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山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加大产业调整力度,着力推动以新材料、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一边“破旧”一边“立新”,“黑、粗、旧、堵“的老宝山已不复存在。
“立新”先要“破旧”。宝山大力淘汰与城市发展不相容的行业和企业。“十二五“期间,本区通过企业关停、技术改造、转型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调整、管理升级等方式对“三高一低”(高风险、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行业和企业去低效产能,造纸、印染、水泥、粘土砖等行业退出宝山;三水金属、潜力工业、粤海纺织、殷泰纸业等26家重点用能企业陆续关停调整,减少能耗14万吨标煤,提前完成市下达的节能降耗“十二五“指标任务;近40家危化企业关停调整,共减少危险因子30多万吨,完成工业园区外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调整。本区积极推进低效劣势企业调整,推动优势企业向工业园区转移集中,累计调整企业700多家,调整盘活土地13000多亩,为产业腾出巨大发展空间,集聚发展了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宝山通过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在高端装备领域,中电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公司、美钻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海隆石油工业集团、中航工业飞行仿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优势企业相继落户本区。在智能制造领域:创建上海市首家经市经信委认定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集聚发那科机器人公司、Materialise 3D打印、上海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鑫燕隆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大批机器人相关的优势领军企业,并以此为基础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高端材料领域,成功创建上海市首家石墨烯产业科技园,集聚利物盛超碳石墨烯、上海电缆所超导电缆、英佛曼纳米材料、飞凯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企业,大力发展以石墨烯、超导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等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卫星应用领域,初步形成卫星应用产业“1个平台+3个园区”发展格局,即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和大场镇、高境镇、宝山工业园区3个产业基地,汇聚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上海复控华龙、明石北斗创投基金、中航星北斗、软通动力等一批卫星应用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集聚了复星诊断、优先生物、赛安生物、黄海制药、朝晖药业、景峰药业等一批优秀企业。在精准医疗领域也涌现出小海龟科技、贝联信息、辅昊实业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下一步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加强与大型国企合作,增强区域产业发展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内宝钢、上港、华谊等大型国有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品牌园区运营商,推进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充分挖掘大型国有企业现有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双向拓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近年来,本区已与金桥集团、临港集团、中船集团、电缆研究所等国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引进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临港新业坊、临港科技绿洲、中船国际邮轮配套产业园、高温超导电缆等一批产业载体和项目,丰富招商资源,提升了园区产业发展能级。与中海油、华能集团、中电投等国有企业进行意向洽谈,开展深入合作,促进本区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如美钻联合中海油建立中国唯一的“水下生产系统单元测试基地”,推进海洋油气钻采装备国产化,彻底改写我国100%依赖进口装备、受制于外国的历史;华能集团计划启动建设石洞口一厂2台66万超临界机组项目,推动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应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合作组建的中电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公司,将围绕燃气轮机设计、研发、试验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核心技术,为我国重型燃机的自主研制提供有力的支撑。
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本区对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本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方向、实施路径及发展目标等,并梳理建立本区产业互联网细分领域及重点企业库;在区文创和先进制造业政策中增加产业互联网发展扶持内容,围绕“互联网+”和“+互联网”,全力推动区域传统企业由制造”向“互联网+制造”转型。如上海宝钢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快速消费品高端金属包装领域的领导者和行业标准制定者,率先运用离散行业金属包装智能制造模式应用研究成果,通过智能化改造,改进生产流程,实现产品全样质检,提高了传统行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又如,幸福摩托车厂通过对数控机床的互联网改造实现智能工厂;上海鑫燕隆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通过仿真技术实现虚拟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