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世博”系列网谈:“滨江风情”进世博实录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1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期“我说世博”系列网谈。8月9日至8月18日宝山市民艺术团进世博园进行“滨江风情”专场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期网谈邀请的几位嘉宾都是直接参与这次演出活动组织策划这次活动的。他们是:宝山区文化馆馆长胡建、副馆长李旻,宝山文化馆潘德龙老师,大场镇文化服务中心徐明福老师,欢迎各位。

主持人:先来了解一下整个演出的情况。胡馆长,您是演出项目的主要责任人,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胡建:这次我们受区委、区政府和全体宝山市民的委托,带着宝山市民对世博的期望,受世博局邀请,去世博园进行演出。一共10天,演出在世博园区的市民广场,室外演出。

主持人:一共演出了多少场?每场大约多少时间?

胡建:原定演出30场,由于遇到舟曲国悼日,停演1天,还有连续4天40度的极端高温,世博局演出活动部下达指令,中间一场演出取消。我们三场演出时间是11点到12点,下午2点到3点,4点半到5点半。我们还遇到了暴雨雷电天气,最终演出9天21场。每场大约1个小时。

主持人:节目主要有哪些形式?

胡建:主要有三大类型:歌舞、演唱、器乐。

主持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演出?

胡建:包括工作人员和演员一共250个人。其中演员190人,工作人员60人。分了三个分团,演出的场次不一样,因为考虑到高温,一个团队演30场,任何一个团队都不行,我们把整个任务量分解开。第一分团演出前面两天和最后三天,第二分团三天,第三分团2天,后来因为碰到国悼日,第三分团只演了一天。

主持人:在那么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室外演出,观众多吗?有与现场观众互动吗?

胡建:有,这是必须要有的,因为演出是固定的,观众是流动的,我们正好是在市民广场主通道,舞台在世博轴的下面,人流特别多。有意思的是,我们进世博这几天都是35度以上的高温,而进世博参观的人数也都达到35万以上,最多要40万。这些观众和游客来自世界各地,凡是通过主通道的游客基本都被我们的演出吸引了,下午人特别多。

李旻:我们本来还担心下午2点那场高温,没什么人,结果下午2点基本上人都坐满了,我们的扇子都供不应求了。

胡建:我们把节目单印在扇子上发给观众。在节目的编排上做了一些互动的安排,非常热闹,观众反应也很强烈,比如说,歌手黄涛有独唱,会走到台下,和下面的观众一起唱,最多一次连唱了5首歌,最后连准备的伴奏带都没有了,只能清唱。

主持人:这场演出可以说是代表了宝山区最高演艺水平,节目层层筛选,整场演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筹备的?前后大概一共多少时间?

胡建: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筹备了,差不多一年不到的时间。

主持人:潘德龙老师是参与了策划工作的,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筹备的情况吧。这样一个活动,从哪里着手的呢?

潘德龙:去年8月,我们接到了世博演出的任务,我们组织了一些艺术骨干开展讨论,先后讨论了好多次,在广泛讨论后安排我起草方案。我把大家的意见梳理一下,归纳起来,首先确定思路,基本三个原则,一是紧紧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二是要体现宝山特色,三是要运用适合广场演出的形式。接下来要定总体框架,这个我是花了点脑筋的,当时我按照大家提供的素材,按照习惯的思维,横向思维很难归结出几个点,所以改成纵向思维,我想到了宝山的发展史:宝山原来是海滩,后来有了村庄,有了镇,再成为城市,按照村、镇、城三个点,思路一下子清晰了,确定了三个乐章:乡村古韵、古镇新韵、新城雅韵。

主持人:整个组织策划过程顺利吗?方案经过了多少次的修改?

潘德龙:策划稿是整个活动的依据之本,我总结了两句话,一句是一锤定音,一句是千锤百炼。一锤定音是我们整体策划框架比较好,去年10月份在世博局召开的方案讨论会上,我们的方案一下子就通过了,所以说一锤定音。

胡建:世博局对宝山很重视,在去年6,7月份就多次来宝山谈怎样组织、挖掘民间文化特色,让宝山拿出方案,召集了4个区讨论,后来把我们的方案作为组织框架的范本,向全市推广。

潘德龙:即使作为范本以后,从初步的策划到实际的执行还有大的差距。从策划的初期来看还是比较主观、抽象的,而实施需要具体,这个过程比较艰苦。所以我说第二句话叫千锤百炼。一个是艺术加工的过程需要千锤百炼,还有就是不停的有变化调整,用领导的话说,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一变就要动,就要改,你说我一共改了多少次,我自己也说不清了。

主持人:这么多的文稿,肯定要加班加点吧?

