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洁芸
因为气候的原因,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常常以黄河为界。上海气候常年温润,少见冰雪,在这座南方城市,冬季运动项目一度是个陌生的体育名词。
但从2011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第一次亮相东方体育中心开始,“北冰南展”计划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大赛,遍布全市的高标准冰场,日渐增多的爱好者和正在完善的人才梯队建设,使上海成为了黄河以南的冰上运动中心。
原来略显遥远的冬季运动项目,在上海找到了自己的“新家”。
国际赛事孕育冰迷
2011年9月,刚举行完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东方体育中心“大变脸”,原来比赛用的标准泳池铺设并安装了固定的冰场设施。泳池变冰场,为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的成功举行,呈现了一座完美的赛场。
之后的三年,各个冬季项目的国际级比赛,成了东方体育中心的“常客”: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次承办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赛;2011年和2012年11月,连续两次举办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2012年11月,承办索契冬奥会冰球资格赛;2012年3月,成功举办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
近年来,接连承办国际滑联重要赛事,给各国的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012年,国际滑联提请上海申办201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明年,上海将迎来国际滑联所有项目中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这项锦标赛赛事。高端冰上赛事的轮番上演,让上海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冬季运动的魅力,上海的冰上运动爱好者也在逐步增多。
北冰南展落地生根
今年索契冬奥会期间,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的官员曾表示,中国的冬季项目推广和普及工作正在积极推进。黄河以南的上海,各个冬季项目在这里生根发芽,成为最鲜活的例子。
国际滑联官员认为:以前冰上项目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如结冰的湖泊、河流等。不过,从世界趋势看,冰上运动正逐步走向室内。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国家,都建有规模可观的室内冰场。上海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开展冰上运动大有可为。
如今,上海拥有4个世界一流的冰场,分别为东方体育中心“海上王冠”体育馆、世博演艺中心、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和冬奥会冠军杨扬参与的浦东三林社区体育中心。此外,还有7片长年冰冻的室内冰场,举办以青少年为主的群众性小型冰上赛事,包括市冰壶锦标赛、冰球公开赛和花样滑冰锦标赛等,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参与。从冰上项目入手,上海初步实现冬季运动项目的落地生根。
今年春节,东方体育中心举办的“上海市民迎春大练冰”活动,吸引了大量上海市民参与。
体教结合培育人才
有高规格的国际赛事,一流的场地设施,更要有自己的冬季项目选手。这是承办国际赛事之初,上海对于冬季运动项目的“期待”。
梦想即将照进现实:在2016年全国冬运会上,由上海培养的青少年选手将参加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和冰球比赛,争取在奖牌上取得突破;在2018年冬奥会上,力争出现上海运动员的身影。
上海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这几年冬季项目在青少年推广方面有所收获。2012年12月,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完成了三方共建上海女子冰壶队。去年,上海外贸大学女子冰壶队代表中国大学生,第一次参加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冰壶比赛。同时,依托徐汇区、松江区、静安区建立冰壶后备梯队,在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开展业余训练,初步形成了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一条龙”的青少年冰壶课余训练体系。冬季项目已经在上海校园“全面开花”,成为了孩子们又一喜闻乐见的新运动。此外,依托沪上4家滑冰俱乐部的培养和选材,不少新苗脱颖而出。在今年的上海市运动会上,冰壶和花样滑冰也将列入青少年组正式比赛项目。
国际滑联一位官员也期待着:“总有一天,上海的孩子也能参加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