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理想:基本生活需求步行15分钟都有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1

今天,“大隐隐朝市”依然是城市人的理想,一种生活愿景和立居标杆。

循着“隐”与“市”的原则,我们选择调查一个生活圈的现状以及五年的变迁之道。位于宝山西城区的杨行镇进入了视野。它和中心城区的距离不远也不近,目前正走在村郊向小城转型的中途,“十二五”期间这里将成为城市人口引导性迁移的目的地。而它所倡导的“1560生活圈”理念———以居住区为圆点、步行15分钟或公交1小时所及范围为半径形成一个满足人居需求的辐射区域,正是上海未来五年城市规划的理想格局。

主人公李春梅是一名社工,也是杨行镇新移民。我们将跟随她的脚步行走于此间,体验“生活圈”的今天和明天,小城生活的惶惑和希望。

讲述

这里的生活有点悠闲,有点烦恼2011年4月初的一个清晨,春梅在鸟鸣声中醒来。1965年生于北方的她,本世纪初成了宝山区杨行镇的新移民,买下了杨泰三村的房子并落户当起社工。丈夫则在一家企业任技术员。

买菜:一路打听哪便宜

简单洗漱后,春梅推着自行车出门买菜,在小区门口,她犹豫了一会儿,今天去哪儿买?

小区与杨泰路交接的路口曾经有过一个菜场,都是本地农民售卖自家田里的新鲜蔬菜,价格不贵。然而,随着老镇逐步改造,菜场变成了马路和红绿灯。现在,最近的菜市场位于松兰路社区卫生服务站附近。

春梅骑车的路上,遇到了不少邻居。有些老人不会骑车,至少要走20分钟才能到市场。

为了省事,不少邻居时不时到逼仄的弄堂里寻找临时摊位。她一路骑车一路向邻居们打听,“哪有便宜青菜?”

教育:最满意的一桩事

快7点时,她提着一袋好不容易买到的蔬菜急匆匆往回赶,路上惦记着要给女儿买早点。

春梅绕着大半个镇找了半天,可乾净的早餐店几乎绝迹,只有几个农民工用炉子烘的大饼。

最后,她决定买一袋挂面回家自己做。黄豆已经浸泡了一夜,因为周边买不到豆浆,春梅习惯了每天早起给全家磨豆浆。

7点45分,春梅背着书包陪女儿上学。从家步行到杨行中心校倒是只要刻把钟,这也是春梅搬到杨行后最满意的一桩事。买房子前,春梅有过担心,不过,看到这里的教育规划后她笑了,要是去不了中心校,杨泰小学也是不错的选择。等到女儿小学毕业时,有华师大附属杨行中学等三个学校可以考虑。

购物:去趟大卖场不容易

“小李,农工商超市这两天又搞活动了,小排骨12元一斤,去不去?”对楼3号的上海姆妈叫住了春梅。她有点心动,因为冰箱存货不多了。但是农工商大卖场在吴淞,从这里坐公交车单程就要1个多小时。昨天,另一个邻居说世纪联华也在搞活动,可想想要大老远跑到更北面的月浦镇,还没有公交车可换,她就打起了退堂鼓。距离最近的卜蜂莲花在北上海商业广场,骑车大致要花15分钟,近虽近,但对于她这样家境不上不下的主妇来说,价格才是王道。在杨泰三村常会出现这样一道风景:主妇们结伴坐车去距离不太近的大润发、易买得采购肉排和酱油,虽然有时来回路上就得2小时,但那成了她们独有的社交时间。

这一天春梅没有加入采购大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80岁的母亲又病了。昨晚10点多,她发现妈妈手心很烫,身上不停冒汗,于是就给家庭医生顾建华打了手机。