潘德龙:那肯定是没有休息了。我创作有自己的习惯,白天写不出什么东西,事情很多,策划基本上是在晚上,而且我上半夜写不出,往往到12点、1点能写出东西。

胡建:整个策划方案区领导相当重视,提了很多具体要求,操作的过程领导不断帮助我们充实。从队伍建设方面来说也是这样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想搞精一点,照顾的面比较窄,领导马上给我们提出了意见:世博百年一遇,这么好的机会要让每个街镇都参与。

主持人:后来报节目的时候是每个街镇都有吗?

胡建:我们是发了一个通知,对每个街镇进行节目的筛选,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器乐和声乐方面,第二个是歌舞方面,从去年8月我们就开始做筛选的工作了。一个是拉上来,一个是走下去。走下去就是摸底,到底有多少队伍,有多少节目,然后抽上来,以汇演选拔的形式进行筛选。报上来100多个节目。

主持人:最终演出是多少节目?

胡建:28个。浓缩到28个节目。

主持人:那当初报上来的100个多节目应该也是不错的。

胡建:是不错的,但是潘老师说了,是按照三个部分来的,所有选上来的节目必须要往这三个主题上靠,不然就散了,另外这里面还有一些创作性的作品,必须要靠主题。我们是按照这个原则来筛选的,否则凑两个节目是很方便的,但是在质量和主题的把握上可能就会有问题。

主持人:潘老师,听说这期间您老伴生病住院做手术是吗?

潘德龙:是的,她手术的日期定好了,我正好要去世博园区看场地,我要搞设计方案,不看场地不行,所以我就把她送到医院说你自己去吧,让孩子们去照顾。我们家里的人对世博演出很理解,很支持。

主持人:我听说您还为几个镇参加世博“秀.空间”演出撰写了策划稿是吗?这么高密度的创作,您哪来那么多灵感?

潘德龙:这个说来话长,主要有三个基础:第一个生活,第二个实践,第三个想像。从生活来说,我是宝山人,土生土长,对宝山的风土人情比较了解,还有我们宝山有6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其中有5个我直接参加了挖掘、整理、申报工作,走访了上百人,对其中的历史文化比较了解。我一直是搞创作的,先是业余作者,后来沪剧团编剧,后来在文化馆工作,还有就是组织演出的实践,对整个艺术生产的过程有亲身感受,自己做过,近几年宝山的一些大型活动都是我和胡馆长搞的策划,人家说我们是最佳拍档。有了生活和实践,再加上一部分的想像,就成为了我灵感的基础。

主持人:胡馆长,刚接到这个演出任务的时候觉得有压力吗?

胡建:压力相当大。进园区演出只是我们整个世博期间文化活动的一个部分,但是它是一个重头戏。世博期间的文化活动有很多,我们要考虑到整体力量怎样分配,从表演形式中考虑我们的资源到底有多少,如何进行分配。在世博园区演出的过程中我们的周周演还不能断。所以我们开始就建议文广局成立一个班子,世博期间文化活动办公室。

主持人:这个办公室一共有多少人?

胡建:人员不少,但常驻的就四个人。应该说是4个大人,其中一个准新娘,还有2个未出生的孩子。这个办公室起到一个枢纽的作用,很重要。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客观情况存在的多变性,还有就是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前无来着,没有可以参考的东西,世博园区要求非常高,有政审,要规定名额。

主持人:这次给我们的名额多少人?

