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时30分,马路上行驶的车辆逐渐减少,而海江路永清路口的行人却川流不息,人们结束了宝山体育中心的锻炼,正陆陆续续的回家。没有交警,没有车辆,大家自觉地按照红绿灯的指示在人行横道上有序行走,往日的乱穿马路、乱闯红灯已然不见。
小小变化,让人不由感慨。上海交通大整治一年以来,宝山交通出行虽然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很多改变已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也是多数人的感受。统计表明,96.7%的受访市民对大整治表示支持,88.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交通违法行为比大整治前减少。
宝山,素有上海“北大门”之称,交通特点历来是“南北不通、东西不畅”,由此产生的交通“痛点”也多于其他区县。再有,宝山航运、物流业密集,大型车辆占道频多,大型车辆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险情“鳞次栉比”。大整治一年来,宝山交通事故数、死伤人数均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干道、核心商圈拥堵时间平均每天减少1小时以上,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普遍提速1倍以上。道路交通的“痛点”日趋消减。
法治素养提升的根本是理念之变
随着政府整治措施的继续深入以及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宝山区突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显著减少、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高、道路交通秩序显著改善、市民群众守法意识显著增强……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城市法治素养的提升,也是大整治能够取得成效的重要所在。从简单地维护交通秩序,到全覆盖零容忍地治理各类交通违法,推动整个交通大整治不断向前的,是依法治理的理念之变,这正是城市法治素养不断提升的根本所在。今年3月25日新修订后正式实施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更是为继续依法从严治理交通提供了法治保障。
同济路宝杨路口是宝山区的交通要塞,传递着宝山区南北、东西往来的交通运行,交通流量极大,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行人乱穿马路、机动车遇拥堵乱鸣号等乱象比比皆是,这里的交通指挥对于交警而言“压力山大”,一直是宝山交通管理的“痛点”和“难点”。
上海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活动开展后,这里见效最快。据宝山交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郭超介绍,整治之初每天在这里要开100多张罚单,但日复一日的坚持换来了改变,面对红灯没有行人再越“雷池”乱闯乱穿,遇到拥堵没有机动车再乱鸣那让人心烦的喇叭了,守法者从少数变成了大多数。郭超感慨地说:“如今要拦下一辆违法变道的车,驾驶员会主动认错,不像以前,面对警察的正常执法,不仅无理狡辩、欲盖弥彰,有时还会恶语伤人。现在执法环境、守法风气真的有了巨大变化。”
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是精细化运作
由于周边的铁道闸口,逸仙路殷高路口历来是道路拥堵的老大难,为了缓解其因通行条件制约导致高峰时段“东西不畅”的现状,在短期内不能调整铁道和路网结构的情况下,宝山警方坚持“消减冲突、平稳过渡”的策略,采取“点线共治”进行针对性交通管理措施调整,逐步加强交通管理的精细化运作。
在逸仙路殷高路口这个“点”上通过优化交通信号使得该路口东进口转弯+直行车道优先同步放行、东西双向通过时差放行促使车辆交替行驶,缓解路口通行压力。
在增强殷高路沿线通行能力上,宝山警方以解决交大附中学校门前人、车交通“冲突”为主攻点,经实地踏勘和现场论证后通过落实增设人行横道线并在横道线两侧漆划彩色立体标识、加设注意行人和限速的警告标志,提醒行经车辆注意减速避让行人,同时在学校门口两侧漆划纵向减速标线等辅助手段,防止车辆行驶过快诱发交通事故。
精细化运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因为科技会让“警不在法在”成为可能。据统计,目前宝山投入使用的电子警察有500多个,其数量和“新技能”仍在不断增加;通过区域交通流量数据传导共享方式,实现区块内交通信号协调统一的智能交通信号系统(SCATS)有100多个,近期正在加强SCATS系统的再改造,在原来的中心城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向西城区延伸覆盖率,最终实现G1501以内区域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全覆盖,逐步形成全区范围内的非现场执法网络。
同时,宝山警方着手规划“十三五”期间在宝山中心城区部分建成道路停车收费系统、完成停车诱导三级屏安装以及建立区级停车场库信息系统,由此逐步实现对交通信息进行立体性、多渠道发布,方便交通参与者选择最佳通行路线,有效提高道路网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城区道路交通压力。
目前,宝山警方会同区有关部门加紧研究落实推进吴淞大桥建设地磅称重检测系统,通过架设报警系统在第一时间圈定目标车辆(超载超限)并通过电子屏显车牌号、具体吨位和超载重量,便于拦截区值守警力迅速选位实施拦截并现场查处,构成包括前端预警发现、近端拦截控制、后端即时查处等一整套精准式执法系统,进一步遏制超载超限大货车在地区“露面”。
可持续性整治的目标是群众“获得感”
交通大整治不能只凭一家之力,它需要多个政府部门、每个市民的力量,只有营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浓厚氛围,才能使群众实实在在体会到“获得感”。
大华地区“乱停车”现象比较突出,“面上整”却也不能解决治标的问题。宝山警方从市民热线和“乱停车”执法情况两方面着手,经过梳理和分析发现问题“症结”和成因在于地区道路交通静态资源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公众停车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此,对大华地区私家车和停车位数量进行了彻底排摸。在准确掌握近1.8万辆私家车和约1.1万个社区停车位的基础上,紧紧盯住剩余7000个停车位缺口不放,坚持“螺丝壳内做道场”。针对大华各大小社区内已“车满为患”,但部分商圈地下停车库却“富绰有余”,特别是夜间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的特点,提出“商租民借”,即想方设法让商家提供开放夜间停车来缓解周边一公里内的小区“停车需求”。
经协商,上海虎城商业管理公司在先期研发的停车诱导APP软件上增加夜间缴费停车在线支付等功能,从每日21时开始对外开放停车位。此外,停车首个小时免费等优惠条件进一步提高关注度。截至目前,已有800多个停车位陆续对外开放。
据统计,交通大整治一年来,宝山区的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已向社会共享内部停车泊位6000余个。
同时,在走访属地街镇、区相关职能单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社区群众组织开展征询相关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宝山政府对涉及本区外环线以内16条全天候停车路段调整为时段性停车,通过逐步推出20条道路夜间停车措施,进一步满足群众居住停车需求。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