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路,上海仅有的三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沿途的太平花园、马勒别墅、西摩会堂、荣宅、宋氏花园次第静立,默默为马路的历史厚度背书。
如果没有“网文讲坛”的出现,也许“厚重”就是我们对这条路的大致印象了。这个一路在静安区生根、成长起来的文化品牌活动为年长的陕西北路附加“年轻”“另类”“时尚”的标签,陕西北路也因此逐渐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网络文学的一个据点和地标。
文化资助育品牌
上个周末,追随着喜爱的作者与作品,来自各地的网文读者再次相聚在陕西北路600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把视线投向网络文学创作中的“写实派”。每个月,这里总会迎来一次网络文学圈的主题嘉年华。那或许是一次“粉丝见面会”,平日只能在各大网络文学平台上“隔空膜拜”的追文者在线下一睹作者风采;也或许是一次脑洞大开的“类型创作研讨会”,圈内的作者、编辑、学者与读者面对面,过瘾地聊一聊各自钟爱的玄幻、言情、历史或二次元。
如此“以网文会友”的聚会正是由上海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办的“陕西北路网文讲坛”,起步不久,却已在“饭圈”声名斐然。讲坛运营者、上海乐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斐介绍,讲坛每月举办一期,至今已做了整整31期,自启动以来,邀请过众多极具号召力的嘉宾,如粉丝百万的大神级作家血红、天蚕土豆、洛水、骷髅精灵,文坛新生代高人气作家蔡骏、张晓晗、哥舒意、王侃瑜,热播剧编剧陶俊、水泡、楚惜刀等。由于现场坐席有限,讲坛开通了网络直播,每次的点播量都达到数十万人次。
现阶段,文艺创作和文化消费前所未有地多元化,富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学拥有数亿的读者和逾千万的写作者,还衍生出了众多耳熟能详的热播剧和票房电影,市场容量巨大。不过,多元也意味着局限性,即便是这样的朝阳领域,也并非为所有人欣赏和接纳。吴斐说,三年前,为了搭建这样一个网络作家的线下交流平台,她的团队也曾尝试找过其他合作方,可惜都没有成功。幸运的是,静安区文化局在关键时刻“托了一把”,2016年10月,他们在一席难求的陕西北路落下脚跟,隔年起,经过申报、专家审核、公示等程序,网文讲坛连续三年获得了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现在,无论是项目还是平台都在日益成熟,可以说‘陕西北路网文讲坛’是靠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培育出来的品牌。”
文化资助出精品
在上海的区级层面,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颇有点“资历”,其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活力,塑造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发展。2017年,静安区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资金管理办法。调整后,专项资金每年扶持40-50个项目,包括戏剧、音乐、舞台艺术、文学出版、美术出版等文艺创作项目,也包括品牌节展、发布、交流等公共文化活动项目。通过一定配比的政府资金投入,鼓励文化“大片、大戏、大餐”在静安首创、首演、首发、首展。
三年磨一剑,除了“网文讲坛”这样独树一帜的品牌冒了头,高质量“大片”也频频面世。今年3月,人文纪录片《陕西北路》《江宁路》在电视上首播。片中,创作班子采访了逾百名历史亲历者和专家学者,收集、重现了丰富的档案资料,用电影质感的画面复原出了这两条马路周边建筑中发生的故事,探寻上海文化的血脉基因,让人们更深入地感悟静安区百年老马路所蕴藏的历史人文内涵。纪录片播出后引起了较大反响,媒体评价其“不仅关注风云跌宕的历史大变局,也关注充满温度的大时代中个人命运的辗转沉浮;不仅关注镌刻在岁月长河中的历史印记,更关注从历史走向当代、面向未来的都市文化生活。”
事实上,这两部纪录片是继2018年播出的《愚园路》之后,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推出的又一批“上海·路”系列作品,也是2018年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的项目。在赢得口碑的同时,荣誉也纷至沓来,三集纪录片《陕西北路》已正式被国家广电总局列入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单,并推荐给海外电视频道,《愚园路》则在第13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上荣获创优评析人文类二等作品。据悉,纪录片《张园》《常德路》《巨鹿路》目前也已经陆续启动摄制,与去年的两部作品一样,这些“大片”也得到了2019年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
具备出众影视制作实力的电视台是静安辖区内的“宝藏单位”,静安区作为上海文化高地的底气,一定程度上就来自于区域内不胜枚举的文化单位和专业院团。翻开历年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名单,不乏影视制作、文艺创作、媒体出版领域的知名主体,抛出绣球,敞开机会,引导他们参与申报项目,为静安出“大片”“大戏”“大餐”增添了砝码。
文化资助显情怀
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静安区致力于打造“最国际、最上海”的文化强区,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正是“助”造文化强区的法宝。2017-2019年,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共收到申报项目249个,涉及申报主体201家,累计资助文化项目120个。
根据资助办法,专项资金的扶持比例不能超过50%,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受助金额也不尽相同,多则数十万,少则一两万。除了在资金上得以“松松手脚”,对大多数申请者而言,进入政府的资助名单,意味着来自官方的肯定,也往往意味着打包捆绑的其他无形资源,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更广阔的文化市场,去实现更大的文化梦想,去撬动更大范围的社会参与。
体现市民关切、呼应时代要求、彰显城区特质,中共静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陈宏说,最终入选的受资助项目通常都具备这样的特点。多年来,专项资金持续助“主流”、助“名家”,在今年获得资助的37个项目中,“静安老照片艺术装置”等聚焦于“建国70周年”主题的占到了三分之一;最早由作曲家陈钢和已故作家程乃珊发起的,以传播海派文化为特色的“克勒门文化沙龙”在静安“助”造的资助下将继续走进学校、企业、楼宇和社区,唤起人们心底对城市的深沉热爱。
不得不提的是,今年,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用音乐撒播爱——交响乐普及系列音乐会”连续第三年获得了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这个项目由指挥家曹鹏和曹小夏父女创立,既是一个普及交响乐的文化项目,也是一个帮助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公益项目。他们创办“天使知音沙龙”,主张让自闭症儿童感受音乐魅力、参与群体活动,继而走上舞台参与演出,打开心灵的窗户。对于这个“跨界”项目,静安区不仅给予专项资金的支持,还额外提供场地等资源,坚定地支持他们通过音乐做公益、做慈善。
三年来,结合静安区白领多的特点,乐团新开发了针对城区白领的讲解音乐会,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交响乐。另一方面,乐团组织的关爱自闭症项目也在白领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因此成为了公益热心人,积极地参与到“天使知音沙龙”和“爱·咖啡”自闭症社会实践基地的志愿服务中。上海城市交响乐团行政总监王华说,正是因为有了静安区的文化资助,帮助乐团把公益落到了实处,给无数自闭症患者家庭送去了莫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