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场电子商务年会在庙行镇智力产业园召开,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巨头赴会,500多张入场券卖到1588元仍一票难求。今年以来,宝山区最小的街镇——庙行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摆脱土地资源的硬约束,积极向更“轻”更“新”的电子商务产业转型,活跃了交易,聚拢了人气。目前,电子商务重镇的雏形已具;明年,电子商务注册企业将达200家,销售额有望超10亿元。
庙行镇面积仅5.96平方公里,过去几年,房地产业一枝独秀,占全镇产业比重超过54%。今年初,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产业过于单一的弊病显现,庙行镇可开发土地捉襟见肘,地方财政收入出现42%的负增长。面积不大、资源有限,如何调结构?在区政府指导下,庙行镇将产业发展定位为占地资源少、能耗低、成长空间广阔的新兴电子商务。利用丰富的旧仓库存量,庙行镇与上海纺织发展总公司合作,投资近10亿元,改造原上海纺织原料公司纪蕴路仓库,建设智力产业园区,吸引电子商务企业筑巢。庙行镇发展电子商务注重引进两头:一头是引进易迅网、柠檬绿茶等知名企业,发挥“龙头”的带动和集聚效应,另一头是吸引年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的电子商务“新秀”。副镇长丁建平表示,这些“新秀”现在不起眼,短期为地方贡献的税收有限,但年成长性高达100%—300%,不可小觑。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以规模取胜,贸易额很大,利润却很微薄,成长初期尤须扶持。网上销售母婴用品的“时尚俊宝宝”为降成本,年初曾考虑迁出上海,多处考察后决定入驻庙行镇。总经理施俊敏告诉记者,租金、电信、物流等运营成本对电子商务生存举足轻重,“庙行与上海邮政、联通宝山公司合作,以园区的名义团购物流和电信服务,让我们节省了不少开支”。
截至目前,庙行智力产业园一期对外招商才半年,已被认定为上海电子商务创新服务示范基地,吸引30多家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入驻,累计销售额已达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也重现正增长。未来几年,庙行镇目标是打造成电子商务重镇,将电子商务占全镇产业比重提升至20%。
“调结构”也有个方向问题
《解放日报》编者按:“弹丸之地”的庙行镇,在宝山占地最小,然而却成了电子商务的“一枝独秀”。庙行的案例,对于我们“调结构”,具有深刻的启示。
上海是个资源和能源缺乏的大都市,要说经济发展的“瓶颈”,土地是个最大的“紧约束”。上海也是个“弹丸之地”,寸土寸金,最金贵的土地,要讲究产出的最大化。这就是我们“调结构”的第一理由、第一推动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不转方式、不调结构,就没有出路。庙行镇这个“最小街镇”,正是由于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自身的主攻方向,才突破了土地的约束,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坦途。从庙行看上海,我们在“调结构”这个“主攻方向”上,再不能犹豫,再不能三心二意,而应时不我待、快马加鞭。
“调结构”也有个方向问题。庙行镇的“三产”,原来也是大搞房地产,这是不少地区的通例或曰通病。然而房地产业正是一个“耗地大户”,况且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风险很大,经不起风浪。同样是发展第三产业,庙行镇从房地产业走出来,发展更“轻”、更“新”的电子商务,既摆脱了对于土地的依赖,又扬了自身区位优势之长。这就生动地告诉我们,“调结构”也要因地制宜选择好方向,也要科学和理性,千万不能盲目行事,形成新的“一阵风”、新的一轮“产业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