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华乒校十年终磨一剑,许昕从这里走出绝不是偶然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1

清晨6点30分,嘹亮的军号声在上海宝山区杨行镇杨泰小学的校园里响起。

十来岁的孩子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士兵突击》之类的军旅题材电视剧里可能都听过这种部队的起床号,而曹燕华乒乓球培训学校学生公寓里的92名小学生,听到军号声必须像战士一样立即起床。6至12岁正是贪睡的年龄,为了让孩子们尽快地打起精神,曹乒校的起床铃声设置成了部队起床号的加长版,嘹亮而且悠长。

军号声响过之后,4人一间的学生宿舍里要忙乱一阵子。冬天的上海,天气湿冷,幸好卫生间的水龙头流出的是热水,房间里还吹着空调的暖风。洗漱之后,孩子们7点钟在校园内的餐厅吃早饭,走训的9个孩子也陆续到了。7点30分,100多名曹乒校的学生列队参加杨泰小学的升旗仪式,接受早教育。与此同时,杨泰小学的50多名校队队员,在曹乒校教练们的指导下进行早训练。

45岁的曹乒校副校长陈宝熙通常在这个时间走进校门。他的家在杨浦区,如果交通不太拥堵的话,他到宝山的学校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每天不到7点出家门,晚上8点9点甚至更晚到家,一年里大约有340天他都是这个作息时间表。而且,这样披星戴月的日子,他已经过了整整十年。

走进训练馆、办公室和学生公寓连为一体的曹乒校大楼,陈宝熙习惯性地要看一眼左手边的信息栏,上周测试的几篇优秀答卷还贴在那里。曹乒校周四晚上不训练,是学生们集中业务学习的时间,教育内容包括行为规范和乒乓球基本知识理论等等。10月下旬许昕夺得世界杯团体赛冠军之后,测试中马上出现了这样两道题:我们学校曹燕华校长拿过__次世界冠军;我们学校培养出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叫___。

在答卷的旁边,新添了一个喜报,是用粉笔写上去的:在2009年下半学期期中考试中,曹乒校3个年级9门主课(语文、数学、英语),有5门超过了杨泰小学全年级的平均分。陈宝熙笑了笑,心想小席肯定正得意着呢。曹乒校学员文化学习这一块,主要由办公室主任席睿信负责,孩子们上午学文化课,下午和晚上都训练,能考出这样的成绩,确实值得骄傲一下。

8点钟,杨泰小学的上课铃声响了,曹乒校大楼里也渐渐安静下来。

曹乒校的办公室大都在第三层训练馆,站在窗前就能看到宽敞的训练场地,20多张红双喜球台平行摆开。2007年年底,专程来参加新校落成庆典的国际乒联副主席木村兴治感叹说,这是他走遍全世界看到的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乒乓球学校。

每天穿梭在这幢现代化的综合大楼里,陈宝熙偶尔会想起曹乒校“八年抗战”的日子。1999年2月,曹乒校正式开学,当时只有十几个孩子,一个教练和两个助手。当年夏天办了一个暑假班,来了66个孩子,暑假班结束后好多孩子就留了下来。曹乒校的发展一直得到市体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创办不到两年就获批成为二线(半专业队)办训单位,2003年2月,又与市体校合作创办了一线队伍。有了“三线启蒙、二线提高、一线专业”的人才培养输送体系,曹乒校的生源自然不成问题,但经费不足和硬件条件差一直是大问题。杨泰小学的老体育馆只能放18张球台,学员们要分两批训练。吃住是在学校对面的居民楼里,12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连教练带队员住了80多人。不管刮风下雨,孩子们必须要穿过马路到学校,为了安全,每次穿行都由两个值班人员接送,早上过去中午回来,中午吃完饭还要过去,再加上晚上的两次,一天就是六趟。安置在一幢居民楼6层的食堂,硬件条件始终达不到正规的办学要求,被卫生监督部门连年亮黄牌督改。硬件条件的困难持续了8年,2006年到2007年建新楼的那一年多是最艰苦的,施工的时候学校正门不能走,教练和队员从边门进出,来回一次将近一公里路。陈宝熙说:“就这么艰苦的条件,我们的生源一点也没有减少,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待在曹乒,教练也非常配合,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都没有下降。”

