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教育局负责人认为“歧视农民工子女”报道与事实不符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3

6月9日,南方某报发表了“上海一所公立中学将农民工子弟于本地生隔离”的报道,引起网民议论。对此宝山政府门户网站随即联系了宝山区教育局负责人,他认为此篇报道是“在没有经过全面调查采访的前提下,片面地描述了高境三中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就学现象,文中的许多表述与事实不相符”。

宝山区教育局负责人就高境三中吸纳农民工子女学校即原江南学校305名初中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介绍。他说,原江南学校是由外来人员租用某厂用房所举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学生800余名,分布在1-9年级,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校园安全和饮食卫生存在大量隐患,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且学生还要承担每学期500元左右的学费,违反义务教育的有关规定。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农民工同住子女的义务教育权益,2010年1月,宝山区对原江南学校学生进行分流,即1-5年级学生分流至公办长江路小学,6-9年级学生分流至公办高境三中,原江南学校的学生已全部进入上海公办学校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环境,也减轻了农民工同住子女家庭的经济负担。分流以来,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对学校的安全、教学环境等表示满意。在学校近日召开的家长会上,山东来沪的张云香说起女儿现在的学习生活,她禁不住笑容满面:“女儿进了高境三中后进步很大,尤其是参加了学校的手球运动,经过短短四个月的训练生活拿到了区赛团体第一的好名次,她觉得很快乐,学习也很有干劲”。六年级生朱娇娇的妈妈是安徽阜阳人,说起话来心直口快:“现在的校舍、环境比从前不是好了一点半点儿,教室里敞亮的很,还有了电视、多媒体设备,尤其是有了一个漂亮的操场,女儿现在特别喜欢跑步,学习上也进步很大,这学期获得了三好学生、学习进步奖,还当上了中队长,在这里学习我们家长很放心。”

高境三中系公办初中,原有学生600人左右,其中40%系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校舍是一栋联体的教学楼,东面原是教学楼,西面原是科技综合楼。由于东面教学楼班级已满,没有闲置教室,为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招收更多农民工同住子女,宝山区投入10余万元将原有西面科技综合楼的专用教室重新装修改建成教室,接收了305名从江南学校分流来的初中阶段农民工同住子女。所有进入高境三中的农民工同住子女,政府所拔付的生均经费与沪籍学生完全一致。区每年增加教育事业经费400多万元。农民工子女家长纷纷表示政府做了一件好事、实事,感谢政府使其子女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就学。

教育局负责人对报道中失实的内容分别作出澄清。

一、关于学校作息制度的报道。文中报道:学校为了让两边的学生在校园内外无法相遇而让“东部的学生7:20开始进校,西部的学生7:30开始进校。东部的学生下午6点放学、西部的学生下午3:30放学”及学生午餐时间不同等,情况与事实不符。真实情况:该校实行统一的作息制度,即早上8:00开始集体教育活动,下午1:00开始集体教育活动,下午3:30结束放学。由于学校对面是一个菜场,人员复杂,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在听取农民工子女家长意见后,让所有学生放学后都尽快回家,要求全体学生不在校门口50米内逗留,这是对全体高境三中学生的要求。因学校食堂只能容纳400名学生同时用餐,而学校共有900多名学生,所以必须分批用餐。所有学生伙食费和用餐费用都是同一标准。

二、关于校服差异的报道。高境三中于2010年1月底正式接收原江南学校学生。因为本校自行设计的学生校服定制需要三个月,而上海市统一学生校服随时可以买到,为确保春季开学学生能统一着装入学,学校为并入的原江南学校学生定购了上海市统一学生校服。

三、关于教学设备的报道。高境三中教学楼西面原科技综合教室的课桌椅均为较新配置,而教学楼东面教室课桌椅配置较早,比较破旧。由于教学楼东面教室一个年级的课桌椅使用周期已到,学校于2010年春季进行了换新,并对更换下来的已过使用期的课桌进行了报废,并非“搬到西楼再用”。事实上,教学楼西面教室内的教学设备设施都好于东面,如西面教室内是新配置的37寸液晶电视,东面教室内则为较早配置的29寸电视。

四、关于评比表彰、活动设施使用优先的报道。学校的评比表彰和参加活动没有东、西之分,也没有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之分。原江南学校的这批学生今年2月并入学校至今,每周都有学生以各种形式受到学校的表彰。在学校组织的各类重大活动或比赛中,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如学校参加区手球团体赛的队伍中,有本地户籍学生,也有农民工同住子女学生,并取得了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二的好成绩。学校所有设施、设备为全校学生共同享有和使用,只有教学时间安排上的不同,不存在优先使用的问题。

五、关于教材使用和教师使用的报道。原江南学校分流来的学生原来使用全国版教材,如小学不开设英语学科。纳入高境三中后,考虑这些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仍沿用全国教材(2010年秋季新招录的学生,将统一使用上海版教材)。因为所使用教材版本不同,这些学生难以与原来的学生混合编班。而留用原江南学校经验较丰富的校长和15位合格的教师,也是为了保证对这些学生教育教学的连续性。

六、关于原有学生分班的报道。真实情况是学校从来没有划分过提高班和平行班,不存在“东部的外地学生成绩排名靠后的会被送到西部去”,以及“行为不规范的学生,调到西部去”等说法。

七、关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报道。实事上:自2008年9月起,上海市把身份证和居住证(或就业证明)作为非上海户籍人口子女申请入学的条件,报道所称的“5证”(指原籍地无监护人证明、城市务工证、城市暂住证、户口簿证明、居住证明)系2008年9月以前所规定的入学条件。宝山区目前是按照身份证和居住证(或就业证明)条件进行登记的。

教育局负责人又介绍了宝山区加强农民工子弟教育工作的情况。他说,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农民工同住子女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市教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宝山区认真贯彻落实,稳妥做好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2009年,宝山区农民工子女就读人数达到5.8万人,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50%,提前一年完成市教委提出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

近年来,宝山区逐步规范农民工简易学校办学行为。宝山区通过区整体规划,镇政府统筹,镇教委统一管理的模式,将4.4万名农民工同住子女就读学生转入公办中小学,占77%;约1.4万人转入民办的农民工小学。这些民办中小学纳入农民工民办管理的民办学校,由市、区、镇全额承担教育经费,实现全区农民工子女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在规范农民工简易学校办学并纳入民办和分流到公办学校的过程中,共投入经费1亿多元。

宝山区还通过教师专题培训,寒暑假的课程教法培训,卫生、安全、团队等专职教师培训,努力提升农民工子女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通过公办学校与民办农民工子弟小学结成姐妹学校,派出管理干部等形式,努力提升民办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办学质量。宝山区各项举措均惠及非沪籍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

宝山区教育局负责人认为,不论是本地居民子女还是农民工子女,都是我们共和国成长的新一代,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为他们提供一种比较好的成长条件和环境,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将继续努力做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