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解放上海、奔赴朝鲜前线,这位莘庄青年虽只活了26年,却“战绩彪炳”!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2020/06/04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3

幸遇指路人

1941年冬,中共地下党员陈正华(无锡人)奉命化名华介眉来到莘庄,在莘庄镇南的春申庙小学担任教师。1942年春,中共莘(庄)七(宝)区委成立,陈正华任书记,属中共青东工作委员会领导。

为了开展工作又隐蔽身份,陈正华调到莘庄镇北的西河浜小学执教,并出任伪娘娘乡公所文书、伪莘庄区公所办事员等职,逐步建立起广泛的社会人脉。

西河浜小学原为本地清末秀才张愚赓私塾,时有教工三人,规模不大,隐于乡间。

陈正华在西河浜小学组织的“青年读书会”,团结了一批本地青年。

本地十八岁青年张复兴(1924~1950),家境贫困,就此有了读书机会。他读书用功,成绩优异,加之年龄较大,十分机灵,很快赢得陈正华的重视,成为小助手。

1942年下半年,中共淞沪地委浦西工委书记陈振之及妻子李尚同、中共党员陆文杰、罗晓路等来西河浜隐蔽,分别担任乡爱民会长、民团教官、小学教师等职。西河浜随之成为淞沪地委联络站。张复兴又成为他们的小助手。

抗征军警

1943年9月29日,汪伪政府又下令随田赋带征军警米,规定不论产米区和非产米区,每亩一律征米一升五合。

本地农民不堪忍受,怨声载道,奋起开展抗征军警米斗争。同年冬季,隔离新桥乡农民八百余人合力捣毁了强收军米的民生米厂。

消息传来,娘娘乡农民也议论着如何抗征军警米,张复兴忙将信息报告给奉命刚到周家桥充当“华丰米店老板”的陈正华。陈正华闻讯,即回到西河浜,与中共地下党员陆文杰、罗晓路等研究决定组织本地农民开展抗征军警米斗争。

1944年11月20日,陈正华利用乡公所文书的身份,以保甲为单位进行串联,安排张复兴负责各处联络,从而组织起千余农民。

乡民们团结一致,揪来伪乡长黄添如带路,结队前往伪泗泾区公所请愿,抗议征收军警米。泗泾区伪区长慑于众怒难犯,只得当场答应缓征军警米。

在这次斗争中,张复兴和张德忠加入了共产党。

建立交通站

1945年1月,中共淞浦地委开辟了浦东至浦西的黄浦江秘密交通线,为了直接通达青东地区,决定将西河浜作为中转地。张复兴和张德忠自告奋勇担任浦西向导员,并在家中设立交通联络站,传递文件,接应战友,提供食宿。自1945年除夕之夜起,秘密交通线悄悄运行。

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新四军淞沪游击支队支队长顾复生率四十二人秘密渡过黄浦江,在西河浜休整后,顺利转移到青东地区。

4月5日(农历二月二十三日)夜,淞沪游击支队三个大队五百八十五人摸黑渡过黄浦江,陈正华、张复兴、张德忠等安排他们分散宿营在西河浜、彭家塘等地,顺利完成护送任务。

淞沪游击支队衡山大队和茅山中队在七宝、莘庄、新桥一带开展游击战时,在西河浜农民家中设战地医院,张复兴联系莘庄镇女医师徐毓秀前来医治伤病员。

转战千里路

1945年9月20日,陈正华、张复兴、张德忠等奉命随新四军淞沪游击支队北撤。从此,张复兴转战于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各地。

1947年2月,张复兴加入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师七团,历任连指导员、保卫干事等职。

1949年4月,张复兴随军渡过长江,参加解放上海战役。

4.jpg


张复兴返回家乡,没有脱下戎装。1950年10月,他奔赴朝鲜前线,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60师保卫干事。

抗美援朝第二次反击战役打得异常激烈,志愿军20军60师在长津湖土古里和下碣偶里之间地区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的美军第10军进行直接较量。张复兴经历了这场比“上甘岭”还要惨烈的生死决战。12月9日,在古土水阻击战中突遭敌机疯狂空袭,他不幸牺牲,时年仅二十六岁。

张复兴安葬在闵行区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