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新宝山——盛世盛会大家谈】绿水青山惠民生

来源:上海宝山政府门户网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2

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来宝山调研时视察地之一是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他看到滨江湿地、水草茵茵,非常高兴,边走边说:“滨江地区是宝山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机遇,沿岸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要准确定位、做好规划、加强协调,岸线开发一定能成为未来宝山发展的亮点。”。

近年来,宝山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作理念,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城乡统筹、管建并举,补短板、治顽症、守底线,城市功能和生态风貌显著提升。也正如党的十九大代表、区委书记汪泓10月19日在人民日报《进入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解读报告专栏中所说:这些年,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美好环境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转变理念,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频共振”。

秋风徐来,桂香醉人。行走在宝山,树木葱郁、碧水清幽,老百姓们欣喜地感受着身边环境的悄然变化:家门口的河流有河长守护了,身边的绿地多了,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流行……生态宝山,已经成为宝山一张亮眼的新名片。

变生态短板为生态优势,宝山的变化翻天覆地

2016年8月,获国家林业局批准,炮台湾被正式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连同“十二五”期间新建的宝山滨江公园,依江而立,串起了宝山的滨江岸线,看白鹭飞翔,看江水起落,看邮轮出港,这里已然成为宝山市民亲近长江、触摸自然的独特之地。

上世纪60年代,用废钢渣陆续回填形成的“炮台山”,曾是小生产、小加工、小经营的聚集地,市容脏乱差,生态环境堪忧。“后来经过多次协商,我们和部队达成协议,通过租地的形式来开发建设湿地森林公园”,区绿化市容局局长徐荣森这样介绍:“在开发中,我们紧扣习总书记的要求,把得天独厚的江海河口宏伟奇观和人文资源充分结合,突出“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的理念,先后建设完成公园一、二期项目,不仅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还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的变化只是宝山生态转变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在空间上协调发展、在时间上持续发展,宝山区委、区政府着眼辖区悠久的历史、荟萃的人文资源、优美的三江风光和深厚的经济底蕴,努力把生态短板变成生态优势,把生态优势再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逐步探索走出一条创新创意创业相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相协调的发展道路。宝山的“宝”,已从厚实的工业基础转变成优异的人文自然环境;宝山的“山”,已从钢山铁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绿地面积达到5182.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森林覆盖率15%,超出全市平均水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PM2.5平均浓度等指标持续改善,区域降尘量同比“十一五”末下降48%,重污染行业整体退出宝山,100多个烟囱悄悄倒下……“一天要吃三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的宝山谚语已经彻底成为过去。

不仅如此,宝山各区域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钢渣回填的炮台山,改造成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4A级景区炮台湾湿地公园;长航的一个客货滚装码头,华丽蜕变亚洲第一、世界前四的邮轮枢纽港——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打造邮轮经济全产业链,开启上海、中国乃至亚洲邮轮停靠的“大船时代”;上港十四区集装箱码头逐步展现出“水岸联动、港城融合”的上海长滩风貌;吴淞工业区向产城融合、生态改善的城市副中心转型;宝武600万吨钢去产能工作全面完成;南大地区即将转型成为生机勃勃的生态型城市生活地。除此之外,顾村公园的烂漫樱花,罗店古镇的小桥流水,美兰湖的午后时光,闻道园的古香古韵,宝山寺的唐韵古刹,中成智谷的海派创意等,成为独具宝山特色的著名景点,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认可。宝山,曾经的重工业基地华丽转身“逆袭”为市民游客的向往之地。

加快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让老百姓得福利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宝山区不断加快生态绿化建设。五年间,“一环、五园、六脉、多点”的绿地框架基本建成。老百姓对生态改善的最直观感受,就是望得见绿、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清晨,阳光暖暖地撒向宝山大地,从炮***家湿地公园到滨江公园的绿道上,不时可见三三两两跑步健身者的身影,“我们都喜欢来这里跑步,这里空气好,风景也好。”健身者们对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经过十多年努力,宝山区环区绿色生态步道已贯通全境,串联城镇、河流、民宅、农田,连接河边堤岸、公园绿带、大型公共绿地、运河和外环线绿带等,形成了大型区域生态生活圈。

“春赏樱、夏看荷、秋闻桂、冬观梅”,上海城市最大的郊野公园——顾村公园以四季景观吸引中外游客1351余万人次;连续七年举办“上海樱花节”,连年打破游园记录,单日客流量最高达18.8万人。罗溪公园、共和公园和友谊公园成功创建四星级公园、炮台湾公园和顾村公园成功创建五星级公园及国家4A级景区。走进宝山城区,处处可见树影婆娑、鸟语花香。88座街心花园与街头不时出现的花卉景观令人赏心悦目,百姓“开窗望绿”、“出门见绿”成为现实,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时值水稻收割季节,若是驾车从沪太公路经过,远远望去,一片金黄色的秋收景象;要是走进这个上海北端的小镇罗泾,干净的河道和整洁的市容环境,更是让人心旷神怡。罗泾镇地处长江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清澈,地产农产品丰富,“宝农34”稻米、长江蟹连年获金奖。今年以来,罗泾镇聚焦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小镇,形成“春踏青、夏纳荫、秋尝鲜、冬观景”特色,近期已或批准为全国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从罗泾镇花红村村民陆老伯家里的宅基地走出去500米,曾有一家电镀厂,“可现在你再来看看,房子后面的河道漂亮得不得了,村里还修了塑胶步道,孩子们现在是回来了都不肯走,暑假更是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背后是深沉的民生情怀。宝山区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脚步不断加快,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城中村”改造、探索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张庙街道打出“拆、建、管、帮”组合拳,绿地、停车等“十小工程”大幅改善小区环境,18万百姓从中受益。罗店镇获评中国绿色生态文化示范镇,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启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申报。

