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神器”上线,社区通实力圈粉50万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1

在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基层党组织如何整合资源、服务群众、引领社会?单靠走街串巷,掀锅盖、送红包,未必能孚众望。大江东工作室注意到,上海宝山区推出一款神器——“社区通”党建引领自治共治服务平台,直面基层党建难题,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让“门对门陌生人”变“社区里老熟人”,破解“堵点”“难点”,引发新时代基层治理模式新变革。

事关人民满意,决策层高度关注社会治理创新,新路怎么走

大江东工作室发现,“社区通”的出现并不偶然。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全国“两会”上海团指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在今年召开的上海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一系列指示要求,从人民群众关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把党建引领贯穿始终,在智能化上加快步伐,更好激发社会参与活力,不断增强基层队伍本领,全面构建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在接受大江东工作室采访中,则道破探索推进“社区通”的初衷:“随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持续深入,借助信息化技术,拉近党群关系、精准服务民生、建立共治共建共享格局需要破题。”

  “社区通”催生“世外桃源” 年轻人秒变“通心粉”

社区通“神器”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在宝山区庙行镇共康雅苑二居成了现实。在“社区通”,居民金女士提议,将小区的一块荒地,改成公共绿地并取名“世外桃源”,引发热议和投票。居民区党组织迅速行动,“世外桃源”如今已成居民的休闲去处,小小种植园的果实,也成困难家庭和孤老的餐桌美味。更多可喜变化出现在这个经适房、动迁房、廉租房混合的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75%跃升到95%;更多年轻人加入“社区通”,成为“通心粉”。

去年2月宝山区试运行的“社区通”,在很多村居让党组织实力“圈粉”:全区453个居委、104个村全部上线,50万余名居村民实名加入,覆盖近40万户家庭,解决问题4万余个,是目前国内由政府主导、区域覆盖率最广、活跃度最高的网络共同体,在上海奉贤以及山东东营市也得到推广。

且给“社区通”编个名词解释:一个以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全体城乡居民为主体、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治理系统。

宝山区委副书记周志军说,“社区通”是社情民意的显示器、问题解决的推进器、基层组织力的放大器,“看一个平台有没有持久的生命力,关键看能不能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挖井要问喝水人”,社区通让水火不容,秒变水乳交融

古筝老师练琴到深夜备战比赛,楼上孩子即将高考……张庙街道呼玛二村一位家长在“社区通”反映后,居委干部立即联系双方,沟通后请古筝老师到社区“公共客厅”练琴,老师还表示愿意为社区义务提供古筝教学。社区趁热打铁,在“社区通”发布古筝公益班招募通知,居民报名踊跃。

水火不容,就这样成了水乳交融。

罗店镇宝欣苑八村的冯女士因共用防盗门锁损坏,与邻居口角,争执推搡中,她丈夫不慎摔成脚趾骨折。如何从法律上解决纠纷?她在“社区通”公告中看到“法律之窗”开通,便点开看到新法速递、热点难点法律咨询等内容,便赶紧发布需求。没想到平台立即回应。她接受了“法律之窗”尹律师的建议,在调解干部和社区民警共同参与下,与邻居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小窗口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每天每时,这就是“社区通”的日常,呼吁和请求秒获回应,让社区温暖如家。

以基层治理需求为导向,“社区通”设立社区公告、党建园地、办事指南、议事厅、左邻右舍、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物业之窗、业委连线、公共法律服务、邻里交流、社区服务等版块,今年初还开设了“宝山大调研”版块。针对农村特点,开设村务公开、乡愁乡音版块。每个小区设置独立二维码,居村民只要微信扫码,经实名认证,即可注册成为用户。

“做书记这么多年,很深的感受是,做什么事情不能自己拍脑袋,‘挖井要问喝水人’。过去听居民意见的渠道不很畅通,有了‘社区通’完全不一样了。”共康雅苑二居党支部书记戴建国认为,“社区通”是服务居民、治理小区的利器。

“不等群众打电话,直接倾听心里话”,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社区通”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工作支撑体系,一个“不等群众打电话、直接倾听心里话”的服务平台,让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解决。

吴淞街道吴淞新城的周女士发布了题为“广场变菜园”的帖子,指出广场有人私自种菜毁绿。党总支书记第一时间回复,迅即与城管中队、街道网格化中心、物业公司联系,集中整治。第二天,被损坏的绿化带便恢复原貌。周女士说:“我发帖只想试一试,没想到居委会这么给力!”