医疗:社区医生随叫随到

“有没有呼吸很急很粗?”“没有,那就吃一片百服宁,明天早上如果体温不退马上去中心医院,要是退了就没事了,我再上门来给打两针。”9点不到,顾医生背着出诊包来了。

他给老太太听了心脏量了血压,上网查询既往病史,然后开了两瓶盐水。和顾建华一起上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给老太太吊了水。临走时顾医生提了个建议:老太太有高血压糖尿病,看情形是病毒性感冒,这两天可能还会“发一下”,最好还是去中心医院做个深度检查。春梅对顾医生有着说不尽的感激和信任,老太太经常在夜里麻烦他,医生的手机24小时拨得通,咨询用药和挂号都不花钱。

下午,春梅陪母亲去宝山中心医院检查身体。她推着轮椅走到杨泰路宝杨路口的宝山7路车站,这一段路正常人要走15来分钟,而她足足用了半小时。可能是上一班车刚开走的缘故,近半个小时后,春梅才等到车。“其实,只要不堵,路上也就半个小时,但是班次间隔太长,有时候就只能叫黑车。”在中心医院,医生给老太太做完检查转到中医门诊调理。现在这里的另一块牌子叫“曙光医院宝山分院”,市里的名中医每星期来坐诊。能就近看中医,春梅感到很满意,常年用西药对老人不是一桩好事,美中不足的是病人太多了。

闲暇:文化生活乏善可陈

这一天因为没有社区事务需要处理,春梅没有去附近的办公室。当年一起迁移到杨行的朋友还都在市区上班,如今每日在“朝六晚九”的通勤车里“和时间赛跑”。看到那一张张永远睡不醒的焦虑面容,春梅总是忍不住劝他们把工作换到这里来,“做个乡下人有什么不好?”

忙碌了一天,夜晚,春梅坐在窗口拿起一本书,曾经是文艺青年的她已经习惯了平静和乏味,除了社区文化中心偶尔来场沪剧演出或电影,镇上的文化生活乏善可陈。但是相比朋友市区的公寓,春梅说自己还是喜欢这里,空气乾净太阳更好。生活节奏可以慢一拍,每天推着母亲出门晒太阳不也是一种幸福。

调查

健全配套避免“空城效应”春梅生活的杨行,是上海众多新城镇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在宝山“十二五规划”蓝图中,这里将被打造成适宜居住的大型社区之一。它此刻面临的问题在上海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示范意义。

交通难:“最后2公里”是发展短板“杨行距离人民广场的距离比五角场还近,两条轨交线左右环伺。”杨行镇镇长助理祁昕告诉记者,相比一些更边远的小城,这里是市中心的缓冲地带,地理优势明显。他也坦承,短驳公交线路还不够,区内环线站点大都集中在宝杨路等中心路网上,距离一些成熟居住区尚有一定距离,从轨交到集中居住区的“最后2公里”接驳问题是发展短板。

记者试图从地铁1号线共富新村站到达居民区集中的镇上,只找到了宝山2路,等了很久都没有车。骑车从宝杨路地铁站到宝杨路杨泰路,耗时要10分钟,步行需要半个多小时。乘坐宝山2路到区中心医院去看病,在最近的同济路宝杨路口下车,步行还要20分钟。从区内另一个商业中心吴淞到杨行这一段,虽然有宝15路等多趟公交车,但站点之间路程长,不少居民区位于两站之间,很不方便。

截至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含磁浮线)已形成12条线、运营线路总长452.6公里的基本网络,位居世界大城市前列。然而,在郊区城镇,轨交尚无法做到点对点,站点离居民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日益凸现。

工作难:迁移居民就业机会少困扰春梅们的,还有购物和基本生存难题。记者走访发现,菜场、大型超市、餐饮店、文化休闲设施在杨行还远未形成规模和气候,规划中的镇级商业中心距离居住区没有直达公交,只能鼓励骑车出行。假如居民想在城内找一份工作就更不容易了,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此处并没有大型配套产业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我很幸运,通过社区海选竞争到了社工岗位。”春梅告诉记者。但是相比目前20万人口、未来预计再导入5万常住人口中所蕴含的岗位需求,少量的政府公益性岗位杯水车薪。

