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江浦路街道办事处报告厅被80多名居民坐得满满当当,随着区法院民一庭顾文洁法官的一声清脆槌响,一起因安装铁门引发的邻里纠纷案,在这里公开审理。
原被告系同楼隔壁邻居关系,原告陈某因被告周某在住宅门外安装外开式防盗铁门,影响其通行且带来安全隐患,要求被告拆除铁门、恢复原状。经过近一小时现场庭审,区法院现场宣判,要求被告周某拆除公共通道处铁门、恢复原状。
现场庭审结束后,参加旁听的80余名居民没有马上离开,都纷纷讨论起了案情。区法院诉调中心主任、民一庭副庭长、全国优秀人民法官吕长缨结合案情,以案释法,现场辨法析理,为居民群众详细解释了相关法律知识和类似案件如果同意调解会产生的结果。
这样的普法活动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可,旁听的居民群众表示,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以案说法”的形式,通过现场观摩真实庭审,既亲身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也受到了教育启发,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
此次“庭审进社区”活动是江浦路街道和区法院扎实推进普法工作,实现司法服务促进社区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让活动取得更大的社会效果,街道与法院精心挑选了社区中较为普遍的占用公共通道安装防盗门的案件,吸引居民参加旁听,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我们在小区调解一件邻里纠纷,往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位居委会调解干部说,观摩一场庭审下来,意义远超于听案件本身,通过现场旁听居民的口口相传,会让社区更多居民知道,为争一口气去对簿公堂,不仅是伤了相互利益,更是伤了相互和气,毕竟远亲不如近邻。
这样的现场庭审活动拉近了法律与居民的距离,让司法服务促进社区和谐的效果真正看得到、摸得到。江浦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还将逐步把一些司法为民的好机制常态化。比如将开展社区“四季法庭”系列活动,把现场庭审机制常态化,或是把庭审搬进社区、或是把居民引入法院、或是开展模拟法庭,让居民零距离“观”法,以案释法,提升居民法制意识、道德观念。
据悉,街道还将建立社区纠纷调解社会化参与的平台——“舅家门”调解工作室,把社会力量参与纠纷调解的工作机制常态化。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努力把社区邻里纠纷化解在诉讼前;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参与纠纷调解,通过法律知识支撑、心理疏导支撑,提高纠纷调解的成功率,促进社区邻里更加和谐。■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