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世博”系列网谈:罗店民俗文化进世博专场(摘录)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2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期的“我说世博”系列网谈。7月21日至23日罗店镇特色民间民俗文化进驻世博“秀.空间”,通过高清影片、舞台表演、群众互动等方式展现了罗店的特色文化和历史积淀,弘扬了宝山的品牌文化特色。本期网谈邀请几位嘉宾都是直接参与这次“秀.空间”专场演出的,首先请各位做个自我介绍吧。

金红:我叫金红,参与“金罗彩灯”部分演出的演员。

陆彩英:大家好,我叫陆彩英,我也是世博“秀.空间”里面的群众演员。

王明华:我叫王明华,“秀.空间”节目里面,我扮演罗升。

朱玲宝:大家好,我参与节目的道具制作,所有道具都是我负责的。

主持人:朱老师是“罗店彩灯”的传承人。

王烨:大家好,我是王烨,是这场罗店龙船秀“秀.空间”的场务兼现场的一个影像记者吧。

主持人:欢迎各位。非常想了解当天世博秀“秀.空间”专场演出的盛况,谁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王明华:好的,我在21日这一天,第一次到世博去,心情很激动。5点左右我们就集中了。好多女同志已经在化妆了,刚一上去我们很激动,第一次到世博会去嘛。大概在6点钟左右开车了,到世博园是8点左右,8点左右我们就进了一个公众参与馆,休息的时候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道具啊、服装啊都要拿出来,然后场馆的领导给我们讲了很多的注意事项。然后我们到10点半开始了第一场,接下来下午连演了五场,一天演了六场,反正到了最后一场我是演得筋疲力尽,嗓子都有点哑了,从来没感觉到这么热过,又热又累。

主持人:一场演出大概多长时间?

王明华:要半个小时。

主持人:观众多吗?

王明华:观众每场都多得不得了。

主持人:观众反应怎么样?

王烨:很热烈。第一场其实我们会蛮担心说:万一下面没有人怎么办,结果开场以后一看,好多人啊。

王明华:我记得王烨对我说,你只要把观众拉动五分钟就可以了,没想到第一场一演我们能把观众半个小时都留下来,我的心情激动得不得了,我想我们成功了。

主持人:这场展示筹备了多长时间呢?

王烨:从前期策划开始的话,大概要三个多月吧。排练一个多月,每晚都有排练,有时候最长时间可能要六七个小时。

主持人:连续六七个小时的排练?

王烨:对,高强度的。

主持人:高温季节也没有间断?

王烨:没有间断。

主持人:那真是非常辛苦。这场“秀.空间”的演出可以说是充分展示了罗店的特色文化,而这些特色文化相信与罗店独特的历史积淀是分不开的。罗店是一个拥有700年历史的古镇了,听说罗店这个名字由来还有个小故事,哪位嘉宾能给我们说一下吗?

王明华:传说有一个叫罗升的人,他是黄姚镇的人,元朝的时候,他的父母是盐商,做盐的生意。他一点点长大以后做了个梦,梦见西边有金光闪闪的感觉,去问算命的人,算命的人告诉他,你要出去走走,他就自己摇了条船,一直朝西走啊走,走到了以前罗店的地方,这里当时叫做大溪村,不叫罗店,因为为他姓罗,到这里来开了个店,为了纪念他,命名为叫罗店,现在还有一条路叫罗升路,就是纪念他的。

主持人:这次王老师您扮演罗升,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王明华:导演选中我的时候和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你就是活灵活现的罗升,我估计罗升就像我这样的人,性格很开朗的。

主持人:您这次扮演的罗升主要表演什么内容呢?在舞台上都做些什么事?

王明华:整个“秀.空间”节目分了三个部分:金罗店、金玉缘和金龙船,我主要是在这里面穿越时空,作为一个线索,把这三个内容串在一起,起到这个作用。

主持人:这次“秀.空间”展示的“金罗彩灯”、“龙船”等,都是罗店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天入选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罗店灯彩传承人朱玲宝老师也来到了网谈的现场,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罗店灯彩的历史吗?