上海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已有多年,最初规划全市2000万人口中应该有1200万分散在郊区新城,而事实上多年后的今天,仍有1200万人口集聚在中心城区,分散速度大大低于预期。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张松就此指出,生活功能不全、定居效果不明、对中心城居民吸引力不大,已成为郊区新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他在对青浦、嘉定新城的调查中注意到,由于缺少就业岗位或是配套不健全,这些新城或多或少显现出“空城效应”,到了晚上,道路两侧的住宅区甚至“一片漆黑”。在规划的“小城生活”中,当前多注重居住功能建设,而缺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对就业提供支持,这使得新城居民对中心城区依赖明显,影响了人口分流。

在近日举行的“十二五小城镇发展研讨会”上,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也指出,城市是公共品,要有远期规划。人口的流入流出要尊重社会和市场规律,不能单靠行政命令。

未来城市化跟着就业走,哪里有就业,哪里才能有人口、税收和城市。

远景

“1560生活圈”是今后理想格局目前规划界比较推崇的“1560生活圈”是指,以小城大型居住区为圆点,15分钟步行半径内就有基本的购物、教育、社区医疗设施,60分钟车程内能到达工作单位、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及剧院,满足人的全部生存、健康和精神需求。困惑中的杨行以及众多小城镇似乎正奋力描绘这个“圈”。

交通图:出门5分钟就有公交祁昕面前摊开了一张杨行商业布局图,红圈所指之处,是2015年步行15分钟可以到达的镇级商业中心———一个集吃喝购物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商业MALL,面积达1000亩。“十二五”期间,这座小城还将新建一个15平方公里、涵盖农艺休闲养身项目的超大型商业广场、一所九年制公办学校、600亩的中央绿地———白沙公园、外环线两侧各500米宽的生态林带以及18条全长16公里的小马路。

宝山区建交委提供的“十二五规划”显示,杨行镇未来五年将力推自行车免费租赁工程,将覆盖到地铁外1.5公里半径范围,此外还将增加穿梭巴士,尽可能增设医院、大卖场、大型小区的停靠点,并扩大自行车租赁的范围至淞南地区。

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总工程师朱洪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今后5年,包括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在内的居住区,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出门步行5分钟,就能坐上公交车,乘坐几站后到达轨交站,换乘出发。他说,在特大型城市,市民的交通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这是一个可接受的范围。而所谓交通时间包括了从家到站点、等车,路上花费等。在未来,小城居民的出行将分成两大群体。通勤族以轨道交通作为上班的主要工具,中老年以及不追求速度的人们则乘坐公交到达购物、休闲的场所。

就医图:三甲大医院形成一个“圈”宝山区卫生局局长李士华也向记者描绘了“十二五规划”的小城就医“地图”:新建的华山医院北院、曙光医院宝山分院、第一和第三人民医院将环区域形成三甲综合性大医院“圈”,这个“圈”到达区域内各个小城镇居住区的车程都可控制在60分钟以内。伴随着月浦、顾村、罗店、杨行等小城镇新增导入人口30万,区域内再新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任何居住区步行到站点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在这些站点上将建立起英国家庭医生模式下的“GP工作站”,对居民实施疾病和健康的全程精细化管理,提供24小时家庭医疗咨询和预约转诊服务。

这一“1560就医圈”又是整个上海小城镇医疗资源布局的一部分。根据上海卫生部门规划,5年内上海将全面完成“5+3+1工程”,使每个远郊城镇居民都能在60分钟车程内到达三甲综合性医院。

就业图:规划12平方公里产业园祁昕告诉记者,杨行镇3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规划有12平方公里产业园区,目前以仓储物流和钢铁工业为主。“十二五”期间,政府计划逐步将产业转移为创意研发、生活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这或将为小城居民提供相当量的就业机会。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在上海“十二五小城镇发展研讨会”上透露,国际上很多特大城市,其实是由几十个城市、上百个小城市组成的星座城市系,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主体功能和服务功能,所有人可以在里面安居乐业,这或许就是未来上海小城生活的模型图。小城的春天正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