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青少年体质问题。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社会高度关注青少年体育、重视青少年体质的背景下,上海实施了包括阳光体育推进、中小学校长专题培训、实施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实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等措施,将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努力营造“健康第一”的教育氛围。
新型体育教育教学体系初步形成
过去五年中,上海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已从几十所发展到172所;徐汇和宝山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长宁、杨浦和徐汇区被确定为“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徐汇、宝山区和崇明县被命名为“全国阳光体育示范(区)县”。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是学校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的主渠道。2007学年起,本市调整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一方面严格控制教学时间总量,推迟中小学生到校时间,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将体育课时由原来的“两课两操两活动”改为“三课两操两活动”。同时,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制了《体育与健身》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教学活动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多维目标入手,为学生终身锻炼打下基础。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积极推广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授课教师和授课时间的“三自主”教学形式。新型体育教育教学体系初步形成。
如今,上海首创的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已连续举办6届,各高校和中小学普遍参与,既设有足、篮、排、乒等传统项目和跳绳、踢毽、武术等民族传统项目,还设有攀岩、阳光伙伴、啦啦舞、弄堂游戏等新型、趣味性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同时举办体育摄影、征文、动漫等体育文化展示活动,每年有近百万人次学生参与。
齐抓共管的体育卫生工作机制初见成效
“健康第一”理念的实践,必须有硬件及制度的保障。近年来,上海通过总体规划、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等方式,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及器材标准化建设,中学、小学体育场地生均面积分别达到6.99平方米和3.25平方米;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设施器材达标率和基本达标率达到95%;投入2亿元对2900多所学校食堂进行了硬件设施的改造;投入专项经费1亿元,完成1415所中小学校共计42125间教室的光环境改造。各高校、中小学按照国家规定配备体育专职教师,全市现有中小学体育教师7000余名,高校体育教师1300余名,体育师资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趋向合理。与此同时,1800余名学校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服务于中小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工作,初步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承担着上海学生体质抽样监测数据的上报、分析任务,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并将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列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的考核内容。
2008年,市政府批准设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教委、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食药监局、人保局、质监局、体育局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学校体育卫生联席会议”,初步建立了加强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体教结合、医教结合作为本市推进学校体育卫生事业的传统体制机制优势,继续得到有效推进。