潘德龙:最早100人,后来150,最后争取到250人。

胡建:没有名额的话要买票进去,这样的话过关的时候就很麻烦。还有就是我们所有的道具进世博园,世博局规定要统一物流,所有的箱子里所有的道具,包括一个螺丝都要填单子上报,大小直径有多少,这个徐明福最有体会了。

徐明福:很复杂,单子要里面一张,外面一张,一一对应。

李旻:你有多少箱子,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它的重量,里面分别有哪些东西,尽可能多填,不能少填,实际检查的时候比清单少一点可以,但是多出来的话就很麻烦。

胡建:来来**搞了好长时间。再有一个是进世博园区之前的教育,我们这么多人,来自各个街镇,还有企业和委办局,最小的演员9岁,最大的66岁,我们给每个人都买了保险。我们遇到过在排练过程中,年龄大的有的骨折了,有的中暑了,就想到了安全问题,这一次的安全问题面比较宽,第一个要政审,第二个是对整个进世博的认识,第三个是进园区之前的教育,因为我们来自各个单位,很有可能他们会各自为战。所以在整个操作之前我们制定了几项纪律,就是入园须知,必须要做到的一些规定。一般来说我们是不允许提前进馆的。规定完以后要告诉各个领队,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开一次领队会议。前期的工作做得比较好,所以这一次进园区基本上做到了在演出之前没有发生任何状况,达到了三个满意:第一个领导比较满意,世博局活动部的主任两次来到我们那里,其他区县从来没有过的,最后邀请我们所有人员一块合影,对宝山的整个组织工作非常满意。区里领导和局里领导到现场来进行慰问。

潘德龙:有几个事情很感动,一个天气热,音响发烫了,我们演出人员用扇子为机器人工降温。还有一个,演员演出时是在太阳底下的,衣服都湿透了粘在身上,我们把扇子给在遮阳伞下面的观众,扇子上有我们的节目单,成了一个很鲜明的对比。所有的观众都拿着扇子向演员挥手致敬。

胡建:第二个满意是观众满意,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反应是比较热烈的,尽管观众是流动的。第三个就是我们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也是满意的,圆满完成了区里面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整个过程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沉浸在这种快感当中,比较激动。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感觉是一种荣耀,增加了自信感。另外,增加了团队相互之间的交流,因为是各个街镇组团的,组团、排练和演出的过程当中,又是一个互补互学的机会,同时又增加了整个文化馆里搞文化工作的和基层文化工作的还有团队相互之间的交流,交流了很多,因为中间有一段一段空闲的时间,凝聚力也增强了,这一点我感受还是比较深的。对于个人来说,收获也是非常大的,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凝聚力,同时相互之间又增加了友谊。

主持人:这些节目都是专门为世博演出新创作的吗?经过这么严格的筛选,这么长时间的排练,参加演出的节目都是精益求精的。

胡建:是这样的,框架定下来以后,我们要往上“挂肉”了,就是具体的节目,派辅导干部进行加工,然后进行审查,审查以后再进行加工修改,尽量往我们三个“韵”上面去靠,既要反映宝山的特点,又要符合框架。去年的九月份有了基本的框架以后,十月份就开始加工材料了,到今年的四月份基本上全部完成,世博局的活动部长来审查节目了,最后审查一下就过了。

主持人:作为团队负责人,您担负了比演员更重的责任,我知道这次您也是一直在演出第一线亲自“督战”,增强团队凝聚力,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胡建:说实话,很累,但我看到我们团队的表现,很感动。我们每天是集体出发集体返回的,世博局要求我们八点报到,你想想从我们这到世博局要多长时间?

潘德龙:最早的一天六点一刻出发。

胡建:那么也就是说,他们在家里要几点起床?早饭都吃不到了,都是自己拎一个小袋子赶快在没有进关之前在车上吃。晚上我们撤离是六点,有时候将近七点。

李旻:不堵车的话到宝山基本都是七点四十到七点三刻了。因为我们出来老是碰到高架高峰嘛,最晚的一次是八点了。

胡建:我们的演出服装是不吸水的,上去演出贴在身上,下去冷了就干掉了,最后衣服都硬了。我的感受是我们这些团队太可爱了,我们这些演出人员太可爱了,我们这些小朋友太可爱了,这些小朋友真的很不错,虽然他们就演出一天,组织性、纪律性,还有他们敬业精神,为世博演出奉献的这种精神,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这种精神状态、精神面貌和意识非常强烈,这是很感动的。第二点就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按理说每一场演出结束以后,有的可以上去有的可以不上去,但是每个人都在岗位上,而且不肯离开岗位一步,遇到紧急情况,比如说突然间下大雨了,人家都在躲雨,我们的工作人员全都是扑到外面,赶快到舞台上把音响器材蒙上,我感觉他们的敬业精神也确实是很让人感动的。他们这些人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正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同时激励了我们,我们的工作太有意义了,和打了强行针一样。我进世博之前是100公斤,现在是93公斤了,所有人和我一样都全力以赴。

潘德龙:在进去之前,很多人都说趁这个机会去世博会看一看,我们定了一个规矩,在演出期间不能去看,演出结束了,最后一天你们去看,结果没有一个人去看,看不动了。

胡建:大场文化中心主任徐明福,第三天的时候他突然不出汗了,之后就病了,好在他们这个团是三天以后休息五天。

主持人:除了台前的演员,演出的成功更少不了幕后英雄,徐明福老师当时是“内外双栖”,既担任参演团队的领队,又在园区外组织“周周演”,您忙的过来吗?

