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宝山,落英缤纷,层林尽染。走在上海吴淞炮***家湿地公园的木栈道上,白鹭飞翔,海天一色的景色美不胜收。
这样的美景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赞叹。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来宝山调研时视察了吴淞炮***家湿地公园。他看到滨江湿地、水草茵茵,非常高兴,边走边叮嘱随行者:“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宝山将钢渣堆场改建为湿地公园,做的很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宝山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优化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生态短板变成生态优势
许多人还记得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原来的境况:钢渣回填形成炮台山,边上是小生产、小加工、小经营的聚集地,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市容环境脏乱差。就是在这样一块脏乱差的原地上,如今是一座游人如织的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还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在公园内建设了全国首家以河口科技为主题的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形成了森林和湿地两大特色景观。同时,公园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具备了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功能。
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的变化只是宝山生态转变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宝山在空间上协调发展、在时间上持续发展,着眼悠久的历史、荟萃的人文资源、优美的三江风光和深厚的经济底蕴,努力把生态短板变成生态优势,把生态优势再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逐步探索走出一条创新创意创业相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相协调的发展道路。宝山的“宝”,已从厚实的工业基础转变成优异的人文自然环境;宝山的“山”,正从钢山铁山变成绿水青山。
绿地面积达到5182.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率达到43%,森林覆盖率达到15%,超出全市平均水平。宝山各区域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钢渣回填的炮台山,改造成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4A级景区炮台湾湿地公园;长航的一个客货滚装码头,华丽蜕变亚洲第一、世界前四的邮轮枢纽港——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港十四区集装箱装卸和堆放的生产码头区域,逐步展现出“水岸联动、港城融合”的长滩风貌;吴淞工业区从各色废气“五龙飞舞”的重污染工业区向产城融合、生态改善的城市副中心转型;沪上皮革、化工企业的集聚地、曾是国家环保网格黑色色块的南大地区,曾经藏污纳垢的厂中村、城中村,已经悉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2.5平方公里的整体城市绿肺、高品质的动迁安置房,以及即将崛起的休闲商务区,已成为生机勃勃的生态型城市生活胜地。除此之外,邮轮港的天水合一,顾村公园的烂漫樱花,罗店古镇的小桥流水,美兰湖的午后时光,闻道园的古香古韵,宝山寺的唐韵古刹,中成智谷的海派创意等,成为独具宝山特色的著名景点,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认可。曾以重工业名扬天下的上海宝山,华丽转身“逆袭”为市民游客的向往之地。
生态绿化建设步伐加快
走进外环线林带丰翔路段绿道,只见这里溪水潺潺、曲径通幽。林带内树木夹道成荫,宽阔的草坪上,满是金黄的落叶,连同清澈的河水,和偶然略过的鸟儿,空气中尽是树木花草的芳香,让人觉得这里彷如世外桃源。颇有几分《桃花源记》中所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的韵味。作为市级示范性绿道,穿行在这条绿道上,不仅可以欣赏到天然的生态美景,更是可以领略宝山的历史文化。这里有着上海仅有的10座烽火墩之一的大场秦家店烽墩,凸显了宝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宝山实施“123”生态绿化工程(即建设万米墙体绿化;打造十大特色城市公园、建设十幅大型休憩绿地;改建百个市民街心花园、培育百条景观林荫道路、保护百棵百年古树名木),基本建成“一环、五园、六脉、多点”的绿地框架。
而这其中的“一环”即环区而建的宝山绿道。规划建成100公里的市区级绿道,宛如一条绿色的项链镶嵌在宝山大地上,春华秋实,四季有景。2005年,本区开建上海市第一条100多公里的环区绿色生态步道,贯通全境,串联城镇、河流、民宅、农田,连接河边堤岸、公园绿带、大型公共绿地、运河和外环线绿带等,形成大型区域生态生活圈。 “五园”:结合顾村地区规划,提高外环林带建设标准,建成了4.3平方公里的顾村公园,连续七年举办顾村公园“上海樱花节”,连年打破游园记录,单日客流量最高达18.8万人,“春赏樱、夏看荷、秋闻桂、冬观梅”的四季景观吸引中外游客1351余万人次。成功创建罗溪公园、共和公园和友谊公园为四星级公园、炮台湾公园和顾村公园为五星级公园及国家4A级景区,炮台湾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六脉”:建设了自南向北的外环、郊环防护景观隔离带和宝山工业园区景观隔离带,自西向东的外环切线护城隔离带、绿心沿线沪太路东侧南北延伸景观林带和蕰川路两侧生态防护隔离带等“三纵三横”6条生态廊道。 “多点”:在全区各居民区、商业商圈附近,实施“一纵三横多点”花卉景观工程,并建成了88座街心花园,点靓宝山城区,百姓“开窗望绿”、“出门见绿”成为现实,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走进呼玛二村,小花园里一群老年人边晒着太阳,边聊着天。他们说,这里原来又脏又乱,蚊蝇滋生。现在经过改造,成了居民们欢迎的休憩之地。
为了让老百姓住得更舒服,本区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紧盯城市发展短板,开启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先行完成张庙街道5平方公里辖区、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33个工人新村小区综合治理,探索出“拆、建、管、帮”组合拳,绿地、停车等“十小工程”大幅改善小区环境,18万百姓从中受益。
今年,安排区级专项资金11.4亿元,面向所有740个住宅小区,“一小区一方案”全覆盖推进,从“1.0普惠版”到“2.0升级版”再到“3.0深化版”,治理版本不断升级更新。重点做好2000年以前竣工的面积2000万平方米的352个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年内全区创建覆盖率100%、老旧小区创建达标率100%、创建100个“美好家园”示范小区。启动顾村老集镇、杨行老集镇、庙行康家村等6个“城中村”改造。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罗店镇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文化示范镇,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启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申报;罗泾镇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小镇,形成“春踏青、夏纳荫、秋尝鲜、冬观景”特色,今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
管住最脏的,呈现最美的。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将“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作为重点课题,促进全区垃圾全称分类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着力提升末端无害化处置。
提高建筑垃圾自行消纳能力,设立垃圾堆场,实行源头分拣,拓展处置渠道,探索资源化利用。在本区中、南、北各建一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场所。同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成立“黄马甲”管理队伍,引导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经过近一年的试行,成效明显。推进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配置垃圾处置设备,全区共配置9台湿垃圾处理设备,日均处理能力2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