目前,本市中小学校共有45所学校试办二线运动队,17所高校18个项目组建高水平运动队,排球、乒乓、游泳和击剑等部分重点项目已初步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衔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通力合作,在传染病预防、医生进校园、常见病干预、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其中开展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工作的学校比例达92.4%;“学生睡眠与智力发育、学习效果”、“教室光环境改造后学生视力跟踪研究”、“学生营养与肥胖干预”等课题取得成果并有效地指导了工作实践。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每五年一次)结果显示,本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与2005年调研结果相比:(1)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继续增长。7-18岁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三项主要形态指标呈增长趋势。男女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2厘米和0.9厘米;体重平均增重2.1公斤和1.0公斤;胸围平均分别增加2.5厘米和1.8厘米。(2)机能状况得到改善。7-18岁男生肺活量平均增加343毫升,女生平均增加274毫升。(3)速度、爆发力、柔韧素质得到保持,男生力量耐力素质有所上升,13-18岁学生耐力素质普遍显著提高。速度(50米跑)、爆发力(立定跳远)、柔韧(坐位体前屈)继续保持传统的较高水平;男生力量耐力有所提高,7-12岁男生斜身引体平均上升..83次,13-18岁男生引体向上平均上升0.58次;13-18岁学生耐力素质(800米跑和1000米跑)上升尤为明显,男生平均提高5.31秒,女生平均提高7.68秒;(4)学生的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状况有明显改善,正常体重人数占比明显提高,其中正常体重人数达到50.98%,提高12.35个百分点,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筛查率下降17.31个百分点,为25.76%。
另外,本市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全市综合评价及格率与优良率也逐年上升,其中2010年全市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价的及格率为87.5%,优良率为59.0%,较2008年分别上升了4.6和13.6个百分点。
新中高级中学——
每周5节体育课高三学生不例外
“课程表上怎么只有两节体育课?音乐、美术课时量怎么都这么少?”当徐阿根校长来到新中高级中学时,眼看着课程表一阵犯愁。但如今,如果你翻开这所闸北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课程表时,则会惊讶地看到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5节体育课是最大的亮点。
徐阿根既是特级校长,也是体育特级教师。他深知体育教学的精髓与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6年前他刚从市北中学调入新中高级中学时,一系列改革措施遭到了质疑与反对。
“2005年来到新中高级中学,有一个任务就是提高这所中学的高考升学率与重点率。”徐阿根为了高考指挥棒而来,他一出手却把体育、音乐、美术“小三门”课程的课时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削减了语文、数学、英语等课时。一时间,他的办公室电话几乎被家长们打爆,所有人劈头盖脸第一句就是“你到底是来抓升学率的,还是来抓体育的?”学校里的管理层与基层教师也颇多疑虑。
徐阿根有他的道理。他召开了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家长会,从一名资深体育教师的角度告诉家长们科学的理念:不要以为孩子只会做作业、考试就是成功。学校既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考高分的人,更希望他们是健康的人,没有健康的体魄,又谈何知识学习?家长们将信将疑。徐阿根更清楚,一个学校质量要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教师的想法没有转变,再多课时量的改变也是白搭。
一方面把体育课时量扩展到每周3节,一方面督促每个教研室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年后,高考率不降反升,反对声渐渐减少,顶着巨大压力的徐阿根松了一口气,开始了更大幅度的改革,他知道“每天运动一小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真正落实,只有放在每天的课时量中间。“吃好了主食,偏食不吃也行”这是他的观念。
到了2007年,新中中学开始尝试每个年级每周5节体育课,其中,两节为基础课,以完成“规定动作”为主;一节为限选课,男生选修新中的特色项目篮球,女生选修体育教研组特别设计的形体训练;一节为自由选修课,学生根据兴趣在10多个项目中选修;还有一节为师生同练课,每个年级为单位,在40分钟的体锻课时间内,每周在包括武术、民族体育、健身、游泳等12个项目中轮流进行……徐阿根很欣慰,因为新中的学生们也开始以这位“体育特级教师校长”为自豪。
延安初级中学——
应试,不是体锻原始动力
田径与篮球,是延安初级中学的传统体育强项。但在学校管理层看来,一个学校的特色不能仅仅只是专业队的特色,没有坚实的群众体育基础,得再多的奖牌也没有意义。在“自信自强”的校训之外,每一个延安人会清晰记得“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的“四会要求”,因为每一届学生走入延安中学的第一天,校长在开学典礼上都会特别强调“学会健身”的要求。