庙行镇居民在社区通呼吁,希望调整宝山20路公交运行时间,解决出行难题。区、街镇两级上下联动,新春首个工作日,区委书记汪泓带队现场办公、督促落实。两周后,20路新班次开通,沿线居民拍手称好。

类似“广场变菜园”和“20路公交调整”的故事层出不穷。正是得益于完备的工作支撑系统——在区层面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制定“社区通”相关配套制度;形成“即时反应、线上线下联动、制度保障、工作监督、数据分析研判”等工作机制。推进问题分层处置,自治共治能解决的由居村解决;超出居村范畴的上报街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约请职能部门解决;难以解决的9+X问题纳入网格化平台解决。同时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研判,找准重点热点,精准施策。

互联网还弥补了现实社区功能不足的部分。去年夏天,有居民在“社区通”报送两起老人走失,杨行镇富锦苑居委会走失的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信息快速扩散,调动了周遭居民“眼线”,不到两小时老人就找到了。

随着不断圈粉,社区通收集居民需求、及时解决问题的巨大能量也不断释放,已获评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党员“亮身份”,党组织零距离,群众需求才能“高亮”

“‘社区通’让我们多了眼和嘴、手和腿,让群众需求从‘隐性’到‘显性’。”罗店镇党委副书记汪碧云说。

汪碧云道出基层干部服务群众遇到的堵点、难点。当人们的互动社交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生活的自主多元以及私密性增加,仅靠“敲百家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已力不从心,群众不知情更不领情。

有了“社区通”,居村党组织让群众随时随地“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社区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心声在网上交织,从“你我”变成“我们”。

在吴淞新城,楼道和小区停车位有很多废弃多年的自行车,影响小区“颜值”。怎么办?居委和物业通过“社区通”开展“僵尸”自行车换领生活用品的“绿色当铺”活动,响应者众。党总支将回收的“僵尸车”拆分后装点护栏,招募志愿者涂上色彩,彩绘自行车护栏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社区通”专设的“党建园地”版块,设置“党员亮身份”功能,亮身份的党员用户名后面,会出现一面醒目的小党旗。

杨行镇天馨花园党组织在社区通开展“七彩微心愿、点亮微梦想”活动,党员踊跃参与,把困难群众提出的80多个微心愿一抢而空。有党员说,平时没什么时间服务小区,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帮人解决实际困难,很满足。退休党员陆永法主动在“社区通”认领了社区微公益项目“整治共享单车”,和其他志愿者一同把近百辆单车移到小区外有序摆放。

一面面飘起的党旗,让社区居民看到近在咫尺的党员形象,亲切而温暖。

以改革思维激励社区自治共治,自下而上议事成为新常态

“社区通”以改革思维破解基层治理困局,实现了信息速递、为民服务,还连通多元主体,完善基层治理架构。

过去,社区公约写在纸上、说在会上、挂在墙上。借助“社区通”,社区公约是居民提出、共同讨论、表决形成,群众愿意自觉遵守和维护。

去年4月24日,月浦镇宝月尚园居民区在社区通发起《宝月尚园社区居民自治公约》议事规则投票活动,近千人参与,最终形成公约。宝山各社区建立了“提出议题-把关筛选-开展协商-形成项目-推动实施-效果评估-建立公约”的操作链,让自下而上提出议题、形成公约成为常态,包括上班族在内的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社区自治共治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两年前,罗店镇琥珀郡园初次组建业委会,遭到年轻业主反对,认为组建工作不透明,有暗箱操作嫌疑。2017年,业委会组建工作再次启动,组建意义、相关政策、工作流程、候选人情况等信息,全程通过社区通发布,取得业主的信任,业委会终于顺利组建。借鉴琥珀郡园做法,一批居民区正通过社区通推进业委会换届工作。

“社区通”营造了一个真实可信、民主协商、互助友爱的网上家园,网络上有温情,社区里有温度。更可喜的是,还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社区治理,50岁以下群体上线占比达59%。

连日调研,东哥东姐不禁为“社区通”大大点赞——宝山不仅在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上趟出新路,更借助这款“神器”拓展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空间”,构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开辟了精准服务群众的“新渠道”,健全了社区多元参与的“新机制”,真正连通了党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