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目标:新开工和筹措1500万平方米,供应1150万平方米
今年,全市新开工和筹措的保障性住房总体目标为1500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约500万平方米,动迁安置房约8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2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总体供应量今年将达到1150万平方米。
昨天,在市政府召开的上海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全市18个区(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今年“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指标与具体目标任务。
18个区县签订责任书
落实国务院签约大会任务要求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特别是作为今年国务院一号文的新“国八条”的颁布,房地产市场调控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纳入了今年市政府的22项重点工作。
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所在区(县)昨日在市政府签订“2011年上海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管理,贯彻落实国务院签约大会对上海目标任务的要求。
根据上海“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要求,在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同时,今年本市还将加大保障性住房申请供应力度。廉租住房的准入标准将有较大幅度放宽,并根据申请家庭经济状况实施“分档补贴”,更好地解决廉租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的有机衔接问题。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供应工作,将先行在13个区全面推开,年内其余各区(县)也将全面启动。同时,经济适用住房的准入标准也会进一步放宽。公共租赁住房方面,各区(县)将积极建设筹措一批面向本区域保障对象供应的房源,有条件的工业园区等将继续建设发展单位租赁房。
此次目标责任书的签订,进一步强化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区为主”的建设机制,突出区政府在建设全过程的责任主体地位,并将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区县的年终考核。
经适房:500万平方米
13个区启动时间不晚于3月底
据市住房保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推进办常务副主任刘海生介绍,为确保开工500万平方米的目标,考虑到前期手续和动迁等不可预见因素,按近两年经验,今年实际安排经济适用住房开工计划约646万平方米,具体安排:宝山区163万平方米;闵行区123万平方米;浦东新区92万平方米;青浦区70万平方米;松江区78万平方米;嘉定区110万平方米;徐汇区10万平方米。
刘海生介绍说,在徐汇、闵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同意,本市10个中心城区和3个近郊区自2010年底起全面推开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供应工作,经各区预测,约有5万户家庭提出申请,预计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申请条件的在3万至4万户之间。因此目前已制定了市统筹房源调配供应计划,用于2011年上半年本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供应工作,具体项目包括浦东周浦、航头、三林;闵行浦江;松江泗泾;青浦华新、诸光路站;嘉定江桥、南翔;宝山顾村、庙行共康等10个基地20个项目。
据悉,今年先行启动的13个区,启动时间最迟不得晚于3月底。此外,其他的5个区(县)也将抓紧调查摸底、落实房源等,争取年内有实质性进展。
动迁房:800万平方米
实际开工计划约1038万平方米
据刘海生介绍,为确保开工800万平方米的目标,实际安排动迁安置房开工计划约1038万平方米(其中区级项目约400万平方米),具体安排:宝山区143万平方米;闵行区135万平方米;浦东新区176万平方米;青浦区74万平方米;松江区60万平方米;嘉定区40万平方米;奉贤区10万平方米。
刘海生介绍说,围绕供应600万平方米的目标,2011年市属动迁安置房供应计划根据各区上报动迁计划和房源需求情况,初步核定和预测约5万套、约380万平方米;区属动迁安置房的供应计划安排在350万平方米左右。
公租房:200万平方米
中心城区以面向社会为主
刘海生表示,全年安排建设和筹措公共租赁住房(含单位租赁房)200万平方米、4万套,供应50万平方米、1万套。其中,中心城区要以面向社会的公共租赁住房为主,郊区(县)可以单位租赁房为主。近期市政府还要专题研究,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筹措加大力度。
据悉,本市将大力推进房源建设筹措;抓紧建立运营机构,落实资金投入;及时启动市级统筹房源申请供应工作。
廉租房:新增2万户
符合条件的家庭“应保尽保”
刘海生说,内部为了自我加压,今年安排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2万户(总的原则是“应保尽保”),其中新增租金配租家庭1.2万户,新增实物配租家庭0.8万户(包括实物配租新机制完成0.4万户,公房租金减免及动拆迁转化0.4万户),新筹措廉租房源0.4万套。在房源筹措指标分解上,9个中心城区的房源筹措数量分为区自筹和市统筹两项,自筹和统筹的比例初步按1:1进行分解。
据悉,今年,市政府将大幅度放宽廉租准入标准,更好地解决廉租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的有机衔接问题,此外,还将改变单一的租金补贴方式,对不同经济状况的廉租家庭实行“分档补贴”。各区(县)将千方百计开拓渠道,收购、改建、配建、长期代理经租等,努力加大房源筹措力度,提高房源的适用适配性,增加实物配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