让老百姓在生态建设中受益,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实践。

“破”、“立”并举,环境综合整治纵深推进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宝山区紧盯城市发展短板,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曾经皮革工厂林立、废气污水不绝的宝山南大地区,如今已是一片绿地。曾经藏污纳垢的厂中村、城中村,已经悉数消失。随着30公顷的南大地区一期绿地建成,昔日污染重地开始绿树成荫,附近的居民三三两两地漫步其中。这只是宝山加大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在去年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500余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全区再拆除违法建筑1500万平方米,完成年初目标的187.5%,总量位列全市第二。

“五违四必”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宝山强势推进,区相关职能部门及各街镇(园区)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协同配合、合力攻坚。近年来,通过整治,宝山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096.1万平方米,清理违法用地5080.1亩,取缔违法经营户2931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5793个。

目前,宝山“五违四必”市级整治地块已顺利通过验收,一处处曾经藏污纳垢、混乱扰人的违建地块已不见踪影。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增绿、拆违添景、拆违改造,一个个围绕整治地块的改建项目正在上马。真正要把腾出来的地还给周边百姓,就要做好“破”与“立”的无缝对接。昔日脏乱差的沪太石材市场,如今已成了环境怡人的大华朗香公园,占地5.7平方公里南大生态区整体开发也正在加快推进。未来,2.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肺”,由外环绿带和沪嘉生态廊道组成的生态保护圈,将成为上海城市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大生态区将打造成为上海中心城北部生态保护圈、多元化的居住社区、复合型产业基地,建成居住、商务、商办、环境、交通协调发展的大型生态宜居城市综合功能区。

“黑、粗、旧、堵”的老宝山正在脱胎换骨,“绿、精、新、顺”的新宝山呼之欲出。

转变区域发展模式,打造绿色宜居家园

“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宝山区在环保治理、绿色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从根本上转变区域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以邮轮旅游为载体、以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博旅游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岸更洁的绿色家园。

近年来,宝山区统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改善区域发展“大环境”。关停调整“三高一低”企业,“104”工业区外造纸、电镀、水泥、冶炼等四大重污染行业整体退出宝山。占地26平方公里的吴淞工业区从各色废气“五龙飞舞”的重污染工业区向产城融合、生态改善的城市副中心转型,宝武600万吨钢去产能工作全面完成,一大批整体转型项目陆续启动,建成投用节能环保园、吴淞口创业园、半岛1919、中成智谷等多个项目,其中上海玻璃博物馆,被誉为中国最不容错过的三大博物馆之一。近期,上大美院已正式入驻吴淞工业区不锈钢地块。与华谊、申能、中铝等区域内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宝山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能源创新中心、中铝创业梦工厂等转型项目,为整个园区转型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

去年以来,宝山区对接中央环保督察,全力推进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整顿,4874家企业全部清理整治完毕,其中淘汰关闭2212家。近五年,宝山综合能源消费总量逐年递减,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连续五年居全市首位、等级“优秀”。环境空气优良率、PM2.5平均浓度等指标持续改善,区域降尘量累计下降48%。

傍晚时分,顾村镇的盛宅浜,是散步者的聚集地。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动,时有白鹭飞起,河边的绿地已成为它们的家。曾经,这里河道淤积,岸边垃圾随处可见,河边臭味让人避之不及,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劣五类河道,被市环保部门纳入第一批黑臭河道整治范围。如今来到盛宅浜,水清岸绿,各类花草植物十分抓人眼球。沿河的仿木桩、观景平台、栈桥、景观步道等,平添了几分休闲之意。到河边散步、钓鱼已成村民生活的一大乐事,“没想到本来臭烘烘的地方,现在变得这么好。” 

今年,宝山区通过现场排摸、卫星遥感、水质监测等手段,分三批排查出了杨泾、盛宅浜、向阳河等221条需要整治的城乡中小河道,通过水岸联动、雨污分流、截污纳管等措施,目前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区水务局局长李强表示:“水务作为民生基础工作,我们要重点推进中小河道整治,确保河长制全覆盖,在水务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凝心聚力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近年来,宝山区围绕建设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环境,标本兼治,全面发力河道环境治理,实现骨干河道整治率80%,全面落实“河长制”,启用“河长微信直通车”,及时处置难点问题。作为盛宅浜一级河长,顾村镇镇长沈强说:“除不定期巡河外,我们还要求镇里相关人员用无人机逐个点位、不同角度进行河道拍摄,确保点位无遗漏。问题一经发现,立即解决。”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宝山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坚持水岸联动协同作战,开展沿河违法行为专项执法,对环保违法违规项目采取“休克式疗法”,7个规模化奶牛场和1个养猪场全部关停。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敷设二级管网38公里、纳管点污染源791家、改造雨污混接点1624个;92条段50公里中小河道轮疏、16条示范河段全面建设。

未来,宝山将继续走好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绿色生态型、循环经济型的发展道路,到2020年将新增各类绿地5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人均公园绿地12.4平方米,森林覆盖率15.5%,累计建成100座以上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和休憩绿地,基本消除500米服务半径盲区;累计建成100座3000平方米以下的街心花园,提高居民的绿色感受度;培育100条区级林荫大道,健全城市绿廊体系;还将对100棵古树名木进行重点保护等等,宝山将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