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奋战在码头一线的共产党员,施海威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36小时的坚守
邮轮在海上航行,容易受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航班延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有带头人的身影,每当港口发生突发事件时,施海威都冲锋在前,快速反应,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带领群众一起接受大客流、游客长时间滞港等种种考验,用“领航人”的力量守护住港口安全和服务的各个关键环节。
记得今年5月11日,由于长江口水上事故,航道临时关闭,“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号”、“歌诗达·赛琳娜号”、“天海新世纪号”3艘邮轮积压长江口。然而就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施海威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带头加班。由于几艘邮轮停靠港口时已接近凌晨,船上的用水、电力补给告急,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施海威通宵达旦,为邮轮加水、插电。5时,游客们还在睡梦中,他又为保障白天邮轮港区的水电系统运作正常,顾不上休息,赶忙对所有电器进行检修、调试。36个小时紧急处理的时间内,他只眯了三四个小时,临下班时,顶着黑眼圈、脸色蜡黄蜡黄,但施海威说“特殊时刻,就需要党员冲在前面,带领团队和群众一起攻克难关。”在多个部门共同努力下,造成延误的3艘邮轮顺利完成出入境通关作业,当天创下了邮轮港单日接待出入境游客量新高:1.7万人次。
带头创新打造绿色港口
自开港以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累计接靠国际邮轮1400多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达750万人次,成为亚太第一、世界第四的国际邮轮母港。然而,在“大客流”的背景下,每天产生能源物资消耗特别是电力也是极其庞大的。
“党员应该带头创新,挑战不可能,提升服务质量。”为配合公司在“十三五”期间打造绿色港口,建设成一流国际母港,在施海威带头创新下,港口研究设计了整体控制法—严控电耗科学管理。他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天气预报和靠泊船量,运用分析预测法、整体控制法科学预测MD流量,全年精确预测了每月的最高用电功率,使其都控制在申报流量线上下范围内,避免了超量罚款的情况。他还加强客运楼内用电设备控制、利用中央空调水冷特点提前关闭主机等方式,有效地降低了电量消耗,减少了公司的用电成本支出。自从他提出的这个创新管理实施以来,降幅分别为单船18.59%,单日10.79%,单船和单日节约支出分别为4009.91元和2773.07元。按靠泊日计算,全年实际电费支出节约375662.88元,剔除施工用电的电费,全年电费支出节约590663.18元。大大提高公司的供、用电管理水平,使公司更加安全、经济、合理地供用电,更好地提高公司整体经济效益。
用责任诠释敬业奉献
一年到头施海威几乎每天在码头奔走。每一次邮轮停靠前后,都要一遍遍检查水电设备,在客运楼里来来**走动,巡查安全隐患。对他来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港口安全运行,引发游客不满。”
去年一月,根据中央气象台气象预告,22号、23号两天有寒潮蓝色预警,本市最低温度可达零下10℃左右,沿海地区有7—8级大风,甚至有暴雪降临。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降雪天气,对地处长江口的邮轮港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考验。正恰两天正逢两船同靠及大型邮轮海洋量子号靠泊,面对如此严峻的天气,施海威带领班组成员提前做好万全准备,包括督促各船舶、趸船做好防寒工作,保障水、电的正常供应,提供水电防冻预案,将客运楼空调系统于21日前全部用海胶棉包住等等。在寒冷的天气中,他充满热情、恪尽职守,始终坚持在作业第一线,为码头度过严寒天气的考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