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技能界奥林匹克”之誉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近日在巴西圣保罗闭幕。中国90后军团表现出色,获得4枚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和12项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学生罗良作为车身修理参赛队员,不辱使命勇夺银牌,也成为中国参赛队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奖牌的中职生。
在罗良的微信朋友圈中,仅有的几条都是关于世赛的,世赛颁奖日的那一条只有几张照片和一句话。照片是他和教练团队或其他选手的合影以及一张银牌的特写:“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谢谢大家让我的巴西之旅满载而归!”一个来自普通随迁家庭又从未出过国门的19岁男生,站在了众人瞩目的世界领奖台上。
训练枯燥乏味不言弃
为了参加世赛,罗良从两年前开始正式训练,到最后冲刺阶段更是采取了全封闭式训练,每天6点起床,晚上11点半休息,除了吃饭,罗良都待在车间里练习,把部件拆下,再完好无损装上,周而复始,枯燥乏味。但罗良从未想过放弃:“做不好的时候也会掉泪,但心里想着一定要争气,坚持下去。”
世赛对精度的要求极高,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
稳、准、快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因此训练伊始,罗良便花了很大精力锻炼自己的基本功,包括电子测量、板件分离、焊接、板件加工、板件整形等,其中车身板件的焊接又在比赛中占了很大比重。虽然在市级和全国选拔赛中,罗良的焊接水平一直都是遥遥领先的,但专家、教练也发现他的薄板焊接还不够稳定。薄板的连续焊很容易造成板件烧穿或是板件严重变形等问题,对稳定性要求极高,想要完全看不出焊接痕迹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为此,教练和专家团队特别为罗良制定了一个符合他自身情况的训练方法——手臂绑上两公斤重的沙袋进行焊接训练,以锻炼手腕稳定性。
22个小时内根据大赛提供的参数完成所有零部件的更换、修理,除了对技术的精湛要求,时间也是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
罗良操作时,教练周志巍就在一旁掐表记录每一步所需时间,训练后再分析评价整个项目各个模块所需消耗的时间,精确到哪些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时间是可压缩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化每个模块中各个节点的时间分配,按照比世赛要求再缩短半个小时的时间,为罗良制定节点时间表,严格执行。周教练介绍说,这一训练方法起到了很大作用,正式比赛时,20几个国家的选手最终也只有包括罗良在内的7个选手完成了所有项目。
奖牌背后的团队
“最让我感动的其实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团结一心。”杨浦职校校长、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集训基地的负责人卞建鸿在比赛后对所有比赛团队成员的表现十分赞赏。
教练周志巍是这团队中十分重要的一员,作为罗良的教练,他从今年6月起便离开妻子和刚刚5个月大的儿子,驻扎在学校和罗良同吃同住,调整训练节奏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调节罗良的情绪,让他能以最好的状态迎战。周志巍说:“罗良不是最聪明的学生,有时候需要反复说很多遍才能理解,他却是最能吃苦,也是最稳定的,一旦掌握了技巧就几乎不会失误。”
世界级赛制以英文作为通用语言,这对罗良来说是个不小的障碍,所以除了周志巍之外,罗良还有另一位获胜“法宝”——技术翻译俞俊老师。接受采访时,俞俊身着漂亮的连衣裙,一头乌黑的秀发绾在头顶,十分清秀靓丽,俞俊坦言这并不是她的常态,在与罗良共同备战的日子里,俞俊也跟周志巍一样,天天扎根在车间里,与飞扬的金属屑、刺鼻的油漆味、焊接的电光火石为伴。赛场上,俞俊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出入罗良比赛工作间的人,她必须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等待罗良随时叫她对大赛规则进行翻译。俞俊说:“赛题虽然会提前三个月发给选手进行训练,但比赛当天还是会有30%的变更,这些都需要准确翻译给罗良,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比赛成绩。”俞俊对此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此外,学校特意安排体育组制定了科学严密的体能训练计划,体育老师“轮番上阵”,每天对罗良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包括耐力训练和腰、腹背肌的强化训练。为了让罗良在高强度的训练后迅速恢复体能,学校还特别聘请了一位专职大厨,为他单独开“小灶”,一日三餐精心配置,确保膳食营养合理搭配。
这些站在罗良背后的英雄们正如罗良自己所说的那样:“没有老师们的支持就没有现在的成绩,这块银牌是属于团队所有人的。”尽管训练过程极为辛苦,培养一位高技能工人也需要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但罗良的成绩无疑给当代职业教育成果点了个大大的赞。■ 郑潇萌