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德 知行至善——宝山区大力推进市民修身行动

来源:宝山报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4

自去年市文明委发布《关于开展市民修身行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实施意见》以来,宝山广泛开展“中国梦·申城美·修身行”主题系列活动,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区教育局聚焦“乐学讲堂”修身阵地、区文广局打造“艺术修身导赏活动”品牌、区总工会创新“互联网+”修身模式开展“幸福宝山路 文明修身行”主题健康走活动、大场镇的非遗传习、顾村镇的诗歌文化、罗店镇的全民修身行、月浦镇的六大行动、友谊路街道的内心外形同提升、吴淞街道的修身向善行……形成了人人可修身、时时可修身、处处可修身的火热场面,努力打造“修身养德、知行至善”工作品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市民修身价值取向

熟悉的榜样,最容易学习;身边的典型,最容易感人。随着感动宝山人物和宝山好人等主题活动的持续开展,一个个鲜活人物、一件件身边事迹,感染宝山市民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修养,近年来,全国文明家庭、中国好人、各类精神文明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今年宝山继续开展第二届“人人做好人、人人评好人、人人赞好人”主题活动,并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做到月月有专场,月月有发布。同时,建立宝山区“关爱好心人”专项资金,落实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扶相关具体措施,在全社会形成“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在滨江大地汇聚起见贤思齐的强大正能量。

加快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彰显志愿服务魅力,让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宝山蔚然成风。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注册志愿者数243093名,活跃志愿者数79669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1107个、志愿服务项目9063个,志愿服务累计3243万小时,各项数据都位列全市前茅。其中“失智症友好大使团队”项目,“运用心理剧在社区进行家庭美德服务”项目等等,各具特色、亮点纷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努力打造“红色爱国”、“蓝色公益”、“绿色生态”、“橙色创新”,宝山“四色德育”特色品牌。坚持开展中小学生“道德实践风尚人物奖(美德少年)”评选工作,并将先进事迹制作成微视频,在各类媒体中广泛宣传报道,激发道德自觉。组织学生走进海军基地,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国际民间艺术馆、河口科技馆等。积极融入宝山龙船习俗、彩灯、十字绣制作和沪剧等地域文化传承,成立多种怡情益智的校内兴趣社团,并结合举办“中华优秀文化主题月”、“名家进校园”、“中华经典诵读”、“童谣传唱”等系列活动,形成“一校一品”项目50余项,在未成年人兴趣发展中浸润德育。

“三个一”工程夯实市民修身基础

“护照”是一种大家更容易接受的记录方式,宝山正在将科普护照移植到市民修身行动系列,并扩大学生受益群体。文明办与总工会等单位牵头举办的“幸福宝山路、文明修身行”活动,将特别采用了电子护照的形式。市民通过APP注册电子护照,用手机在网上参与修身健康跑,并在线上电子地图中参与虚拟修身场馆的参观学习,回答市民修身知识趣味题,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宝山人文历史、普及科普文化。同时,爱心企业认捐参与者的跑步数,让每一名参与者充分感受到自己每跑一步都是在为社会做慈善事业的莫大荣誉感。

联合区教育局、区文广局、区司法局等单位,编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读本,汇编制作《德润滨江 善行宝山》、《乡土情》、《法眼看“怪”》等系列教材,形成一套市民修身丛书,打造具有宝山地域特色的市民修身文化。梳理汇总近年来宝山道德典型的先进事迹,制作的《2011—2016年宝山区道德模范典型人物事迹汇编》,在广大市民中形成很好反响。

依托道德讲堂、东方讲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载体和阵地,开展传统文化、生活礼仪等内容的修身培训。文明办与文广局共同创新推出的“百场市民修身艺术导赏课堂”,内容涵盖音乐、美术、文学等7大艺术门类,参与市民5万多人次,让市民更近距离乐享文化盛宴,在艺术熏陶中不断提升幸福感。道德讲堂第一讲邀请市文明办曾崇信老师在大场讲授孔子文化,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开设系列沙龙,张庙街道邀请舞蹈家黄豆豆指导市民文化活动,庙行镇邀请燕子姐姐现场演绎童话故事……各种培训深入民间、走进群众,逐渐成为宝山群众的日常生活方式。

八大行动举措创新市民修身载体

围绕全市道路交通大整治行动,坚持每月25日开展文明交通广场宣传和“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等实践活动。向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发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要从我做起”倡议书并通过网络、微信等媒介引导市民移风易俗。以“新七不”规范主题宣传为重点,深化“除陋习有素养行文明”专项整治。组织“新七不”规范主题宣传纳凉晚会200余场,提高市民对“新七不”规范的知晓度。广泛宣传《上海市民文明居住行为规范》,有效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