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冬之阅”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颁奖仪式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举行。今年面向全球征集的绘本,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特点。不但参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增加了约五成,作品数量也较往年翻倍。文学与绘画相映,匠心与童趣共生,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得到中外评委的高度赞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尚之认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是一个民族品牌,这是中国举办的首个国际性儿童文学大奖,必将吸引更多人才创作儿童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任职上海期间,习近平同志曾莅临宝山调研指导工作,提出加快滨江岸线和区域发展调整转型的重大判断。近年来,宝山在调整转型发展过程中,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凝魂聚神、凝心聚力的关键所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唱响宝山声音,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宝山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荣获市级以上文艺奖项200多项,一批文化项目被评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文艺之花开遍宝山四季
9月初,“魅力宝山·邮轮之城”2017上海邮轮旅游节开幕。作为2017上海旅游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为期一个月的旅游节期间,举办花车巡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与邮轮船供高峰论坛、海洋之恋·邮轮婚典暨长三角邮轮婚庆高峰论坛、宝山微旅行、宝山旅游摄影大赛、“乐享邮轮·乐游宝山”旅行分享会等两大板块共6项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传播了邮轮文化,也让更多的市民体会到邮轮旅游的乐趣。
“春之樱、夏之邮、秋之艺、冬之阅”,来到宝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近年来,宝山打造文化四季品牌,让文艺之花开遍大美宝山。通过文化的滋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春之樱”上海樱花节,自然与艺术交汇融合。上海樱花节创办于2011年,每年有超过100万的游客到顾村公园踏青赏樱,今年更是出现了18.6万人次的超大客流。“夏之邮”上海邮轮旅游节,文创与乐游迸发活力。上海邮轮旅游节自2013年起在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举办,结合“夏之邮”的外延拓展,举办黑池舞蹈节、“邮轮滨江尊巴艺术公益汇”等系列活动,在创新文旅、文商融合发展中彰显活力与魅力。“秋之艺”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世界与宝山合唱共舞。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自1995年开办以来,以独特的展示形式、不同的文化主题,展示和交流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将国际艺术盛会带到群众身边,让宝山人民在家门口领略到各国风情。“冬之阅”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评奖与阅读引领风尚。“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前身是“陈伯吹儿童文学奖”,2014年起创设成为比肩“国际安徒生奖”的国际儿童文学大奖,每年都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文学作家参加。特别是今年上海书展期间,通过刷新“陈伯吹童书屋”受众量,现场参与人数超过9万人次,双休日高峰日均达1.5万人次。
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服务
今年7月,原创大型沪剧《挑山女人》入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优秀剧目数字电影工程”,正式开机,目前已完成全部拍摄工作,这将是一次沪剧走向全国、用现代手段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案例,实现了上海沪剧史的新突破。近日,沪剧《挑山女人》举行首演五周年系列活动,在逸夫舞台演绎经典版,多次谢幕,观众久久不愿离场;首次推出传承版,大胆启用新秀;推出新书《沉重的救赎》,引沪剧迷们争相签送……
习总书记强调,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派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孕育一方文化。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宝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从而也更加坚定了牢牢抓住文化这个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不断深化改革,探索走出一条面向未来的科技兴区、文化兴区之路。
工作中,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实施文艺创作“新品、优品、精品”工程,接连推出《红叶魂》、《挑山女人》等原创大型沪剧,反映当代干部群众感人事迹,折射社会人群道德文明,赢得广泛热烈反响。其中,《挑山女人》以纪实手法展现人民群众的真善美,推出一台精神大餐,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等18个重量级奖项,登台国家大剧院并在全国巡演,累计演出达到253场,观众超26万人次。
为民服务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着眼于增强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体系。组织实施“市民艺术修身导赏计划”,按照音乐、美术、文学、建筑、舞蹈、戏剧、电影七大艺术门类建立200场艺术导赏资源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管理和运作,邀请谷好好、尔东强、史依弘等来自全市近百位知名艺术家、专家学者,采用“百姓点单”的方式把艺术导赏活动送到基层,面对面为市民进行导赏互动,引领群众在享受文化愉悦感的同时实现感情融化、道德升华。2016年举办100场艺术修身导赏活动,直接参与市民达5万多人次。
今年以来,共配送出市级活动351场,其中文艺演出208场,讲演讲座90场,培训课程22场,特色活动19场、展览12场,惠及人数达60000余人;配送文化指导员35人,发展文艺骨干982人;配送区级文艺演出122场,展览30场,文化讲座2场,惠及人数达24000余人。农村电影放映共计1570场。同时,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文艺院团提出的“激励创作、鼓励演出”等要求,积极搭建“宝山大剧荟”交流平台,主动对接、成功引进上海京剧团的《智取威虎山》《曹操与杨修》、上海芭蕾舞团的《天鹅湖》《简爱》、上海越剧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上海歌舞团的《朱鹮》、上海话剧团的《大清相国》《桃姐》、昆剧《牡丹亭》、评弹《林徽因》等全国和全市精品力作,着力促进名团进民间、名家进民众,邀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担任总顾问,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完善演出剧目,有效降低民族艺术、高雅艺术的“门槛”,让宝山人民在欣赏艺术、乐享经典中切身感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文化发展
习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宝山文化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工作中,始终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进文化与城市生活多元融合,让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推动力浸润到城市生活的每一处,融汇到建设宝山的实践中,提高关注度、增强归属感,让人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本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拓展文化发展新空间。以“覆盖率、利用率、满意率”为重点,推动均衡配置、全网覆盖,加快“十五分钟文化圈”的功能内涵建设。目前,区级文化设施有宝山区文化馆、月浦文化馆、宝山区图书馆(均达到部颁一级标准)、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和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5个,其中,市级示范中心1个,一级中心6个;街镇图书馆19个,其中市级示范图书馆3家,市级优秀图书馆3家。建有村居活动室475个,达标率100%。全区文化设施总面积达35.4万平方米,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174平方米。同时,着眼于打造文化功能项目新地标,有序推进“四馆一厅一院”建设,其中,上海长滩音乐厅确定“一大一小”双厅设计并完成前期功能定位研究,淞沪抗战纪念馆二期工程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樱花大剧院进入概念设计方案优化完善阶段。此外,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区涌现出木文化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奇石博物馆、中国3D打印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37家社会博物馆及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