朱玲宝:彩灯历史很长了,要比罗店的龙船还长,因为罗店在历史上在康熙年间清朝的时候,把罗店定为“金罗店”。所谓金罗店,它的商业特别繁荣,商人为抓住商机,元宵节搞彩灯,罗店灯彩就一点点传承下来成为传统,一直发展到现在,成为罗店的一个民俗文化。

主持人:您是从几岁开始制作彩灯的呢?

朱玲宝:正式搞彩灯的话大概四十多岁了吧,我的父亲母亲他们不是搞彩灯的。83年的时候我在文化馆工作,文化大革命以后罗店第一次民间文艺议会,当时我参与了策划和组织,其中有两个扎彩灯的老艺人,一个叫王勤华,一个叫苏文华,领导安排我为这两个老人采购材料,帮他们一起制作,我和他们熟悉以后边看边学,所以可以说从83年开始我就学习制作彩灯了。88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上海大世界搞的一次彩龙灯会,我制作了一个小龙灯参加比赛,得了一等奖,这一下我的兴趣上来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搞彩灯了。

主持人:制作罗店灯彩一般有哪些工序呢?

朱玲宝:彩灯一般第一个是设计,要做什么形状的,打个草图。第二个是选材,现在罗店彩灯材料有铁丝的,以前是用芦苇的,就是芦苇杆做的。第三个部分是断料,这个灯要多少长、尺寸大小需要断料。断料以后就把它绑扎,扎起来,我要扎个六角形的、五角形的、长的、方的都可以。绑扎好以后就是糊裱,糊裱呢以前是用纸头,现在我们逐步地用绸布,绸布牢,色彩好看,而且保存时间长。绑扎好、糊裱好以后,就是装饰,凡是装好以后像这种花边用各种线啊金丝带啊装饰起来,这样勾勒一个轮廓以后这个彩灯就漂亮了。最后彩灯上面要画画要剪纸。彩灯是一个综合艺术,它有好多东西,比如剪纸、书法、绘画等。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装灯,以前是用蜡烛的,容易烧起来,现在有了电灯泡,在糊裱之前要安装好。那么这个灯再装饰一下,挂些东西以后,灯就完成了。

主持人:今天,朱老师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彩灯,给我们展示一下吧。

朱玲宝:这是参加“秀?空间”世博会彩灯制作的一个道具,当天制作的,一共做了十个,十个姑娘每人手里拿一个灯。表演开始的时候放了一些图片,表示姑娘们在扎灯,最后扎好了以后表演灯舞,其实就是把我这个彩灯怎么扎用舞蹈形式表现出来。

主持人:当天彩灯演示还有些什么内容呢?现场扎灯吗?

朱玲宝:有好几个内容了,第一个是彩灯,把罗店彩灯显示一下。第二个部分我刚才就讲了,就是金龙船。当时这个龙船我们这里有一个过程有一个仪式,龙船下水的时候有一个仪式,舞台上这么大一个龙头抬上去不方便。后来我就提了个建议,我说可不可以搞得像马镫一样。因为罗店龙船是一个很大的东西,龙头、龙尾巴、身体,还有牌楼,还有平台,都放上去是不可能的,我就制作了一个龙头和一个龙尾巴,人套在身上,用绳带一拉,分量很轻的,走来走去也方便一点。还有一个仪式就是“点洋盆”,就是点火,实际上是叫旺盆,端午节的一个习俗。在舞台上我参考了一个道具,用电风扇,上面搞一点绸布,风一吹红灯泡一亮就像火焰一样,另外我们请人剪了蛇啊、五毒啊,把它们放上去表示点火。

主持人:嗯,我从演出照片上看到好像还有“点睛”的表演?

朱玲宝:点睛是龙船下水之前,请当地的比较有声望的一些老人来点一个睛。

主持人:当天点睛的是游客吗?

