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本区召开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会议,《杨浦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
区委书记诸葛宇杰强调,要准确把握做好工作的关键环节,妥善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减法”就是机关“瘦身”和基层“强身”,就是提高效能和改进作风。二是“分”与“合”的关系。优化调整机构设置,该分设的要分设,该整合的要整合,确保权、责一致。本区此次机构调整幅度总体不大,卫生计生委对应中央、本市作相应整合,建交委、文化局是对应市级机构改革进行更名调整,根据市专项改革的要求,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单独设置区城管执法局,结合区情实际调整区旅游局为挂牌设置,设立区投资促进办公室。三是“点”与“面”的关系。抓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推动党领导下的社区自治和共治等重点、难点,注重改革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注意各项改革之间的连锁反应和连带效果,以点带面推进整体改革。
诸葛宇杰指出,要认真抓好组织落实,做到“两个务必”。务必统一思想认识,坚决贯彻执行区委、区府决策要求,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走过场。务必强化组织领导,抓领导、抓方案、抓进度、抓督查。
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主持。区委副书记朱勤皓部署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倪俊南部署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区领导魏伟明、陈守正、邹明、唐海东、高德彪、丁欢欢、王立新、陶宇银等出席。
职能转变方面
按照中心城区政府工作部门机构名称、规格、职责等相对统一规范的要求,统一设置区政府工作部门23个,并根据区域特点设置金融服务办公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投资促进办公室3个其他机构。调整后,区政府工作部门总数为26个。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相似或相近的职责,完善工作协调机制,重点聚焦产业经济、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加大相关部门职能的梳理整合力度,通过职能的进一步整合达到政策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执法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实现行政效能的提升。
一口收件、告知承诺、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一口发件,如今,杨浦的内外资企业设立审批统一归并到“一门式”服务大厅,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企业设立办证件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建设工程平均审批时间压缩至175个工作日内。杨浦区把行政审批改革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把握“管”和“放”。
《方案》指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抓好“接”、“管”、“放”。把加快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推进简政放权,着重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公正转变,进一步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
其中,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上,杨浦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先行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促进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规范、高效运行。
机构改革方面
《方案》中提到,机构调整后,区政府工作部门总数为26个——
整合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组建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区卫生局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不再保留区卫生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强化市场监管、推进综合执法,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区工商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分局的职责和区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职责整合,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挂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区质量发展局牌子。
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调整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挂牌设置为单独设置。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不再在区绿化市容局挂牌,单独设置,为负责本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区政府工作部门。调整区城市综合管理中心事业单位建制,不再为区政府直属,改为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所属。
调整投资促进工作体制,强化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整合投资服务资源,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组建区投资促进办公室,为负责本区投资促进工作的区政府工作部门。调整区投资服务促进中心事业单位建制,不再为区政府直属,改为区投资促进办公室所属,更名为区投资服务发展中心。
促进商贸、旅游统一管理,统筹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调整区旅游局单独设置为挂牌设置。区旅游局不再单独设置,职责并入区商务委,在区商务委挂牌。
加强城市管理和运行安全,进一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更名为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挂区交通委员会牌子。
建立大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统筹文化、广播影视、文物、版权保护等管理资源,待市文化委员会正式组建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区文化局更名为区文化委员会。调整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事业单位建制,不再为区政府直属,改为区文化委员会所属。■毛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