“在体育课程设置上,我们从众多项目中提炼了田径与篮球两个项目。”延安初级中学体育教研组长陈巍老师介绍,学校教研组不仅在学生群众体育层面借鉴专业队训练方式,在完成课程大纲的规定动作之外,更不断设计开发以校本特色为主的拓展课程。比如,一个初预年级的孩子,在完成400米、立定跳远、单杠运动与垫上前后滚翻项目的基本内容外,还得学会篮下投篮与直线往返运球、曲线运球。一个初一的学生,不仅要把规定动作练好,还得把行进间高手投篮、三步上篮与低手投篮、三人绕传球等玩转玩溜儿。从初二年级的五点定位、跳投、持球突破基本战术、三对三半场小型比赛,到初三年级快速运球上篮、综合复习、教学比赛等,体育教研组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到初三毕业时,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不仅每人能打一手篮球,而且都能投入到正式比赛中去。不仅是篮球,我们在田径方面同样讲得全面、上得深入。”众所周知,耐力跑等田径项目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分值最高,但在陈巍老师看来,仅仅以应试作为学生体锻方面的原始动力,与校园阳光体育的初衷相距太远。“我们在每个年级中,都安排了跑、跳、投的项目,依据年级的不断升高,动作的难度也不断加大。无论是原地三级跳,还是行进间三级跳,你会看到我们的学生几乎人人‘身怀绝技’。”
和每一个地处中心城区的学校一样,延安初级中学也为运动场地小的现状而烦恼。为了保证每天必须的运动时间与运动负荷,体育教研组从初预年级开始就将男女生分开授课。陈巍老师告诉记者,三个班同时上体育课,一般可以分成两个男生班与一个女生班。三个老师分别带班,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运动强度与密度。此外,在全校体锻活动时间,阳光长廊、乒乓房、室内健身室等全部开放,使每个学生都能出一身汗。
徐汇区——
体锻时间不足校长要被问责
大黑板上是3张彩色的表格,上面写着“参加晨练活动,你是否出汗了?”、“通过晨练活动,你掌握了几种技能?”……这是一份对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效果的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掌握5种以上活动技能的学生占到64.71%,喜欢学校体育活动的学生达到了98.53%,大部分孩子都达到了一定的运动量,但与此同时也有1.4%的学生没有出汗。
在徐汇区,100%的中小学校均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每天一小时体锻活动要求———这成为对每所学校校长绩效考核的底线指标,身为一校之长如果无法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将被上级主管部门问责。
徐汇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徐汇区将“三课两操两活动”列入学校课表,以严肃的课程规定形式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开展,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每天拥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此外,教育局还启动了专项督导,将各所学校的课程执行情况纳入督导和绩效评估范围,确保相关规定在基层学校得到落实。
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试验区,徐汇区不仅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以“生动、活泼、自主、发展”为主题,增强学生体质,还从干预卫生习惯方面入手,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3年前,徐汇区就在全区小学一年级新生中开展用眼行为干预,从入学初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徐汇区教育学院在第二年进一步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小学教研部编制专题教材,落实健康教育教研员,负责培训授课老师。同时建立校内跟踪机制,学校通过读写姿势和眼保健操专项督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减少视近活动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及时休息眼睛、端正读写姿势、正确做眼保健操和选择适宜读写环境等,被作为6项重点培养的眼保健核心行为。
据了解,在徐汇区,近视眼发病率也已成为学校绩效考核的重要底线指标。
复兴高级中学——
体操课,从害怕到喜欢
在复兴高级中学,体育教研组老师从不会因为自己属于“小三门”而有任何不快。要知道,其他学校算起教师的课时津贴来,语文、数学、英语等高考重头科目教师的乘积系数很可能高达1.2或1.4,化学、物理、历史等高考选修科目教师也许能拿到1,而体育教师逃不出只有0.7或0.8的命运。但这一切在复兴高级中学都不存在,绩效考核时无论什么科目,系数一律平等为1。更重要的是,体育教研组出于教学考虑的任何要求,只要合理,学校一概批准,在申请经费方面做到“上不封顶”。
“这给了体育老师很大的动力,也给了我们最大的成就感。”复兴高级中学体育教研组长施娟说,有了学校管理层的大力支持,教研组不仅在学校传统的排球专业队训练方面动足脑筋,而且在学生群众体育课领域,无论是课程编排还是内容设置都下了大工夫。