坐在明亮的校长办公室里,陈宝熙回忆起那段艰苦创业的历史,语气里没有流露出一丝的抱怨,而是对曹燕华由衷的敬佩。“办校初期主要是经费困难,1999年2月份开办,到了年底,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曹燕华把房子卖掉了,自己租了房子住。那时候上海的房价还不高,才卖了40万。头两年宝山区体育局一年拨给曹乒校两万块钱,政府和企业给我们支持是从2001年开始的,备战上海市运动会时宝山区有了一定的拨款,2002年曹乒校在市运会拿了7块金牌,宝山区和杨行镇开始以奖励的形式给学校提供经费支持了,宝山区专项教育基金会和区体育局分别以扶持经费和奖励基金的名义支持曹乒校,再加上有了一部分企业的赞助,经费可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了。经费情况扛了三年就开始好转,区体育局划拨的办学扶持经费由最初的每年2万到15万,再到现在的42万。”

在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陈宝熙的回忆几次被电话打断,有席睿信打来的,他一大早就带着七八个感冒的孩子去了医院。还有一个电话是江苏盐城一个7岁小孩的爸爸打来的,陈宝熙放下电话说道:“现在的家长观念也变了,头些年有的家长先打听,孩子能不能休学专门练球,我们说不行。曹校长一直强调,文化学习是关系到三代人的大事,如果小孩子球没打出来,学习又不好,就等于父母白花钱白操心了,这一代没出息了,他对下一代的教育肯定也受到影响。现在情况反过来了,就像刚才这位家长,首先问孩子的读书在哪里解决。而我们招生也要考察孩子的综合素质,一方面看他的乒乓球专项,更重要的是文化学习。文化学习不好,球又一般的,我们一般不收。文化学习不好,但教练觉得这孩子打球比较有天赋,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下。”

除了比赛成绩和文化学习两方面都做得好,曹乒校严格的内部管理也让很多家长放心,因为他们想请教练员吃顿饭,学校都会限制。“这里以前也发生过几起教练收红包的事情,第一次我们沟通交流一下,第二次肯定就辞退了。教练员的流动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我们必须对小孩子和家长负责。所以我们学校能有今天这样的声誉,没有区政府镇政府和各级体育系统领导的支持不行,没有许昕、胡冰涛、尚坤这样的榜样不行,没有杨泰小学这么好的文化教育不行,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也不行。每个环节的重视都不能少。”陈宝熙总结道。

中午12点,陈宝熙带记者去学生食堂吃饭。女师傅从窗口递出的不锈钢餐盘里装了三菜一汤,菜是两荤一素,还有一个水果和一瓶酸奶。一天两顿正餐都是这个标准,再加上早饭和夜宵,不用问就可以算得出来,在上海这样消费指数很高的城市,学生每天交25元的伙食费,学校不贴钱就算不错了。

记者早有耳闻,陈宝熙在宝山学校全权负责“管家”,平时很抠的。“我不把得紧一点不行的,宝山学校这边有12个教练,跟上海市少体校合办的俱乐部那边,一线专业队、二线半专业队有7个教练,在静安体育中心的俱乐部属于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也有教练,整个曹乒培训学校光教练就有20多人。宝山学校这里还有办公室、行政、财务、后勤、保安等十几个人,每个月发工资就得十几万,再加社保基金这一大块,还有水电费的开销,尤其是电费,训练馆和学生公寓天冷天热都得开空调,正常运转的开销,一年就得两百万,这还没算上学生的伙食费。不抠紧一点,多花一万两万看不见的。而进的钱是有数的,宝山学校这边,住宿费一年3000块钱,伙食费按考勤,吃一天交25块钱,训练费一年是10800,一个学生一年满打满算最多收到2万3。有的小孩条件不错但家里生活困难的,学校要减免一些训练费、伙食费,在各级比赛打出成绩的队员也会相应减免各种费用。收费上松一松,一年少进几万块也是经常的事。”

陈宝熙一笔笔算着帐,解释自己为什么必须抠。“曹校长是很豪爽的人,像一些重要比赛拿到好成绩之后,体育局、区里镇里给一些奖金,不仅拿成绩的运动员有份儿,主教练、主管教练和曾经带过运动员的教练都有份儿。如果她给了人家的承诺,事后贴钱也要兑现。不要看她大大咧咧的,其实她是粗中有细,考虑很周到的,从市少体的门卫,到宝山学校这里的阿姨,她都想得到,对他们也很客气。但就这么多财力,老是自己贴也不是个事儿,她自己也不年轻了,也该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考虑了。”

陈宝熙说到这里,记者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听曹燕华说,前两年你买房子的时候,她本来想奖励你,因为这些年你对曹乒校的贡献非常大,但是你拒绝了?”

