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凭借着持续的邮轮市场高速增长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国,上海也跃升为全球第四大邮轮母港。然而去年上海邮轮靠泊艘次及出入境人次首次告别近年来超40%的高增长率,仅与2016年持平。预计2018年上海邮轮数据更将出现近6年来首次负增长。市人大代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珏慧表示,这受制于各类政策的脱节或滞后,也因此,她在此次两会上提出建议,将上海“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纳入上海自由贸易港区范畴,进一步支持推动上海邮轮产业发展。
邮轮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仍很低
“中国邮轮产业经济仍处‘过路经济’的阶段,上海虽然靠泊艘次及出入境人次数居全国之首,但邮轮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仍然很低。”徐珏慧代表表示,邮轮产业是种新兴业态和产业体系,现阶段需要加快解决邮轮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障碍,尤其是要在旅游、交通运输、商贸等多领域突破现有政策瓶颈,加速上海邮轮母港要素集聚,提升上海邮轮母港竞争力,使上海真正成为东北亚邮轮中心。
她表示,上海拥有宝山、虹口两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虽然上海已经制定了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与上海自贸区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但其政策效力有限。比如邮轮的船舶、物料供应,分为全球采购和母港采购两种。以邮轮“转关供应”为例,假设一批邮轮货物从迈阿密上船海运,抵达邮轮位于日本的始发母港进行上货,在此期间该批货物一直处在“转关保税”状态,不需要经过进口再出口的流程。这样的邮轮转关供应在全球包括相邻的日本、韩国都能做到,在上海却无法做到。
徐珏慧代表说,目前以上海为母港的邮轮,其全球采购的货物都不能在上海港口上货,而需在邮轮航线中的挂靠港进行上货。“首先,母港以外的挂靠港在突发天气情况下很可能不停靠,会对邮轮供应造成影响;其次,邮轮货物供应分为全球采购和本地采购。一个邮轮四五千人,一趟行程下来物资供应量非常大。如果能实现母港供货,将极大地带动本地采购量,如牛奶、水果、蔬菜及酒店用品等供应,都能在本地建立起长期的供应链。“这也是我们希望发展邮轮经济链,拉动区域经济的很重要的途径。”徐代表告诉记者,根据测算,在母港范畴下的邮轮经济,会对区域经济有1:8的拉动作用。
担心产业链发展脱节代表提出新建议
2018年,预计吴淞国际邮轮港二期开港后,将形成四船同靠、年接靠国际邮轮800至1000艘次的运营能力,始发邮轮游客预计达到500万人次,母港邮轮、访问港邮轮数量均达到20-30艘,不少邮轮从业者担心,随着邮轮母港的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产业链发展却继续脱节。
徐珏慧代表因此建议,将上海“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纳入上海自由贸易港区范畴,进一步支持推动上海邮轮产业发展,以实现邮轮贸易便利、投资外汇以及通关等方面的创新。
如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供外籍邮轮的转关货物入境、存储、供船不受限制,在上海自由贸易港区间实现便利流转,在区内可自由拆拼,并允许对货物进行一般商业性加工,鼓励设立国际邮轮船供物资配送中心。外籍邮轮需要维修的设备、配件等以及储存、维修、供船不受限制。鼓励免税品销售,与邮轮、游艇相关的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等在区内的创新发展。
在服务贸易方面。鼓励邮轮、游艇相关的金融、保险、信息、代理、旅行社、咨询和燃料销售等相关服务与产品创新。在投资及外汇管理方面。允许外汇兑换自由,资金进出自由,对于注册在区内的中外合资邮轮企业股比不设限制并在融资、购买、税收政策、建造、专业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扶持。对于中资方便旗船舶登记、航线申请(公海游、沿海游)、运营管理给予相关的政策便利。在通关监管方面。对于邮轮通关联检、旅客出入境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提升服务效率及便利化程度。
针对安全建议抓紧起草专项应急预案
市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局长、党组副书记肖跃华则对邮轮安全提出了建议。他表示,随着邮轮旅游等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大型邮轮安全事故风险也不容忽视,长远来看邮轮运输仍存在较多问题,迫切需要全面加强邮轮事故搜救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邮轮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提高邮轮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
近年来,邮轮重大和突发事件不时发生,安全问题严峻,邮轮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对海洋环境和海上交通也存在巨大威胁。肖跃华表示,邮轮海上突发事件多为一连串紧急情况引起,邮轮的搁浅、触礁、翻沉等事故往往不止一个诱因,而是多个的因素迭加导致的。大型邮轮海上事故救援面临着多重难点,由于邮轮人员众多,船上游客缺乏专业逃生训练,一旦发生海难事故需要大规模人员撤离转移时,短时疏散有较大困难。若邮轮船体倾斜时,还存在舱内被困人员救援,以及船舶翻沉后,水下救援等诸多难题。
目前,我国颁布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和《水路交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并实施了“客船与搜救中心合作计划”。上海市颁布的《上海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和《上海市处置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也对邮轮险情事故或邮轮滞留事件建立了应急处置机制。但是目前的有关预案难以满足大型邮轮事故对搜救应急反应行动的迫切需求,在大型邮轮发生重特大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无法迅速、高效地指导救助力量组织应急反应行动。
肖跃华代表因此建议,由上海海上搜救中心牵头,有关搜救中心成员单位配合,在认真总结国内外邮轮险情事故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抓紧起草“上海市邮 轮 突 发 事件专项应 急 预案”。在应急预案中明确各级搜救专业指挥机构、专业救助力量、社会力量的具体工作职责、各类险情事故应急处置程序等内容,增强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