徐明福:这次世博会演出可以说大场的任务比较重,当时区里搞了一个世博节目的选拔,我们的成绩比较好,后来是全市第一,成绩不错,团队演练的积极性也高,组织上区里名额有限,我们的舞蹈实际上应该是16个人,民乐也要26、27个人,压缩的工作就比较难做,而且我们这些节目都是原创的,舞蹈是《世博在我心》,民乐是《欢乐世博园》,但是总的感觉区里的组织工作比较好、比较细,所以下面我们的组织事情就好办一点。我们的任务一个是世博园区的,一个是世博外区的,还有一个是本区的,乐队实际上是最麻烦的,乐器很多,等我们正式接到通知,乐器全部要装箱、做清单,我们箱子还没有做,搬来搬去都是靠我们自己,没办法,我只好找了一家家具厂,算好各个乐器的尺寸,马上叫厂里加工。清单也要全部做好,不能搞错。还有一个在园区演出之前,星期三我要到园区的,要三天,星期一星期二马上就接了这个事情,原来我的计划是,原先这个节目单也是要参加演出的,一个是舞蹈一个是民乐,可是乐器不能拿出来,我考虑到演员又那么辛苦,所以星期一星期二马上就找了另外三、四个节目,包括音乐制作、节目单、车辆安排都在星期一星期二全部落实好,非常忙。

潘德龙:整个演出中大场任务最重,因为进世博园区一般是一个镇一个团队,他们是两个团队。还有参加世博合唱节我们宝山一共设100个中心舞台,他们有50个,进世博园区演出期间就他们一家正好轮到周周演,安排的时候我都不敢和他说。

徐明福:通过这次演出发现比原来平时演出要好很多,早上五点三刻发车,基本没有迟到的,很多早就来了。还要考虑演员,不能让他们太辛苦,所以早上发车的时间没有提前很多。还有回来的时间,因为回来宝山时间太长,我们就和办公室商量大场的地铁比较方便,所以有的时候回来我们都讲好自己坐地铁回来。他们有人说早上实在太累了,他们浦东有房子,这个事情实际上是很复杂的,看看很简单,早上进世博园区之前,他们要等在员工通道的外面,每天我们的工作是这样的,到了门口才发给他们信息,我早上等在那里帮他们的忙,一下车马上就手机联系,发给他们员工通道工作证,然后再进来,每天都这样。下面的团队这个事情也是要管的,一个是管工作证,还有这些人,准时要在宝山集中,回来也是一起回来。然后吃饭,看看很简单,我们一个团队二十几个人,吃饭的话万一你人找不到怎么办,吃饭要刷卡,工作证里有钱的,我们要把这些人全部叫齐排好队到食堂里去吃饭,然后就一刷二十几个人,看看很简单,实际上要全部照顾到这些人很辛苦。那么为什么说这次感觉比较好,每次演出前的晚上我们和他们讲明天要干什么事情,当天吃饭的话之前也要和他们讲好,几点钟吃饭碰头什么的,然后全部集中到一起。就我一个团队我觉得已经蛮烦了,所以我想区里这么多的团队,你不要看吃饭这么简单的问题,人不齐该怎么办。然后每次演出我们团队在上面,实际上我们可以在下面,下面很凉快,但是一到时间,我们都知道,要提前一刻钟或者半个小时做准备工作,然后上场,我们就在观众席里看他们演出,演出时你一走会感觉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样,下面的观众怎么样,后来就发现我们的观众里面可能国内的外省市的游客流动最多,我发现几个老外,他们坐在那里从开始到结束都不走,我觉得他们很有劲,可能我们到外国去看他们的节目也会觉得很有劲。因为世博会百年一遇,感觉收获很大,也锻炼了队伍,包括锻炼我们的组织能力。

主持人:我听下来觉得您这个领队是什么都要管的,是一个总管,一个好的领队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徐明福:我们只有一个领队,把其他的事情都管了,演员不管事就管演出,其他的后勤工作都是我们管掉了。

主持人:徐老师您担任领队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什么特别难忘的事情?