朱玲宝:对,我们在世博会就是搞了一个互动,请在场的观众上来点睛,点好睛以后我们还给他们一份罗店的礼品,所以很多人都争抢着要来点睛。

主持人:那气氛一定很热烈。

朱玲宝:还有一个道具就是花轿,原来是想这个花轿怎么上去,不可能真的花轿抬上去啊,后来想了个办法,用两个竹片把它搞成绸带,在上面扎一些彩须,有几个姑娘这么一抬,达到蛮好的效果,很方便。我制作了这些道具。

主持人:好的,谢谢朱老师。当天的展示有罗店的金龙船和金玉缘这样一个节目,听着非常有意思,这里有哪位嘉宾参加了这个演出的?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当时参加这个演出感受吗?

陆彩英:我参加演出的。就是特别紧张。我半个小时里面换了三套衣服,上场下场特别紧张,因为要赶时间。

主持人:参加演出一共有多少人?

陆彩英:23个人。

主持人:第一场演出特别紧张的,那到后来呢?

金红:就是换衣服时间上的紧张,因为演出的方面因为大家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的,所以没什么问题。我看到现场气氛方面非常得好,那些游客在看的时候非常热烈地鼓掌,还叫好,很高兴。

主持人:刚才王老师说你们一天要六场演出,累不累?

嘉宾(众):非常累。

朱玲宝:而且他们一个人要演好几个角色。

王烨:因为人数的限制,所以基本上每个演员都身兼数职。所以我们笑说,他们通过这场演出,换衣服时间节省了很多,达到消防员的级别了。

主持人:王烨是当天的随行新闻报道人员,你是从排练开始全程参与了整场活动吗?

王烨:我是从方案策划开始到他们当中的排练再到实地演出,我都全程参与了。

主持人:那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王烨:我对这些演员非常敬佩,因为那么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太阳晒,都没有休息过,也没有人抱怨,而且这些年轻的舞蹈演员都是工作的在职的,对他们的工作也会有影响。许多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演员,身体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同样没有少过半分钟时间排练或者说休息一下。对于这场演出的感觉,是一个奇妙的融合吧,因为一般而言传统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和相对时尚现代的文化很少可以结合得很好很吸引人,但是这次演出达到了这种效果,所以这既宣传了我们传统民俗文化,而且又有趣味性,又有欣赏性。这对我们今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算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吧。

主持人:有没有觉得特别自豪?参与这样一个演出。

王烨:当然,我一直在说,我们罗店可以到世博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平台上演出,真的倍感自豪。

主持人:是啊,在世博的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罗店的文化,大家肯定有很多难忘的事情,或者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王明华:我来说说。在我参与的演出有两次比较激动的,一次是最后一天,中间休息的时候我跑到外面去,我们演出的时候大荧幕一直在滚动播放,还有一块牌子写着上海宝山罗店在这里演出,旁边几个人也是罗店的,他们说:“哟,我们罗店也在这里演出。”那个时候我的心情啊很感动的,遇到了罗店人。这是一件我感觉蛮自豪的事情。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互动的时候,抛绣球抛给了一个外国人。

主持人:这是抛绣球选女婿吗?

王明华:对,选女婿。

主持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王明华:就是金玉良缘,我们美兰湖一个姑娘在招亲,哪个被抛到了就成为我们罗店的荣誉市民,然后抛这个绣球外国人接到了就上来了。

主持人:还选到了一个洋女婿,那他上台之后需要做些什么事情?

