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努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做实区域化党建平台,夯实基层基础,综合施策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和谐。
党建引领向区域化拓展
2011年以来,宝山区强化实体化运作,健全区、街镇、村居三级区域化党建体系,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各方积极参与的治理格局。在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过程中,提出“三共三联”(发展共商、社区共治、人才共育、党建联动、服务联推、党员联管)的工作思路,把准区域化党建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引导各方找到最大公约数。成立宝山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下设的理事会成员单位已达到64家,并探索轮值会长制,聚焦群众入学、就医等热点问题成立教育、卫生专委会;指导各街镇园区相继成立13个区域化党建分会,形成“1+13”的“总会+分会”运行模式,街镇分会成员单位总数1592家,基本实现各领域覆盖。各街道探索完善区域化党建“1+2”运作机制,“1”即街道党工委,“2”指街道行政党组和街道综合党委;各镇健全“一委一办一平台”架构,即镇社区党委、社区办和区域化大党建平台,以此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区域统筹,依托区域化党建联席会以及各街镇分会,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联动协调。推进服务与需求对接,建立理事会成员和联络员定期会晤制度,推进驻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的双向沟通。区委加强组织、宣传、双拥、民政等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并要求区属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主动到所在社区党组织联系和报到,商讨共建项目。要求街镇党(工)委和村居党组织主动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沟通,主动帮助驻区单位排忧解难。推进场地、设施等党建资源的开放共享,有效整合淞沪抗战纪念馆、海军上海博览馆、民间艺术博览馆等区内党建资源,建立了一批“宝山区党员组织生活现场开放点”。
街镇治理向精细化转变
2011年以来,宝山区创新制度化管理,强化系统设计,建立具有宝山特色的街镇治理体系。完善条块对接运行机制,理清街镇权责,建立职责准入制度,创新设置“条块连责”一票否决,推动城管、房管等执法力量下沉。落实街道体制改革,剥离招商职能,优化街道内部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职责。经过多轮梳理,宝山区列出街道行政权力清单、街道事权清单、街道服务清单和一张“职责对应示意图”,打通街道与区职能部门“共转”经络,形成区职能部门—街道内设机构—街道服务中心的完整机构体系和服务网络。首创居委会电子台账并在全市推广,台账精简84%。创新实践“3+X”镇管社区模式:“3”即“基本单元管理”“片区分级管理”“镇直接管理”三种镇管社区模式,“X”指各镇和园区结合自身实际,在共治自治等方面探索创新有效的社区管理模式。指导各镇针对商品房、老旧房、保障房、农民动迁房等不同类型社区,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从而提升镇管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指导各镇培育至少一个镇管社区品牌,发挥品牌引领聚能作用,提升镇管社区多元化服务水平。
平安建设向智能化迈进
针对区域内城郊生活差异大、人口混杂密集度高的现实,宝山不断完善以科技引领、技术支撑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开展“平安宝山智联网”建设,推进区综治智能化管理中心、街镇(园区)综治信息平台和村(居)综治信息点三级网络建设,成为上海首个全国综治信息化建设示范试点地区。在全市率先构建以“平安宝山智联网”系统为核心的综治智能化管理中心平台,为制定综治中心国家标准提供实例。在全市率先建立全面加强人口调控和管理服务“1+9”工作推进模式,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人口调控的积极性,来沪人员总量持续增长态势得到有效遏制。2016年,宝山区成功创建“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率先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人员分类管理、办案责任考评机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宝山特色的经验做法。建立信访矛盾分级分责调处机制,圆满完成亚信峰会、G20峰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落实“四级五覆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推进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安全工作,出台安全生产50条措施,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和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基层安全机构建设,推动921个村居消防站实体化运作,配备800余名协管人员,形成完备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构建“制度+科技+专业”安全监管模式,探索高危企业第三方专业监测和预警机制,在全国首创特种设备监管主体责任清单。聚焦生产、食药品、消防等安全重点领域,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和“黑名单”制度,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