徐明福:就是热,超过四十度,很热。当时我有点害怕,因为都是年纪大的老人。舞蹈队的人年纪相对轻一点,而且天天在跳,身体好一点,乐队的话年纪大的可能要六七十岁,但是后来都坚持下来了。我们中间演出时,演员也有不舒服的,但是他们一般都不讲,我们舞蹈演员里有一个主角,他的手之前在家里面被汽车的车门把他的手指头弄骨折了,但是他演出没办法请假,然后他演出时人家以为他带了一个戒指,实际上不是的,是他骨折了,那个是钢板。

李旻:因为演员都政审过了,没办法换人。

徐明福:当时我们的演员和我提出来,因为有三个舞蹈,可能需要换人。准备了两套方案,我准备买门票,通过观众通道进去,后来这个方案没有被采取,因为他们都坚持了下来。但是一直担心,我们的舞蹈一天三场,一场跳三个,一天要跳九次,你说这么热的天,换衣服都来不及,这个事情真的是很辛苦。在上面晒晒太阳我都吃不消,一跳的话真的是很累。

主持人:李旻是负责演出的后勤保障和舞美,也是责任重大。我知道后勤保障有时候事情很琐碎吧?

李旻:就像前面胡馆长说的,这次我们文化馆每一个职工都是以能够参加世博这一系列活动感到光荣的。就我来说,我觉得前期进入世博园区滨江风情专场演出之前,后勤组和舞美组已经经受了一次考验,世博合唱节,当时是在我们进园区演出差不多大半个月前左右,7月21日,是全市18个区县每个区县抽调了100到200个人这样组成了一支合唱队,宝山区就是抽调了徐主任这边大场镇的一支合唱队,包括友谊路街道的合唱队,连着排演了五天,前面两天全市1800多人全部聚集在闵行体育馆进行排练,到了第三天我们就进了世博园区,后勤组就把它当做是我们进世博园区演出的一次演练,去熟悉一下。大家都知道进世博园区有很多规定,带什么东西从什么门进,什么东西不能带进去,要求都很严格的,一般的广场演出没有那么多要求的,我们就把这次世博合唱节当成了一次预演。基本合唱节三天进园区我们都是六点从宝山出发,我们上次为了照顾徐老师的队伍,配了两部车,一部车从宝山出发,还有一部车是我带的,每天到大场去接人,就等于每天是兵分两部车到世博园区,基本在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都进了园区,所以我们这次进世博园区等于是看到了一个空无一人的世博园,这个机会是很少的。我们7点半进世博园区以后,直接去世博演艺中心,到了位子以后就坐好,从早上8点钟坐到晚上11点,不能乱跑,然后每个区县就在每个区县各自的位置上坐好,我们吃饭、饮水都是统一的。经过了合唱节的演练,我想对我们后勤组这次进世博园区有了一个感性上的认识,在前期,我们在领导带领下进世博园区好几次,在现场勘察地形,包括向前面一个表演的区县讨教一下经验,关键是在进园区的线路问题上,进园区后哪里用餐、哪里用水、哪里有医疗救护点各方面,都做了了解。因为后勤工作很琐碎,必须要把所有的困难都事先想在前面,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所以回来之后我们后勤组和舞美组都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执行方案。考虑到这次进世博园区任务重,而且时间比较长,大家都比较辛苦,我们在后勤保障上给演员都发足了这些必备的东西,包括每人一个拉杆箱,给大家放演出服装,还给每个演员发了两件工作服,然后还发了一个水杯,因为那里不能带水进去,另外还给演员发了一条小毛巾,一套防暑用品,有人丹啊风油精啊之类的,把能够尽量想到的东西都尽量想到。正因有箱子,在进园区的线路上我们进行了设计,演出在志愿者广场,而世博园区在浦东这几个门当中最近进去的应该是上南路或者长青路,拉杆箱是不能从长青路走的,因为是一个团队,有六七十个人,要走4号门白莲泾走,要绕很大一个圈子,考虑到我们分了三个团,所以我们在制定进园路线的时候分成了两档,一档是几号几号要走白莲泾,一档是不拖行李箱的时候走长青路,我们把每天的线路都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行车线路。包括进园以后证件的管理,更衣室的分配,吃饭的话就像徐主任说的,我们所在的休息室是一个世博员工餐厅,也就是说不光是演员在里面吃,所有的志愿者、场馆工作人员都是在这里吃的,前期办证的时候潘老师是比较辛苦的,两百五十个人的演职员工作证,他都要填写很详细的情况登记表,然后经过公安机关层层政审筛选以后,这两百五十个人才能进去,再由世博局制一张证,一人一证,不管你去世博园区参加几次活动,你只能有一张证,这张证里包括你所有的个人信息。在团队进园的时候我们特地强调一定要一人一证,一般人进去是一张门票,我们进去是刷卡,然后在你后面会有一个大屏幕,把你的个人信息全部显示出来,包括你的照片,都会有公安在那边看,一旦发现你的证和你的人不对,马上就把你扣起来。世博园区在证件管理方面确实要求比较严格,我们也根据这一点制定了相应的证件、后勤方面的一些问题。就像前面馆长说的,觉得我们这些演员确实很不容易,他们真是抵住了诱惑,我举个例子,我们拖着行李箱这天是从白莲泾进去的,如果走过白莲泾的都知道,进去是日本馆,过去就是沙特馆,我们的演员进去看到的是空的日本馆、韩国馆、沙特馆,却不能进去。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工作人员辛苦点没什么,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演员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和他们说从哪里进,或者几点出发,或者不能带证参观,他们完全都做到了,在这一方面我感触很深。我们的后勤工作虽然琐碎,但是琐碎当中也能给这些演员提供他们需要的后勤服务,我觉得我们也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胡建:舞美组、后勤保障组应该说在这次园区演出的整个工作当中,是做出了贡献的。由于进世博园区的名额有限,我们尽量按照区领导的要求让每一个街镇都能多去一些人,所以说把他们的人员就压缩了。