从复兴高级中学走出来的学生,都具有两个技能,游泳与排球。排球是复兴高中的特色项目,而游泳则缘于体育教研组提出的“人人会游泳,人人会自救”的目标。游泳与排球,让学生的耐力与力量等身体健康素质指标优秀。而体操课也成为日常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体操课包括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等运动项目。因其教学难度大,对学生要求较高,且容易出运动伤害事故,而为很多学校避而远之。开设体操课的学校,在全市非常少。但复兴高级中学坚持为学生开设体操课,起初刚接触时难免恐惧胆怯,但最终几乎每个人都能驾轻就熟。
比如,不少男生都经历过张俊老师的体操课,纵向分腿腾越的教学内容让每个人都印象深刻。与其他老师不同,张俊老师根据不同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实际情况,将学练内容分层进行,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分别选择纵放山羊(自制教具:纵放山羊增加了长度),六格纵箱、七格纵箱、斜面纵箱等,使每个学生在挑战自我中分层递进。
“每个老师都有一套不同的办法。比如,有的老师采用增加山羊长度、利用沙包调节踏跳板与器械间距离、手撑位置贴手印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高峰老师分析,这不仅能有效化解难点,也无形中教会学生自我保护。
体操在复兴高级中学所有的运动项目中不算热门。但体操课经年持续,却未出现任何一起运动伤害事故。“连对高难度的体操课,学生们都喜闻乐见,还怕学生体育活动热闹不起来吗?!”施娟老师说。
区县体锻实践
虹口区
自2008年9月开始在中小学校推行“人人运动,人人学会游泳行动计划”,将游泳课列入小学四年级与初中二年级课程计划。此项计划由教育局、体育局共同管理,教育局每年投入100万素质教育费,以“政府买单”形式委托虹口游泳池、区游泳协会具体负责实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丰富中小学生体育经历,提高青少年学生自觉的健身意识。
静安区
体教与医教结合,组织开展学生“运动处方”指导。比如,市一中学体育教师围绕健康指标要求,不仅为学生设计校内运动处方,还精心设计校外(学生在家锻炼)运动处方。三中心小学针对不同体质学生,设计系统化、科学化、人性化、兴趣化、成效化的锻炼模式,并配套设计同等练习,富有娱乐性的锻炼内容,以“玩带练”、以“练带赛”,“练与赛”相结合。
青浦区
以项目引领,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篮球运动是区“千校万班”运动项目。2011年3月青浦高级中学在TOPWIN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中学组篮球比赛暨第一届阿迪达斯高中篮球决赛中获冠军,青浦赛区获优秀赛区奖。此外,以乒乓球为引领,在松泽学校获得一系列乒乓球奖项基础上,命名一批体育传统和特色项目学校,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普陀区
编制健康手册,开发心理课程,制定实施《普陀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区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和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开发理性情绪辅导课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跟踪调查。完成《普陀区学生健康知识普及读本》、《学生健康食谱指南》、《学生预防近视指导手册》等具有普及性和针对性的区域健康教育教材。
杨浦区
“医生进校园”,全区88所托幼机构全面推进“医生进校园”试点工作,2011年2月已向全区102所中小学推进。园保健教师和进园医生之间已建立联系,“一校一医”初步形成,健康档案平台已在开发完善中,届时将体现学生健康档案的“三衔接”、“三贯通”,即衔接中小幼,贯通学校、家庭与社区。
松江区
教育局与卫生局联合引进重点科研项目,以科研引领促学生健康成长。2009年初至2010年7月试点开展《以膳食营养为主的儿童肥胖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即儿童肥胖干预项目)。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试点开展《中国儿童营养健康教育项目》。项目分别就学校膳食和学生身体活动两方面采取一系列干预活动。
金山区
全区师生试行人手1绳2毽(毽子和毽球),全体人员进校开展跳长(短)绳、踢毽子、玩毽球等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这都是全区师生健身特色项目;全区小学三年级试行学生“人人运动学会游泳”达标试点活动。学校结合社区文体逐步形成地区特色,如:张堰地区形成幼、小、中(初中和高中)一条龙围棋文化;亭林地区的腰鼓、曲棍球、风筝等文体特色;枫泾地区民间体育游戏活动项目;山阳舞龙舞狮、划龙舟等活动。
宝山区
全区在体育教育上,建有《篮球》、《艺术体操》、《射击》、《手球》、《乒乓》、《击剑》、《武术》等10多门拓展型特色课程,并且把学校文体活动与少先队雏鹰争章优化整合,形成了《游戏章》、《歌舞章》、《创造章》、《巧学章》、《自锻章》、《环保章》、《健身章》等20多种的少先队奖章活动课程。
崇明县
设立学生课外体育兴趣活动时间制,双休日安排不少于半天的时间;寒暑假每周安排2个半天的时间;学校组织教师辅导体育兴趣小组。同时,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成立篮球、乒乓、绳毽等各类有助于学生开发智能和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团队,各级各类比赛,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全年累计参与人数突破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