果产业项目在江城更好发展,上海还将免费支持当地村民1万株种苗,并开展种植培训。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上海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承担起中央赋予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助推对口帮扶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9年援建项目达1252个,围绕“精准”二字,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制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

WechatIMG4862.jpeg

精准消费扶贫,“好味道”“好收成”转为稳妥“好收入”

在人流熙攘的南京东路,新世界集团下属上海三阳南货店开设云南菌菇柜台,经营云南菌菇类(松茸、松露、牛肝菌等)当地特产,去年销售额达250万元。而淮海路上的上海全国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设立了云贵特产专柜,经营当地特色产品40余种,日均销售额约1500元。淮海集团下属的泰康菜场、永年菜场和蒙西菜场也纷纷设立云南大理、楚雄和普洱扶贫专柜,专供腊肉、普洱茶和特色大米等,去年销售额平均每个柜台达50万元。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广阔市场,一头连着贫困地区,是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当下,全市上下持续探索创新消费扶贫的方法和路径,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消费扶贫。

今年以来的短短5个月,徐汇区扶贫干部纷纷化身“网红”走入直播间带货,累计在各大网络平台策划、参与直播6场,总共销售额约为220万元。“水点琼浆天下奇,火烧豆腐云外香”的石屏豆腐,近日出现在康健街道菜市场,受到不少居民追捧。40平方米的这个小小铺位,卖出了80余吨石屏豆制品,来自对口地区的“好味道”不仅端上了上海市民的餐桌,也让当地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当然,干部们除了直播“带货”更要谋长远。

比如,黄浦区商务委正积极推动云咖(上海)餐饮管理公司咖啡烘焙中心落户,扩大云南普洱咖啡在沪经营和销售规模;鼓励推广“电商+扶贫地区企业+农特产品”销售模式,已有62款云南特色农产品注册上线销售,甚至与“小红书”电商平台对接,直接上线销售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

而在静安区,借助“淘菜猫”“饿了么”等平台对所有扶贫农产品进行再包装销售,统一克重、等级、配送时间等因素,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区各级领导亲自带队赴对口地区对接当地上下游农户、生产基地、流通商、经纪人,帮助当地建立产品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引入“订单制”农业产销模式,落实从“田间到舌尖”的全流程品控溯源,实现消费扶贫精准管理,使消费者获知贫困农户及农产品溯源信息,推动树立良好口碑、形成长期效应。

以“促就业”提升脱贫质量和内生动力

前不久,云南江城县曲水镇老杨新寨年轻人小聪(化名)在老家收到了一份来自上海的精准招聘信息,通过远程在线面试、远程职业培训,很快他通过考核,并奔赴上海,成了松下电器的一名员工。经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小聪有了一份稳定收入,家庭脱贫有了希望。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对于服务业发达的黄浦区来说,门槛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数量较多。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推进下,积极帮助普洱地区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促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就业脱贫。

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围绕“做强就业扶贫、做优智力扶贫”,上海在“脱贫的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上海全市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业优势,以解决就近就地就业为主,加强就业岗位开发、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保障,2019年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和来沪就业近11万人。

同时,上海发挥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深入推进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去年培训各类人才1252批67245人次。建立起“一市四地”职教联盟,结合实际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校企无缝衔接,提升就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

比如,借助企业复工复产急需一线普工的机会,与猎聘网、特波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提供住宿与工作餐的一线普工岗位;抓紧开展线上招聘工作,根据企业需求就地开展岗前培训和防疫指导,组织务工人员完成“点对点”千里复工任务;应用新技术,组织企业采取视频远程面试的方式进行招聘,有效利用社会中介资源等力量,做好稳岗就业;针对来沪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适时开展慰问,推动以企业为单位建立微信群,随时掌握相关人员所想所需。

构建一套“带不走”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

整合上海教育医疗优势资源,创新“组团式”医疗帮扶模式,帮助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青海果洛等对口地区医院全方位提升软硬件和内涵,依托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以点带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减少区域性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推行“组团式”教育帮扶,组织开展“影子校长”“金种子校长”等教师带教培养,帮助对口地区提升教育水平。重点围绕对口地区的土地和农业做文章,按照“改造生产链、打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的思路,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物流支撑、市场专业化运作以及网络平台助推等,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制度化“脱贫”……

建立长效机制,构建一套能自主运转、自主造血的脱贫机制——上海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增强帮扶实效上发力,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在对口地区,一支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和长效机制,在当地“生根发芽”。

在云南省宣威市,有个灯盏花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该项目投入625万元用于种植核心示范区、良繁基地、生产道路、培训平台等基地建设,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上海始终坚持将援建产业项目产权一律归属贫困村集体,将资产收益量化到贫困户,以此提升当地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同时,重点围绕“带人、带物、带产业和转观念、转村貌”,邀请结对村干部来沪,组织开展现代科技农业培训,交流扶贫工作经验,帮助其转变扶贫观念。

去年,黄浦区国资委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分别带队,兵分两路,在赴滇期间,先后开展集体签约、座谈交流等活动,就帮扶需求、帮扶计划等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有效对接,并实地走访数个贫困村。同时,将产业援助和公共基础建设作为对口帮扶重点,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精准发力,以“一村一策”的方式,认真制定、完善项目支援计划,针对结对村所提出的《资金项目建议书》,区国资委认真把关内容,全力支持农村的公共基础性建设和公益性项目建设,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同时归口落实帮扶资金,明确统一拨付路径,确保资金投向精准和拨付安全。

代表委员建议: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今年全国两会,脱贫攻坚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热词。

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致贫,是脱贫道路上必须跨过去的一道坎。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广防贫保险机制助力长效扶贫的建议。她提出,精准防贫是对精准扶贫的延伸和发展,应在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减少贫困存量的同时,探索精准防贫机制,从源头为预防贫困发生筑起“截流闸”和“拦水坝”。

周燕芳认为,保险是重要的“社会稳定器”,天然具有风险分散、损失补偿、资金融通的属性,应当成为今后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市进行了防贫保险实践,防贫保险正成为一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新式武器”。

“商业保险公司也可以参与防贫保险项目。”她建议,推动防贫保险可持续发展,可以参考大病保险模式,在保障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的同时,建立风险调节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财政资金投入的监管,根据规定进行项目安排与使用结果的公告公示,杜绝“跑冒滴漏”的可能。此外,可以通过县/村居民对服务质量评分、扶贫部门对理赔案件进行质量抽检,并依据检验结果予以奖惩等多种形式进行正向引导,督促保险公司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一些代表委员提出,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要在形成稳定连续机制上下功夫。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建议,继续大力发展高效环保、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产品价值链。继续在财税、金融等方面提供支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产业衔接,让脱贫攻坚战中培育的产业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坚持引导产业项目真正对接市场,提升技术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独立行走”。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数字金融在农村的运用。

相关链接:

两会快评|以“攀登者”精神,迎难而上决胜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