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脚步铿锵有力 沪叶两地情深意长—上海对口支援叶城工作综述

来源:叶城零距离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3

自2010新一轮援疆大幕启动以来,上海与叶城这两个相隔5千公里的城市便心手相连、携手同行。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将自己的奉献足迹深深地印刻在叶城大地上,全部工作往实处做、往深处做、往各族群众心坎上做;一个个惠民生、强基础、促发展的援疆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一方,产业援疆、民生援疆、教育援疆、卫生援疆、人才援疆等方面的成果似温润的春雨普惠着叶城县55万各族儿女,让昆仑第一城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从“硬件”到“软件”夯实基础

“今天的叶城,借着上海援建的强劲势头,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社会管理明显提升、各族群众生活明显改善”说起援疆工作,叶城县不少干部和群众不禁感叹起身边的显著变化。

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倾力和无私帮助下,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主动配合,积极协作,沪叶两地齐心协力推进对口援叶工作,聚焦就业、教育、民生、基层、基础等领域,投入援疆资金26.7亿元,完成援建项目142个。

在依提木孔乡20村玫瑰园2号小区艾尼瓦尔的家中,笔者看到,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客厅宽敞明亮,卧室、厨房、卫生间布局合理,整个房屋装修的风格极具民族特色。艾尼瓦尔说:“去年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申请建设了安居房,中央和自治区补助18500元,这次又援助了1万元,再加上银行提供的3万贴息贷款,我自己仅出了1万元,就建好了100平方米的安居房,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天美梦成真了,上海援疆的东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

上海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疆工作的重点和出发点,投入15.1亿元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新农村建设等工程项目,并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大对农牧业产业项目扶持力度,新建了万头生猪、千万只(羽)家禽标准化养殖园,完成设施农业标准化改造;投资打造了宗郎灵泉、锡提亚迷城、坡陇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就业、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等社会事业,规划建设了民政园区、教育文化科技展示中心、电视台演播大厅;新建了叶城县**尔医医院,为人民医院投入高端设备,改善基础乡镇卫生院设备、设施等;实施了就业补贴、双语教育培训、“三降一提高”免费婚检等项目,这一系列民生项目成为各族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一大批群众从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配套齐全的新居,走上了干净平坦的柏油路,喝上了健康卫生的自来水,改善了简陋的学习环境,在家门口享受现代医疗服务,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逐步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

不仅如此,上海通过援叶这个大平台,大力推广创新思路、先进文化、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等先进理念,触动、带动叶城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工作突破,为叶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上海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750万元,邀请规划专家先后10多次到叶城指导规划工作,完成各类城乡规划41项,其中叶城县城市总体规划荣获上海市规划行业专家评审优秀奖,让“软、硬实力”的提升在叶城赢得了“硬效果”。

从“输血”到“造血”促进发展

上海市坚持产业为重,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工作思路,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深入推进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发展,改变以往“授人以鱼”的援疆模式,在“造血”上下功夫,为叶城县的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不断注入了新动力。

在上海援建的叶城县民族特色产业孵化中心,一项鼓励当地妇女参与的“靓丽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孜拉乐服装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各具民族特色的长裙、漂亮的花帽、工艺独特的手提包等让人眼花缭乱。老板**尼沙?吐鲁甫高兴地让上海客人观摩几台上海援助的烫衣机、制衣机等。“代我谢谢上海的人们!”在他的公司里,有35名当地女工,平常的工作就是制作校服、民族服装和花帽等,生意非常不错,不仅供可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还利用网络平台开了微店。

“这里是三年免费使用场地,第四年收一半租金,对我们这些小型企业实在是好消息。”**尼沙?吐鲁甫笑着说,如今的月收入可以达到两三万元,在这里工作的女工们也能拿到1800到2000元的工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家住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的阿瓦古丽?买买提,每天都会去村委会大院剥核桃,和她一起的还有50多位同村的妇女和老人,大家用手工剥核桃器把核桃仁取出来,按品质初步分类。随后,核桃仁被运往几公里外的一家食品饮料厂进行专业加工。这份工作每天能为这些村民带来人均五六十元的纯收益。

