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天平村党支书申惠芳十六年带领村民收入翻六倍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2

在罗店镇天平村,邻里乡亲习惯把当了16年村支书的申惠芳叫作“惠芳”、“阿芳”、“妹妹”……在村民心里,她是个“的的刮刮”好书记。 

16年来,村民的年均收入翻了6倍多。村民朱家芳说,为了这些,“阿芳费了好大的劲”。村民严文光说,这些变化正来自“惠芳的智慧和能力”。更多人注意到,曾经年轻的阿芳,如今两鬓渐生华发。 

过了退休年龄,57岁的申惠芳依然每天奔波在田间,践行着自己的理想:“用伲一颗心,拢起村民千颗心。” 

决心:要让“穷村”变富

市郊素有“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之称。然而,地处“金罗店”北隅的天平村,离富裕曾经很远。 

1995年,申惠芳接手村支书,这个辖有2.4平方公里的大村穷得出名——交通不畅,种植单一,村级经济在全镇排名倒数,村民感觉日子不好过。 

走马上任的申惠芳,三天没睡着觉。过去从生产队长一直做到村主任,只要完成好各项交办任务,便算大功告成。但做村支书全然不同:“今天要想着明天,今年要考虑明年。全村老百姓要脱贫致富,责任都落在你的肩上。” 

她带村民从外地引种银杏,并套种西甜瓜,想挖出“第一桶金”。一阵忙碌,却不想一场台风让努力悉数泡汤。 

瓜秧毁了,银杏也迟迟不见长势。知道“种地靠天”的村民没有给申惠芳太多难堪,却让她更感肩上责任重大。 

每天中午和下班后,成了申惠芳的读书时间,农业种植、经营管理的书,她都拿来看。她还数次往返山东、山西,从选种、采购、育苗到聘请专人技术指导,样样事必躬亲。 

那次,她赶到山西雪枣产地,枣农们见其只身一人,不禁问:“你为村里办事,咋连个助手也不带,路上出了事咋办?”申惠芳笑答:“伲村里不富裕,出来办事少一个人就能省一点钱。再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什么苦都能吃,能出什么问题?” 

凭着一股劲,申惠芳带着村民们,把一个个新品种引到了天平村。6月有早桃、西瓜,7月出早梨、葡萄,10月有红心猕猴桃,11月有冬枣……曾经只有粮田的天平村如今姹紫嫣红,同时建成蔬菜、食用菌、花卉等种植基地。去年,村级经济在镇排名跃居前列,村民人均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3万元。 

公心:亮出“家底”安民 

村里慢慢富起来了。但申惠芳发现,她只走过第一道坎。 

2002年秋,一群村民把她堵在办公室。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很快,但土地收益共享标准却迟迟没调整。一些村民在门外厉声叱问:是不是这些钱被村干部花掉了? 

甚至有人反锁了房门。从早上上班到下午4点半,申惠芳没能走出办公室一步。她很委屈:刚为特色果品销售的事没日没夜忙了好几天,连家里都顾不上,“他们竟然还这样看我?” 

她想撂下担子,索性甩手不干。但门缝下悄悄塞进来一张纸条:“惠芳,我相信你不是那种乱花集体钱的人,只是因为有些人不了解,所以才来讨说法。你不要难过,我想你应该跟大家说说清爽,大家肯定会理解你的。” 

她心软了。流过泪后,申惠芳意识到,是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村民的误会。第二天,她在村支部班子会上决定:把账目兜底公开。 

几天后,一张张报表贴上了村里的宣传栏,列出村里12年来的账目支出、基建费用、每年村民福利待遇和劳保的提高幅度等数据。申惠芳发现,宣传栏前围着看的就有那些“抗议者”。看过之后,他们的脸上开始流露理解和笑容。 

“群众其实愿意相信我们。这使我更加感到,作为村支书,一定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紧紧依靠群众、造福群众。”申惠芳说,这场风波让她对干部的“公心”有了进一步理解——带领村民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共享成果、共同富裕,还要建立起基层民主自治的规章。 

申惠芳立下规矩,日后村里的大事都要向党员大会和户主代表大会通报;涉及资金使用,一律上墙公开。这被称为“亮家底”。几年下来,再没有村民嚷嚷了。“大家说,村里向我们亮了家底,我们感到暖心、放心。” 

贴心:情系百姓难事

除了“亮家底”,天平村党总支还有一条规定:“村里任何人家中遇到困难,村干部都要去关心帮忙。” 

把它写进村规,也是申惠芳的主意。“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每个村民。”申惠芳说,“不仅要让百姓致富,更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让他们感到幸福。” 

申惠芳连挥“大手笔”,主持在村里翻修了马路、建了敬老院。同时,农民退休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20元,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每人每月获得100元补贴;全村60岁以上老人合作医疗免费,村民合作医疗费补贴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65岁以上的村民自负医疗费用由村里全额报销。 

村里还实施了大病救助、困难户照顾、村民住院探望慰问、老人故世补助等制度。粗略一算,用于环境卫生、福利事业、扶贫帮困等项目上的资金,每年都超过100万。 

对更多村民而言,申惠芳是真正走进生活的贴心人。 

村民老王患脊髓空洞症丧失劳动能力。申惠芳与村干部商量后,为他的妻子安排了两份工作:一份在村农场干活,一个负责村里的保洁。“两项工作都不重,时间安排上可以自由调节,空下来还能照顾老爱人。”申惠芳很细心。 

另一边,她又帮老王办妥了低保手续,给予医疗与经济补助。那天,申惠芳上门看望他,临走时,老王执意要起身相送。申惠芳笑了:“你走路不方便,说是送我,还不知道谁搀谁呢?”这句玩笑话,却让老王更动情:“即便走几步,也算是送吧,否则我实在过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