王明华:都是我来指导他,叫他转弯就转弯,鞠躬就鞠躬,我感觉蛮有劲的。最最让我感动就是我们这个团队有一个老同志,他肺割掉了一半,身体不好,刚开始领导很担心他能不能坚持,结果我演下来第一天人累得不得了,但是他还能坚持,真的很让人感动。

陆彩英:我有个小故事,有个嘉宾参加完互动以后,姑娘把红盖头那样掀起来,掀起来以后他拍手:“哎呀哎呀,真是遗憾,我没有叫同伴把照片给我留下来,这是我进世博最最遗憾的事情,那么漂亮的新娘居然没有拍照!”他是接到绣球上来参加互动的,他以为做新郎就这样走走场就好了,等到新娘最后撩起红盖头来,他就直拍手说遗憾,没有留念。嘉宾很投入,都把它当成真的了。不管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抢着要绣球,但是我们是招女婿,女的不带,小孩也不带,哈哈。

金红:当时王明华老师的脚还受伤了,他一直坚持着,非常得敬业。他受伤以后也没有和我们说,我们是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啊,王老师脚受伤了,感到很惊讶。

主持人:王老师是在演出第几天脚受伤的?

王明华:第一天就受伤了。

主持人:那后面几天还坚持着,真是非常不容易,很让人钦佩。朱老师,您在扎彩灯的时候有没有观众啊游客啊非常有兴趣的来和您学啊?

朱玲宝:在休息的时候呢,我和身边的一个同志上去表演扎彩灯,有几个观众跑上来看,看我们用竹子怎么编,还拍照片留影,我蛮感动的。他问我这个好学吧?我说可以,都好学,你要学的话你来好了。但是彩灯,年轻人一般都不大感兴趣,很枯燥的,年纪大一点的稍微还有点兴趣,他们来看的蛮多的。

王明华:我觉得我们上去演出这个节目真的是很成功的,我不算是演职人员,一直是演上海本地戏,唱唱沪剧的,我感觉我们演出到现在,我们作为一个演员,底下没观众,我们心里是很难过的。我真的是每次演出前都要去外面看看有没有观众,我看到他们走掉的时候心里会难过,后来观众基本不走看到最后,我真的是很感动,说明我们这个节目是很成功,真的不错。

王烨:他们可能只说了好玩的或者比较开心的事,但我会觉得这三天中有蛮多同志身体出现了不舒服,外面是高温,里面馆内空调开得蛮低的,但是因为长期呆在里面不觉得,很多就身体出现肠胃不舒服,他们也都不说,因为我们有备药嘛,他们就说:“给我一粒药。”,不会说我身体不舒服了怎么样的。包括我们王老师最后一天真的已经太筋疲力尽了,嗓子都哑了。

陆彩英:我们上场的时候都是笑脸,等到晚上车子上回来都没有声音了。

王烨:三天每天早上都听见他们精神很饱满在那里说啊,但到晚上回去的时候车里面就很安静,真的是很累的。

主持人:如果说再让你们演几天,愿不愿意?

嘉宾(众):愿意!

朱玲宝:因为公共参与馆的观众每天都在不断变化,每场都是新观众,都感到很新鲜。

王明华:对对,最后有发喜糖,有一个小孩没拿到,还哭了。

王烨:然后我们新娘子就说,新娘子给你糖,不要哭了。

金红:小朋友后来都要合影,因为我们有大龙船和花轿,虽然他们对罗店具体在什么地方这种概念不清楚,但知道这是罗店的民俗文化,现在都知道了有这样一个地方非常有特色的。

主持人:世博会上,古老而又年轻的罗店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说它古老因为它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同时罗店又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罗店新镇体现了北欧的自然风情。如何在新时期将罗店的传统文化艺术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朱老师,您作为罗店传统文化艺术之一——罗店灯彩的传承人,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您刚才说年轻人对这个不是很感兴趣,有些什么好的建议吗?

朱玲宝:罗店的灯彩,作为一个品牌,作为罗店的一个文化产业,我感觉罗店政府的领导都是比较重视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传承。我建议要赶快成立一个工作室,罗店龙船工作室、彩灯工作室,工作室的名义不是办公,而是怎么研究、发展。现在一个是传承,还有发展,如果光传承不发展,那将来不知道怎么走了,每年老样子也不行,彩灯本身要发展,彩灯制作也要发展,像科技这样电子技术等都用上去,让彩灯更漂亮。另外就是还有两个问题,一个龙船制作,现在会制作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所以整个龙船的制作和表演形式都要用书面形式写下来。罗店彩灯工艺,我已经把它写下来了,但是还不成稿。