这家以生产核桃乳为主的公司是上海援疆支持企业。公司总经理安家良介绍,“1+N+X”产业模式是上海援疆根据当地特点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即依托1家龙头企业从事深加工,建立若干“卫星工厂”从事专业加工,再设立农业合作社初加工,而且为公司提供了贷款担保,支持研制新产品,在一些乡镇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引入核桃专业加工设备。今年,公司将新建8个卫星工厂,并加大和当地一些合作社的合作力度,预计今年可吸纳1000名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让村民进厂不离乡,实现精准脱贫。

将村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这是企业给当地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艾素尔艾力?玉素甫在叶城县工业园区的一家照明公司工作4年,目前年收入4万元左右。因就近就业,工作的同时他还能照顾生病的妻子。在公司工作几年之后,他盖起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还清了银行的贷款,生活已经有了新的模样。

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指挥长、叶城县委副书记胡广表示,根据产业定位和招商引资需求,2017年我们主动与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四川乃至全国各地的20多家企业接洽商谈,引入叶阳电气制造、赛德电气制造、龙盛生物科技、广州承昌服饰4家企业落户叶城,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标准厂房、卫星工厂等建设,筑巢引凤,撬动更多资源投入新疆、投资叶城,放大产业援疆效应。目前,叶城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43家,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0997人。

从“引智”到“育人”增强后劲

人才援疆一直是上海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上海市根据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产业发展、行政服务、专业技术、企业管理等领域人才紧缺实际,积极开展柔性人才援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师傅带、就近学”等多种形式,提高现有人才、引进和培养急需人才、储备长远人才,为叶城县跨越发展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先后选派114余名援疆干部、人才到叶城县挂职和支教、支医,他们为叶城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同时,从叶城选派1738名干部、933名未就业大学生毕业赴上海培训、挂职,构建了“两地培训、双向挂职”的人才交流格局。广大援疆干部人才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发挥自身岗位作用和专业特长,毫无保留地传技授艺,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骨干。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叶城县第一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以快板的形式表演《三字经》,幼儿园老师说,园里通过双语教育和“韬图汉语动漫教程”,让大家掌握和运用国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海在教师、教学、教研三方面,精准发力,打出了双语教育的“组合拳”,在少数民族教育中融入了“上海元素”。2014年开始,上海韬图动漫汉语教程试点工作正式列入上海教育援疆项目。2017年上半年,叶城县5所幼儿园、10个教学班的500余名学生中开展“欢飞乐幼儿园汉语能力发展动漫教程”试点推广。112所小学、1007个教学班的38765名学生,开展韬图汉语动漫教程,占全县小学双语班的77.72%。

2017年3月11日,叶城二中成立“名师工作室”,建立两地三校联动机制,与喀什实验学校、喀什六中深入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更加注重用有趣新颖的情景模式解释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开启了全新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援疆教师还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管理模式,他们上课时采用的启发式、讨论辩论式、分组分层式等较先进的教学方式,极大提升了叶城县教学管理水平。

“上海市卫生医疗系统‘组团式’援疆,立足‘传帮带’,为叶城培养了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叶城县卫生系统党委书记姜立志说。近年来,上海宝山区卫计委选派优秀专家24名分6批来叶开展援疆工作,他们深入调研,摸清底细,了解疾控、妇保、儿保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导50余项业务,开展新技术5种,技术更新6种,参与手术三百余例,多次参与危重病人抢救。有一名40多岁**尔病人,经过两次手术都没能解决病痛,直到遇见第八批援疆医生周远航。通过深部穿刺引流,终于解决了病人的梗阻问题,手到病除。周远航也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他还常带领年轻医师,开展诸如腹腔镜等新技术,三年援疆期间成功带出一批“徒弟”。

据了解,自2010年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向叶城县启动实施各类干部人才援疆项目7个,累计投入援疆资金7662万元,培训各类干部人才2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