李旻:只有六个人,后勤两个,舞美四个。在前期分工的时候我也和大家说,我们两个组才六个人,因为牵涉到后勤前期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踩点,包括演出过程中舞美有一个上下切换,特别这次民乐比较多,话筒切换、道具切换都比较多,音响还要操作,所以我说后勤这边有事大家就一起做后勤,舞美这边有事大家就一起做舞美,演出时我们后勤和舞美也就不分了,一起上去,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没有换班的。

胡建:舞美和后勤人员是最精干的,一共就六个人,但是六个人担负了所有道具的进出,所有音响的操作,同时还要应付突发事件,比如因为天气,机器突然热了,马上要采取措施,不然的话全坏在台上了。下面所有的供水、供饭、清洁、保洁,包括团队演出结束以后所有的安全都要进行检查。

主持人:舞美的话应该要比其他人要早到,晚走是吗?

李旻:因为东西要提早两天进园,世博园区所有的物流都是在每天凌晨12点以后才能进去的,等于那天8月8日凌晨我们就进去了,那天回到宝山是早上5点不到。因为物流车要进行安检,安检好后再开到我们这个地方,然后再把道具一件件搬到我们这个地方,为了让三个演出团队在取道具的时候方便,在活动部给我们的道具室里根据一团、两团、三团分开来放,我们这次是三个分团,第一分团是两天,前而后三,当中又是两个分团,等于四次拿道具,前前后后装箱要有四次。

胡建:另外还有一个做的比较好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剖面都有一个方案,而且我们还做了很多套预案。世博园区是这样的,上半夜12点以前它往外出东西,把所有的垃圾都清理掉,所有进来的12点以后,供给啊水啊食品啊,还有所有的道具啊器材啊,所以必须要呆到12点以后。

李旻:12点以后物流车也不一定能进来,世博园区每天晚上规定只能有这点车,我们那天特地六点钟就装箱,就是为了让这辆车能早点走早点排队,万一当天排不上的话等于还要往后拖一天。特别是到了第二个星期,第一分团第二批进去的那几天,第一个星期是高温,酷暑40度,第二个星期就是雷阵雨,而且强度非常大,所以每场演出结束大家都下去了,我们舞美组的人就留下来,要把舞台铺好,人家都不理解,又不下雨你们为什么铺,我们说这个雨随时随地会下来的,为了保证地板不湿保证下一场演出能够顺利进行,所以舞美组在每场演出结束后都留下来把舞台铺好。特别是有时候下午两点到三点这场演出结束好,三点到四点半当中隔一个半小时,我们看看天气不好,有时候就不到休息室去了,直接站在舞台边上,坐在那边,怕万一有什么紧急情况,可以随时救场。

