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为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添“家当”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4

一大清早,家住罗泾镇潘桥村的王云龙老伯就到灶间,泡好一壶浓茶,坐在八仙桌旁的躺椅上,等着6点整收听宝山区农村有线广播。今年72岁的他,每天就这样舒心地开始。他对记者说:“‘小喇叭’回到我伲身边,实在好!”去年11月初,回应许多农村居民的要求,宝山区开通农村有线广播,还专设了“为农服务”等栏目,大受欢迎,如今“小喇叭”已有了五六万听众。

近5年来,宝山区委、区政府实实在在把文化建设当作民生工程,先后投入20多亿元为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添“家当”:建成和在建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有10多个,总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每年组织文化资源配送600多次,为居民送戏、放映公益电影5000多场……更着力塑造“一地一品”乡土特色文化品牌。最近,宝山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为百姓留江景

无论清晨还是傍晚,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总有成群的晨练者,和交谊舞、抖空竹爱好者等等,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活动,而孩子们在江边空地上开心地放飞着风筝……记者每次来到吴淞口滨江地带,和谐美好的生活气息总扑面而来。

近5年里,不少投资商有意在吴淞口江岸建造高档江景别墅或商务区,如此当然能增加GDP、税收和“政绩”。但宝山区委、区政府领导坚定地认为,正因为江景难得,就更应当让全体居民共同享有,于是一次次婉谢商业开发提议。他们利用吴淞口独特的地理条件,大量种草植树,在昔日的钢渣堆上建成了融合江景、湿地、绿园,集人文、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更把吴淞口的不少历史遗迹保护其中。现在,从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到临江公园,8公里长的滨江风情带也已建成,当地居民都称满意。

为百姓建场馆

在宝山,设施一流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与简陋的街镇政府办公场所形成了很大反差。近年来,也常有人建议区里建些高档会所、豪华俱乐部之类,但区委、区政府从未在这些事上动过心,而为建设百姓共享的文化活动场所动足了脑筋。

近5年来,宝山区先后建成和在建的富有宝山特色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包括淞沪抗战纪念馆、陶行知纪念馆、军事文化广场、世纪教育殿堂、河口科技馆、吴淞零点标志碑、宝山中心图书馆、文体中心、上海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文广中心等10多个。与此同时,全区12个街镇都拥有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集图书馆、活动室、文艺剧场于一体,成为居民活动的好去处。92个农家书屋、98个农村文化中心、31个文化活动分中心,基本实现了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的网络化和全覆盖。其中,淞沪抗战纪念馆和陶行知纪念馆也是宝山青少年教育基地,已建成启用的宝山文广中心和启动新建的宝山中心图书馆和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设施标准和建设规模均属全市领先。

记者在“十二五”宝山文化发展规划中看到,未来5年,宝山更将实现“一村一居一舞台”,让老百姓唱歌跳舞、读书看报、会友交际有个近在身边的好平台。

为百姓育品牌

还曾有人向宝山有关部门建议,花几百万请些大牌明星来,搞台大型演唱会,让央视直播,为宝山在全国造造声势扬扬名。宝山区委、区政府领导考虑后,决定不花这个钱。他们认为,资金有限,应该用来扶持具有宝山特色的原创艺术和方便居民们“自娱自乐”。

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宝山着力塑造“一地一品”乡土特色文化品牌,12个街镇都挖掘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杨行镇的吹塑版画、月浦镇的锣鼓、顾村镇的诗歌和罗店镇的龙船,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大场镇被评为“上海民间书画艺术之乡”;罗泾十字挑花等6个项目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保护和发展沪剧杨派品牌,宝山加大投入、推进改革,使沪剧艺术在当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出了《宝华秋实》、《红叶魂》等大型原创剧目。以王瑛同志先进事迹为素材创作的现代沪剧《红叶魂》,连续在全市演出60余场,产生热烈反响;继今年4月成功赴四川演出之后,该剧目前又作为上海?浙江廉政文化精品交流活动的重要剧目赴绍兴等地演出,受到各地干部群众高度评价。

宝山区成功举办了六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艺术节期间的特色双年会、广场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使宝山居民在家门口领略了五洲风情。此外,全区各文化单位每年组织文艺下乡演出100多场,在春节等重要节庆日,还组织专业艺术团队到部队、社区、农村慰问演出,为百姓增添着许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