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同一首歌,而青春则是这首歌中最美的乐符。性、爱、责任、生殖、健康……适当适时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好比阳光雨露,呵护着激情和懵懂的花季。
上海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青春期教育工作方式和机制,通过具有亲和力的宣传倡导,富有时代感、丰富多彩的教育服务,促使性与生殖健康的理念走进每一名青少年的心灵。
自尊自爱,充满爱和知识的特殊讲堂
“一开始,学校里还有人戏称我们是‘黄老师’,如今,青春健康教育教师成了‘香饽饽’,不仅学生喜欢,年轻教师也喜欢。”上海宝山区的教研员王震是参与青春健康项目的“主持人”之一,他发自肺腑地说。“学校青春期教育的面貌真正改变了。”
长江二中女生小卫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传授的拒绝性骚扰的“秘笈”:“家里妈妈讲得比较多的是卫生常识,班主任老师也是讲道德品质的多,而专门教育女孩拒绝性骚扰的则比较少……”
将教育和服务紧密结合,上海市将青春健康项目理念、内容和方法融入生命教育课程,通过教育部门分批向全市中小学推广,并纳入各级人口计生工作整体规划。在教育系统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中国计生协、帕斯编写的《成长之道》成为主要参考教材,青春健康项目主持人成为骨干力量。
据2005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全市10岁至24岁的青少年共3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青少年108.7万人。青少年群体存在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科学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缺乏,婚前性行为增多,意外妊娠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中感染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也有所提高,在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的同时,青少年价值观、道德观、行为习惯、人生目标等也受到影响。上海2008年对19万名青春期父母关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调查发现,80%的人对“性教育会帮助孩子对性问题更负责任”持肯定意见,高达90.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学校应该教授有关性的知识。
上海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市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谢玲丽表示: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关系到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近年来上海充分发挥全市各级计生协会的网络和人才优势,逐步形成了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模式。从2009年到2013年,上海还将在青春健康项目持续发展等系列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工作,在全市大力培育青春期教育的教师和骨干队伍。
呵护萌动身心,深入社区走进流动人口
“如果你的上司想以提升职务而非礼你,你怎样面对?”“他既然是我的领导,应该比我年龄大许多。我会问他,如果你的女儿和我一样,您会是怎样的感受?我希望在饭店里努力地工作,希望得到您的尊重,也希望您能尊重自己。”在宝山区一场针对社区青年开展的包括避孕、安全套正确使用、应对性骚扰等知识的竞赛上,来自洪湖人家饭店的一位年轻女服务员坦然而坚定的回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关爱青春、同沐阳光,位于上海市北部的宝山区流动人口青少年在10万人左右,在全区开展“关爱青春社区行”等项目的基础上,2009年由区计生协会立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区青少年社工站为来沪青少年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提高他们应对青春期问题和预防非意愿性行为、意外妊娠以及预防性病等的能力。数百份针对来沪青少年的问卷调查显示,接受培训和服务后,他们绝大多数认为爱和责任是性行为的前提,并意识到发生性行为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上海市青浦区则在农民工子女学校积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促进学校教师转变态度、澄清观念,帮助学生掌握青春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2008年起做到了全区农民工子女初中全覆盖。松江区外来民工子女学校的青春健康项目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接受9小时的青春健康教育,并通过调查问卷、悄悄话信箱等形式,了解外来孩子的困惑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
此外,上海市计生协会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发挥药店等场所在青春期教育中的作用,对部分药房开展了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在闸北等区域建立了“促进药店青春健康服务项目”,对药店管理和销售人员进行培训,编制《青春物语》等宣传品,促使药店人员主动与青少年进行有效沟通、服务,不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买避孕药的青少年,同时主动传授避孕、预防性病艾滋病等知识。
我们是同伴,一起面对成长的烦恼
“今天又可以用我的知识、我的技能去帮助新朋友了。”杨浦区的同伴教育志愿者、大学生王明表示,“尽管我不是专家,在很多问题上并不能像专业人士那样解释得透彻,可是我拥有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同伴教育。”
一次活动后,王明收到一条陌生短信,短信上写着:“我都为他堕过胎,可他还是和我分手了……今天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面对自己,给了我重新奋斗的勇气。我想加入你们的队伍,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女孩。”后来,王明与这名女孩成了好朋友,后者也成为一名校园同伴教育志愿者。
近年来,上海在高校集中的闵行、杨浦和卢湾等区选拔培训大学生同伴教育骨干,在校园开展活动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指导同伴教育骨干走进社区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并形成了“蒲公英在行动”“亲青关爱俱乐部”等同伴教育品牌。例如,2009年杨浦区“阳光同伴俱乐部”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大学、中学、社区、营区以及流动人口聚集的餐饮服务业,甚至走进高墙内面向被拘留、关押的特殊青少年群体,开展了200多场同伴教育活动,受众达7500多人。
贫困、单亲家庭女孩是女孩中的弱势群体,创办于2005年的青苹果俱乐部是上海市首个关爱女孩健康成长的社会公益性项目。针对女孩早恋、未婚先孕、人流增多等现象,首批42名女大学生2007年开始报名成为“苹果姐姐”,以互动的方式、真诚的态度将知识传播给女孩们,目前“苹果姐姐”志愿者队伍已经扩大到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