胡建:淞南的《皮影舞》,大场的《世博在我心》都有翻滚动作和坐在地上的动作,地上全是水就没法坐,所以说必须要把它盖上,不然到时候就没法表演了。

主持人:九天的时间肯定是非常难忘的。

李旻:印象非常深刻,就像潘老师说的,虽然我们参加的大活动有很多,艺术节什么的,但是这个九天在世博园区我们大家确实是印象非常深刻。

胡建:每年几十个大活动,我们都做下来了,说实话,从艺术角度来说,留下的是遗憾,因为本身舞台艺术就是一个遗憾的艺术。但是这次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兴奋,是一种难忘。

李旻:最后一天演出结束,我们的演员全都撤掉了,我在和世博局的人把所有的物品都清点一下,多少箱子多少钥匙多少凳子,他要求每个房间几把凳子都要到位的,我们在休息当中可能有些凳子都移位了,这天晚上道具要出园,所以我们六个人都留下来和他们一起清理现场,打扫卫生,把桌子凳子都归位,全部弄完大概是晚上十点左右,整个园区出去看看也没什么人了,外面又挺热的,我们回到了下面的休息室,大家躺在那个长条凳上面,因为没别的地方坐,看着空无一人的休息室,回想这十天来,一下子心里都蛮舍不得的。大家都说再看看这边,以后世博还回来,但是这间休息室可能不会再来了。所以说,都觉得很留恋。

主持人:这次世博会,各区县都拿出了自己最满意的文艺作品在世博的舞台上展示,作为直接参与演出活动的人,你们觉得这次演出意义在哪里?或者说自己有些什么样的收获?

胡建:这个意义太重大了,大的有大的方面,小的有小的方面。百年世博百年一遇,我们能够加入到整个活动当中,而且直接体验世博现场,体验游客对整个世博的反映,在这一方面来说,我们收获是比较大的。

潘德龙:完成了百年一遇的历史使命。

胡建:类似这么大规格的活动,尽管我们年年搞艺术节,比这个要差的远了。作为个人来说,一生当中能够亲自体验世博,这个感觉和志愿者不一样,可以说是一件永世难忘的事情。我们40度上下坚持一个半小时,人家小白菜要一直在那里盯着,确实是不容易,那种责任感、自信感、对于世博的认识感的程度,我感觉是理解在思想中、融化在血液里,要不然他们坚持不下来。这是大的方面。从小的方面来说,能够感受这整个过程,快感是在过程当中产生的,而不是结束以后我们大家坐下来总结出的,过程当中是非常幸福的,解决掉一个一个问题,你会感受到一种荣耀感、成就感,一种自我欣赏感,同时也感觉到把我们的理想变成了现实,那种快感你想想看?这是我几十年来搞那么多活动的一种体会,最快乐的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一种幸福感,一种自我陶醉感,我不说是成就感。

潘德龙:体会不一样,真的。就说我吧,我觉得很高兴很高兴,这个成就感比我演了五百五十场的成就感还大。

胡建:这本身是一个档次比较高的活动,百年一遇的世博,这个是从大的方面来说的。从小的方面,整个过程给我们的收获体会是很大的,今天我们在这里谈了一个多小时,没有感觉到时间很长,大家都眉飞色舞的。

主持人:请大家每人用一句最想说的话,也可以是对世博的寄语,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网谈。

潘德龙:我觉得世博时间是有限的,但是世博的效应将是永恒的。

胡建:精彩世博,精彩人生吧。

李旻:我觉得这次参与世博活动,给了我一种比较崇高的责任,但是更给了我一份异于常人的幸运,因为我能够如此近距离地参与世博,所以我觉得是非常幸运的。

徐明福:世博对于我们的队伍,我觉得是一次锻炼。

主持人:谢谢各位参与本期的“我说世博”网谈,也感谢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世博的舞台增添了一抹亮色,展现了宝山的滨江风情,本期的网谈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