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为普通市民服务的健身场地设施将显著增加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1

“走出家门有健身房,出行15分钟有公共运动场,出行30至60分钟有大型体育公园。”上海市体育局法规处处长王才兴向记者描绘了这样的全民健身蓝图。“十二五”期间,上海的健身场地设施将显著增加,在市民健身指导上更注重专业性、指导性、服务性。

百姓泳池:冬天还可变球场

“游泳难”正日益成为困扰郊区游泳爱好者的难题。由于缺乏游泳场所,郊区居民习惯夏天下河游泳,但每年都有20起左右的安全事故发生。今后5年内,郊区乡镇将新建50个游泳池。

去年9月,“百姓游泳池”率先在宝山区的罗泾镇试点。这个长25米、宽15米的泳池堪称“变形金刚”,10天可拼装,3天可拆卸。夏天,1.2米的水深既能满足居民游泳需要,又保证安全;冬天,泳池拆卸后可变身为一个篮球场、网球场或门球场。宝山区群体科科长潘岚告诉记者,泳池将采取公益性收费标准,一些时段还会免费开放。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建300条健身步道、300个农村体育健身工程、100个社区健身房,百姓实事工程将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分布在奉贤、松江、宝山、崇明和浦东的5个具有运动休闲功能的体育公园也将一一揭开面纱。

学校场地:“分隔工程”提高开放度

上海城市人口居住密度大,现有的公共体育场地远远无法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共享优质的学校体育场地资源是必由之路。目前,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率已经达到80%。

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上海在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比例居全国前列。从实际看,大多数学校基本做到全天候,但仍有部分学校每天只开一两个小时,逢寒暑假还闭门。为了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更高效、合理使用学校体育设施,“十二五”期间,市教委将和体育部门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学校教学区和体育场地的“分隔工程”,建设或利用现有场地改建区域性的学生体育活动中心。

在上外嘉定实验高中,新建的校体育馆和3片篮球场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运动区。通过塑料丝网围栏,运动区与教学区可分可合。金沙路是学校的正门,运动区的大门则对着仓场路,这样,居民早晚不用进入教学区就可入场健身。副校长王春淇告诉记者:“除了篮球场,我们体育馆里有6片羽毛球场、5个乒乓球台,这么好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是种浪费。分隔工程保证对外开放又不影响教学区的秩序,一举两得。”

“十二五”期间,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将力争达到85%。在数字提高的背后,增加开放时间,探索多种形式的开放管理模式,将成为重要课题。

体质监测:运动“处方”明白健身

药方,市民可谓熟之又熟。但说起健身的运动处方,仍有很多市民一知半解。目前,全市已建成卢湾、徐汇、虹口、浦东新区在内的9个区级体质监测指导中心,以及81个社区体质监测站。市民只需前去进行体质测试,就能得到一张科学指导健身的运动处方。

为让更多市民增强体质监测意识,徐汇区体育局做了多方面的尝试。日前,“体育大篷车”开进了龙华庙会。区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指导中心负责人沙福敏告诉记者,9天共接待1.2万人。这一火爆的场面让他们意识到,体质监测不能坐等上门。在徐汇区枫林社区,体质监测站的仪器搬进了宛平医院,探索“体医结合”的模式。来测体质的居民多了,医生还能结合医疗知识进行讲解。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新建9个市民体质监测中心,实现区县全覆盖。未来,上海将通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和运动干预相结合,把提高市民体质落到实处,使《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优秀率达到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