主持人:要抓紧把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文字形式保存下来。

朱玲宝:对,保存下来,等我们走了,其他人看了这本书,也能把它制作下来。另外还可以搞一些培训班。

王烨:罗店专门为了龙船啊、灯彩的传承,走进学校,从小培养学生兴趣。

朱玲宝:去年办了一期培训班,找了几个老师。阳光之家的院长也和我谈了,他愿意把彩灯制作啊放到阳光之家去,简单的兔子灯啊、小的灯啊,让残疾人也能够会制作一些彩灯。

金红:其实在我们有些学校的劳技课里面,有扎灯这一个内容,扎灯是最最简单的,不是用竹片,是用铁丝扎的。

朱玲宝:对,我们教也都是用铁丝教的,竹片会比较麻烦,铁丝形状可以弯,弯圆的方的长的都可以。这个工作政府也在做,所以我感到传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您现在有徒弟吗?

朱玲宝:正式的徒弟我没有,但合作蛮多的。像这次要搞一个世博会的彩车,彩车上有好多花,因为去年城隍庙搞过这样的活动,中间有一个大的花篮,上面的花是我做的,所以今年他们就又来找我了,我就会找很多合作的人,包括一些老妈妈她们都会做的,合作的蛮多,正式的徒弟没有。像我刚才说了,这个彩灯是综合艺术,不但要会设计、会扎,还要会糊、会装饰,最后还要会刻字、画画,都要会一点。

主持人:所以要找一个徒弟实际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朱玲宝:是的,我现在担心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全面的人。最起码第一他要喜欢,要想做,那就好了,他要做和我要他做是两回事情。像我当初,领导也没说让我去学扎灯,我看了以后我觉得蛮喜欢的,就扎了。扎灯有一个成就感,好多人都体会不到,特别是灯扎出来照片一放以后,很漂亮,这个成就感很不一样。

主持人:您到现在扎了多少灯了,也没有算过?

朱玲宝:那可能有上万只了。东亚运动会、宝山民间艺术节好多道具都是我做的,当然不是我一个人,还有好多人帮忙的。现在年轻的和我合作的,我都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你只要肯学,我就教你。这个民俗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节日性质蛮强的,不是像餐巾纸啊茶杯啊天天要用的,这个也是传承当中一个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不仅仅是节日时候的关注,平时也是要多关注。像这次我们“秀”的活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朱玲宝:这次这个彩灯能上舞台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还有一个老战友给我打电话,他知道我在扎彩灯,他说你这个彩灯好上上海世博会了,我说不行的,那都是高档人的,世界博览会啊,不是什么彩灯游园活动啊。但是这次居然我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世博会上扎彩灯啊,真实做梦都没有想到!

主持人:在您的这些合作者当中,年纪最小的大概有多小?

朱玲宝:一般都是40岁以上,不能说徒弟,只能说合作,和我一起共事的人。我今年69了,年纪轻的有60岁。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甚至是小朋友,能够对罗店的彩灯感兴趣,能够来学习、继承和发扬。希望罗店的传统文化艺术能够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在本期网谈结束之前,我想请各位嘉宾每人用一句话作为对上海世博会的寄语吧。

王烨:世博因为每个人热情参与而精彩,我们因为参与了世博,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朱玲宝:罗店彩灯因参加世博而得到升华。

王明华:我是轨道交通站点志愿者,我还是说平安世博,和谐世博。

陆彩英:能把金罗店的原生态文化展示给了世界人民,我感到很高兴。

金红:有机会在世博的舞台上展示罗店的民俗文化,对于每个演员来说,都是用心去跳舞,用情去表演,把罗店最美的形象用最甜的笑容展示给中外游客。所以我说的一句话就是精彩世博,你我共享。

主持人:谢谢各位参与本期的“我说世博”网谈,感谢你们为世博的舞台增添了一抹亮色,也感谢你们为弘扬宝山传统文化作出的贡献,本期的网谈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