“以前出现过发奖金还发得有人不高兴的情况,每个人的期望值和想法都不一样吧。按曹校长的意思是要奖励我房子,但我感觉我不配有这么高的奖励。后来我卖掉了两套老房子,学校奖励了一部分钱,买的一套新房。我是很穷的一个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买房子确实也需要钱,奖励我拿就拿一点了,多拿我觉得不行。再说我也了解整个财务情况,经济不太宽裕的情况下我确实不能多拿。但是我心里是很感激的,曹校长的信任和器重,我心里面记着的。工作我是尽我所能,尽量减轻她的压力。办这个学校,她付出的精力、承受的压力与她得到的回报是不成正比的,这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的。曹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她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而且要比别人做得更好。她是集各种优点于一身,接触一两次你可能判断不出来。”

陈宝熙说自己很幸运,从1996年筹建曹乒俱乐部时的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做起,后来成为曹乒校的副校长,他经历了曹乒校的每一件事,从曹燕华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曹乒校在社会力量办学方面“敢为人先”,很多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办学校、抓训练、建新馆、搞比赛的过程中尝遍酸甜苦辣之后,他也跟着长了很多见识。

“我没上过大学,我的知识和素质教育是在曹乒校十年发展的过程中完成的。”陈宝熙憨憨地笑着说。

12点30分,吃过午饭的孩子们陆续来到二楼的两间自习室做作业,杨泰小学的一年级校队同时开始训练了。一直到14点30分,校园里会响起部队的紧急集合号,曹乒校的孩子们立刻从学生摇身变成了乒乓球运动员。

曹乒校新馆2007年建成之后,训练场地大了,杨泰小学做了一个尝试,这两年招生的时候征求家长的意见,愿意打乒乓球的孩子集中到一个班,现在一年级和二年级都有一个班全部是打球的,也就是校队,除了早训,每天下午训练两个小时之后再回家。杨泰小学为乒乓班量身定制课时,也配备了比较强的师资力量,这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在年级里面是最好的。曹乒校的孩子利用普通学生学副课和业余时间,每天训练4个多小时。如果上课时专心,练球时用心,文化课和训练都能跟得上正常的进度。

曹乒校与杨泰小学通过优势互补,成为宝山区乃至上海市体教结合的成功典范,最开心的人莫过于宝山区副区长李原。这位与曹燕华一样能力出众、心态阳光、装扮时尚的同龄女人,曾经有过当手球运动员的经历,所以特别能理解曹燕华的良苦用心和干事业的不容易。“社会上普遍认为从事体育运动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其实真正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也不可能走到金字塔的塔尖。但能登上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体育项目青少年的淘汰率是很高的。如果让孩子们既练乒乓球,同时也能正常学习文化,将来即使他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也能在其它领域里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是李原一直鼎力支持曹乒校走体教结合道路的初衷。她也坦承,区领导包括她本人之所以大力支持曹乒校,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曹燕华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所感染,所以区政府包括教育局、体育局无论是从硬件设施建设,还是学生的就读、年轻教练的编制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尽力给予支持。“曹乒校在培养输送人才和体教结合方面的成功,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今后宝山区会更加积极地尝试多元化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受曹燕华影响的人群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1999年曹乒校挂牌成立时,与曹燕华差不多年纪的蒋伟民是杨行镇的党委副书记,第二年做了镇长。10年来,领导班子支持曹乒校的每一项决定,他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决策者。

“10年前,杨行镇的城市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当时决定支持曹乒,一是觉得文化体育工作是一个地区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内容,二是跟曹燕华本人接触之后,感觉她虽然是名人,但为人爽直,事业心很强,所以镇政府决定把曹乒的训练场地安置在杨泰小学内,孩子们的文化课也纳入杨泰小学的教育体系,为了解决孩子们的食宿问题,就在杨泰小学对面,把房产公司自有的房产借了他们十几间。用现在的眼光看,10年前给予曹乒的那点支持,其实是很少的。”

随着曹乒校在各种比赛中拿了很多成绩,为杨行镇为宝山区争了光,领导班子越来越感觉到曹乒校这个名牌对提升杨行地区形象起到的重要作用。“另外,还有一种很朴素又很真挚的感情在里面,通过几年的相处,大家都看到了曹燕华的不容易,也越来越深地体会到,虽然体育是个产业,但就乒乓球而言,尤其是从娃娃抓起培养人才,基本上相当于公益事业,一般人是熬不了10年的,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所以2006年对杨泰小学进行整体改建时,上上下下形成了一种共识,决定同时兴建曹乒校综合楼,花费了将近三千万元。”作为曹乒发展的见证人,看到这所民办的乒乓球培训学校十年磨剑,终于培养出了世界冠军,蒋伟民同样也有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杨行镇抓住曹乒校这个重点之后,不仅提升了杨行地区的形象,也带动当地市民的乒乓球热,推进了整个地区的和谐。投资五千万的杨行镇文体中心马上就要竣工了,蒋镇长透露说,领导班子已经决定在文体中心再划出一块区域,开辟一个服务于老百姓的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

18点20分,紧急集合号再次响起。一个小时前刚刚结束下午训练,吃过晚饭的孩子们再次返回训练馆,一直要练到20点30分。

除了周日,曹乒校的教练和老师都住在学校,大家都很尽心尽责,所以如果没有比赛、集训或者其他什么任务,副校长陈宝熙在这个时间段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因为这两天陆续有一些孩子感冒了,他很晚还没有离校。

“曾经有一些人向我咨询办学校办俱乐部的事情,我一般先问问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不是我要帮曹燕华说话,办学校确实太难太累了,不仅仅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最主要是太费心太耗精力了。你开个乒乓馆,晚上一关门就可以踏实睡觉了,但是办学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就跟走钢丝一样,孩子都比较小,吃喝拉撒都在这个地方,每个环节都不能出任何差错,后勤工作、文化学习和行为规范管理方面花的精力其实要比训练多得多。”陈宝熙说。“2003年的非典,还有去年的雪灾,我们的精神压力太大了。去年有些孩子差点儿回不了家过年,有连续送了三四次才送走的,还有早上就到机场等了,晚上12点才送走的。今年这个甲流也蛮厉害的,最近又是第二波高峰,即使是季节性感冒如果交叉感染也是很厉害的,得了感冒的孩子,家在上海的,让家长领回家休息一周,外地的孩子都隔离到四楼去了,有负责生活的阿姨照顾,教练员轮流值班。”

21点,熄灯预备铃响起,值班教练和生活阿姨开始检查各个房间。

21点20分,熄灯预备铃又响了一次。

21点30,一层、二层、三层各个房间的灯光陆续灭了。依然有亮光的宿舍里,肯定有一位文化老师或者教练或者生活阿姨在,正督促孩子在10点之前赶紧把今天的作业写完。

与前面几次听到的军号声截然不同,两次熄灯铃放的都是小夜曲,舒缓安详的旋律在孩子们的耳边流淌。

夜里11点钟,两个年轻教练爬上四楼,到几个“临时隔离房间”里巡视了一遍,挨个给孩子们量了体温。其中一个教练,自己还像个大孩子呢,他是曹乒校的第一批学生,中专毕业之后又回到这里。不知道他能否像中国乒乓界众多的前辈那样,耐得住从事启蒙训练的寂寞。

这时候,校长曹燕华正跟许昕通着电话。她今天到学校参加杨行镇的一个文化节的闭幕式,借此机会与李原副区长、蒋伟民镇长商量曹乒十年校庆的事情,奖励许昕的一套住房也落实了。“房子是在咱学校那边吧?”喜出望外的许昕在电话里问道。

“咱学校”这个说法让曹燕华心里特别舒坦,但她还是马上教育许昕:“除了记得曹乒对你的培养,你也要记着宝山区、杨行镇对你的厚爱。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接受采访时经常提我的启蒙教练王莲芳,但从来没有说到过当时体校的主教练丁树德。后来我听说,他一直到去世,这件事都是他的一个心结。现在一想起丁树德教练,我心里就觉得愧疚。我跟你说这些的目的,是想告诉你,做人要懂得心存感激,一定要记得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